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清代高道为《西游记》作注 破译性命双修之道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清代高道为《西游记》作注 破译性命双修之道

刘一明生平

刘一明为清代著名内丹家。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

其所著《会心内集》自述云:“年十七(乾隆十五年,1750),身患重病,百药不效。次年赴甘肃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喜遇真人赐方,沉疴尽除。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在榆中(今属甘肃)遇龛谷老人授以内丹秘诀,遂师之。此后,为求参证,居京师四年,河南二年,尧都(今山西临汾县南旧平阳县,为古之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复游汉上,又遇仙留丈人,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始被解释云云。”

龙门道宗刘一明:从《西游记》中参悟性命双修之道

素朴散人刘一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在结庐于甘肃榆中的栖云山后,刘一明有感于当时榆中兴隆山经明末战乱,庙宇建筑破败不堪,所剩无几,他遍历兰州、临洮等地,广为募化,同时行医治病。在榆中把总林启明的支持下,筹集资财,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组织人力修建,历经10余载,次第建成错落有致的殿、阁、楼、亭62座;又将募化资金购置田地出租,以供寺观修缮之费用。从此刘一明隐居寺观,潜心研究医学、易学和道家经典。

他精通内丹、《易》学,兼通医理,撰著有《周易阐真》《悟真阐幽》《修真辨难》《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阴符经》注等,以发挥内丹之道。后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又撰有医书《沙胀眼科》行世。其内丹学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其《指南针序》以中正之道为“贯通三教之理”,谓中正之道,“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他撰《周易阐真》《孔易阐真》,以易学论金丹,以金丹释儒门易学。其《修真辨难》称:“大学中庸,俱身心性命之学,其中有大露天机处,特人不自识耳。至于赞易十传,无非穷理尽性至命之学。”故其内丹理论中,颇多融合儒释、特别是理学思想的言论。

刘一明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主张性命双修,循序渐进。分丹法为上中下三等,分药物为内外,谓内药生于自身,为元性,外药乃虚空中真一之气,为元命,并采理学之说,谓性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对《参同契》《悟真篇》《阴符经》等的注疏有独到之处,对火候的分别尤称细微,但其说较伍柳一派为隐晦。

刘一明于道光元年端坐而化后,安放于兴隆山灵塔中,唐琏写了一幅小楷《恩师刘老夫子赞并塔铭》以示纪念,他以道家的语言,盛赞刘一明一生对道教理论的阐扬与实践,“同华岳”“并衡岳”,“道气常存于宇宙,慈云普覆于大千”。

刘一明轶事

白塔山破译《西游记》

神话故事《西游记》对刘一明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此书在于阐明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书中以西天取经故事,发金刚发华之秘,以九九归真,阐参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师徒演河洛周易之义。立言与禅机颇同,其用意尽在言外,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其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别其真假,或借假以发真,或从正以劈邪。然而,后世之注家以《西游记》为演义故事,取其一叶半简以心猿意马毕其全旨,且注解多有戏谑之语妄证之词,未能贯通西游原旨。

龙门道宗刘一明:从《西游记》中参悟性命双修之道

到《西游记》中去取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刘一明42岁的这年冬天,白塔山罗汉殿,他开始上了他道教生涯中的一件壮举———注解《西游记》。在此之前,他于靖远红山寺、西暗门寺已经起草,然而,时间不长,求医问药者陆续不断,难以静心著述。他便择居黄河北岸的白塔山,继续补充删削。寒风凛冽,孤灯一盏,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恍惚如有神助。直到第二天春天,黄河冰桥已开,浮桥未搭,所备煤炭油烛皆尽,米食已了。多亏城内的道友驾着筏子送来米面,使他得以顺利完成了《西游原旨》这一煌煌巨著。后来,由善人出资,宁夏将军兼甘肃提督苏宁阿作序,在兴隆山木刻印刷。这部著作不仅流传于道教界,还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尽管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原旨》一书作过批评,1980年上海师大古典文学研究室在《西游记》“前言”中更是对刘一明大加挞伐,然而,《原旨》一书对《西游记》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西游原旨气功破译》一书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复兴兴隆山的功臣

被誉为“陇右名山”的兴隆山离兰州45公里,自古以来是避暑观光的好去处和进行道教活动的胜地。古有衡山道士秦致通、谏议大夫李致亨在此修行。

龙门道宗刘一明:从《西游记》中参悟性命双修之道

“陇右名山”兴隆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刘一明观其脉来马衔,向对虎邱,双峡锁水,四兽有情,决定在这里修行。但由于战乱和年久失修,殿宇破漏,神像剥色,路径树枝攀扯,水冲成沟,登涉甚艰。他发动周边善人信士出资,斩崖破石,开阔地基,四十多年间,先后修复、建成灵官殿、洗心亭、黑虎殿、三清殿、混无阁、雷祖殿、王母宫、吕祖客、邱祖阁几十处殿阁亭台,为了方便东西二山,又建造了一座拱形木桥———均利桥。不仅如此,还修建了道士生活设施,开挖水源,出面在周边征地一百多亩,自耕自种,保证了后来殿阁的维修和零星开支费用,使道士及信众安心修炼学习。30多年间,刘一明日则监管修造,夜则注解经书阐扬道脉,修建了20多座庙宇,完成了《周易阐真》、《道德会要》、《会心集》、《栖云笔记》等近30余部著作。然而他乐在其中,借机苦炼身心。经过努力,东西两山败而复兴,蔚为大观,香火缭绕,形成了一处完整的道教活动基地。

金城书画名家唐琏恩师

唐琏,字汝器,号介亭,别号栖云山人,又称松石老人,皋兰县(今兰州市)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享年81岁。他一生坎坷,因为家庭贫苦,少年时就辍学,不幸于20岁丧偶,终于不复娶妻。24岁起拜栖云山道长刘一明为师学道,成为道家的俗门弟子,并向刘一明学习书画、医学,开始了对诗、书画的刻苦钻研和创作活动。唐琏三位书画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刘一明。刘一明在兴隆山“自在窝”中写下了数十万言的著作,兴隆山新修殿宇匾额、对联、碑记,都是他亲自撰写,书法功底极深。在他的耳提口授下,唐琏深得个中三昧,书画一时得到好评,名声大振,索字画者络绎不绝。

唐琏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人物,他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点染雄浑豪放的陇原山水。他在《作画管论》中提出五要,一要从名师,二要避俗,三要读古人论,四要会悟,五要师造化。他的人物画集中见于《栖云山人绘云记古迹图册》。唐琏学书非常用功,常效法古人“坐则画地,卧则画被,万物画象,务使铁砚磨穿”的精神,每日必写,谓之“书课”。

刘一明于道光元年端坐而化后,安放于兴隆山灵塔中,唐琏写了一幅小楷《恩师刘老夫子赞并塔铭》以示纪念,他以道家的语言,盛赞刘一明一生对道教理论的阐扬与实践,“同华岳”“并衡岳”,“道气常存于宇宙,慈云普覆于大千”。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网络资料(李应存等《