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人物 >

宗玄先生——吴筠[隋唐五代]
栏目分类:道教人物   发布日期:2017-06-24   浏览次数:

      中国道教发展到唐代,外丹学说己达到顶峰,社会上不少文人写诗 著文,颂赞外丹,可是外丹的副作用己露端倪,自太宗以后,服丹而死的不断出现。司马承 祯、吴筠面对外丹现实,大力倡导仙道内丹学说,批驳外丹之弊,开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的 先河。

      一 嵩山天台修真 玄宗殷勤问道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 人,年少时即通经史,尤其善于文辞,参加进士试,没被录取。其性情高洁,不随流俗。十 五岁时,有志于道教,和同爱道术的人一起隐居于南阳的倚帝山,后入嵩山学道,从体玄先 生潘师正为道士,习传上清经法,经过努力钻研,完全掌握了奥义和法术。

      唐玄宗开 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吴筠离开嵩山,南游金陵(今南京),访道于茅 山,遂隐居于茅山修道。后又东游天台山,登临沧海。在剡地同越中名士常作诗酒之会,所 著诗歌,名躁东南,后传于京师。玄宗闻知他的大名,遂遣使前往征召。吴筠到达长安后, 在大同殿拜见了玄宗,二人论道说法,十分投机。玄宗即令吴筠待诏翰林。

      玄宗问询 吴筠道法,吴筠说:道法的精要,都比不上《道德经》五千言,其它的蔓词延说,只 不过自费纸张罢了。”

      玄宗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吴筠回荅说:这是山野 隐士所做的事,主要靠在长年累月积功修德来获得,这不是陛下所能办得到的事。 ”

      吴筠 在京城,每当朝会之时,经常与文武官员一起列位就座,朝臣们的启奏 ,吴筠的陈述,只不过是名教世务罢了,间或有些言词过激的以此来表达对国家的忠心,所 以,玄宗很器重他。

      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李林甫、杨国忠辅 政,朝廷政纪日乱,吴筠预测天下将发生大乱,向玄宗上奏,坚决要求返归嵩山,多次上奏 ,都未被批准,于是玄宗下诏于京城岳观内另建道院,让吴筠住持,修炼传道。

      安禄 山、史思明叛乱前夕,吴筠又向玄宗上奏,请求允准回茅山,玄宗同意了。吴筠回到茅山不 久,中原大乱,玄宗逃蜀,而江淮间盗贼蠭起,于是,吴筠又东游会稽,常于天台剡中,逍 遥于泉石之间,常与诗人李白、孔巢父往来,以诗歌相酬和。在这段荒乱岁月中,有很多文 人参与了他们的活动,生活过得较为平静。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 在越中去世。其弟子邰冀元等共同商议取谥号为宗玄先生”。

      吴筠一生 擅长文辞,勤于著述,主要著作有《玄纲论》和《神仙可学论》,还有《心目论》一卷,《 复淳化论》一卷,《形神可固论》一卷,《坐忘论》一卷,《明真辨伪论》一卷,《辅正除 邪论》一卷,《契真刋谬论》一卷,《道释优劣论》一卷,《辨方正惑论》一卷。今有《宗 元先生文集》上中下三卷传世。

      二 内丹仙道思想 开创未来流派

      吴筠在修炼 过程中,对道教理论有很多阐发,并有自己独特的修炼实践经验。这就是他的内丹思想,也 是神仙道教思想。

      首先,守静去躁。吴筠认为人依靠精、气、神,唯一的要则是 守静去躁”。他引用了《龟甲经》上的我命在我不在天”后解释 说,不在天者,谓知元气也。人与天地各分一气,天地长存,人多夭折,”是 役气”的结果。役气就是劳损生气。役气主要表现在躁动”,躁 动的根源在情欲”。情欲表现有生活上就是对色、声、香、味的态度,如果使 这些东西快其情”,那么就会惑其志”乱其心”, 其结果就会败身丧道、亡形沉骨,到达死亡的境地。所以只有宁静去欲,才能得道成仙。

      吴静为了说明守静去欲,他提出恬淡无为”不悲不乐”, 这样才能使元气畅和,这就是通往仙界的重要步骤。其次,守静去欲在于持久以恒,这样才 能将起动的躁欲,制止在萌芽状态,长此以往,就能达到泰然忘情,超然物外的境界,自然 可达长生久视了。

      其次,神仙可学,吴筠认为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孜孜以求, 始终不得其法,神仙是否可学,甚至产生了怀疑。他认为神仙之道,比儒、墨更高,儒墨所 宗,仅只忠孝慈爱,而仙家所为,则庆及王侯,福荐祖辈,延及子孙。仙道既然如此之高貴 ,他进一步阐述了神仙存在,并且可学的道理。指出自古成仙的几种情况;有的人不学自然 成仙,这是禀承天地间的特异之气所形成的;有的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仙,这是功成圆满 的结果;有的人学而不得,开始勤奋,中途荒废,结果无成。这三种情况都存在,所以不可 以一种来概括全部。

      吴筠为了强调仙道可学,他提出了远于仙道和近于 仙道的七种表现的区别。

      远于仙道的七种表现是:

      遗形取性。有的人遗弃形 气,甘心于死地,来换取性理常态。这是远离仙道之一。

      仙必有根。有的人认为仙是 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炼成的,但他忘掉了道本来是无极的,仙也是无穷的道理,大迷不 悟,这是远离仙道之二。

      存亡一体。有的人认为形体终究要败散,现有之身,不可能 有将来之身。不知形变不可知,更何况死而再造之道理。这是远离仙道之三。

      取悦声 色。有的人重视功名利禄,以功名不朽,利禄可享用,所以可取悦于声色犬马。不知道 盛必衰,高必危、得必丧,盈必亏”的道理,这是远离仙道之四。

      晚修 无补。有的人年壮时钟于情爱,无限消耗;年老时希望长生,再行修炼,而伤残难补。这是 远离仙道之五。

      金丹延龄。有的人认为服食大丹可以延龄,而挥金炼丹,昼夜勤奋, 消耗精力,结果舍本逐末。这是远离仙道之六。

      身心不一。有的人身在道内,心系凡 间,外在清静,内蓄奸谋。这是远离仙道之七。近于仙道的七种表现是:

      专心玄道。 至真无为。这种人不貴荣华,不见可欲,至仁至静。这是近道之一。

      希高敦古,克意 尚行。这种人知现实荣华的浮寄,知声色能伐性,誓剪阴贼,窒忿欲,处山林,高尚修真。 这是近道之二。

      尘界自修,精专不二。这种人虽为官却慕道,对上忠,对下义;对人 厚,对己薄;外浊内清,博爱广众,潜行密修,好生恶死。这是近道之三。

      崇尚方外 ,摄生为务。这种人安贫乐道,蓬荜潇洒,不慕爵,不爱禄视经济学文为虚无。这是近仙道 之四。

      保国取胜,静以安身。这种人先有报国之志,以己之英才大略,奋师取胜之后 ,退而安身清静,保神致真,这是近仙道之五。

      痛改前非,重视晚节。这种人是以功 补过,以正易邪,坚贞情操,恪守其性,积功圆满,以达仙境。这是近仙道之六。

      忠 孝贞亷,不修自得。这种人时时处处,和光同尘,一事一物,忠孝亷贞,潜移默化,永登仙 格。这是近仙道之七。

      吴筠的七远”七近”仙道学说,在 唐代重视外丹,炼制长生仙药之风,盛行的时候,却重视精气神的内丹修炼,指斥外丹为舍 本逐末,对后世道教内丹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对宋代理学的产生有启迪作用。

      另外 ,吴筠还是排佛的健将之一,他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在社会上起了破坏作用,在其著作《思 还淳赋》中,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伦理风俗等方面列出了佛教的危害。提出应以道教的 威力来消除佛教,然后人伦可以顺化,神道可以永贞”,民俗可以淳厚。他的 排佛,在当时有不小的影响,他当时发表了《道释优劣论》等六篇论文来斥毁佛教,引起越 州大历寺僧神邕的极力抗争,神邕作了《破例翻迷论》来反驳,一时轰动天下。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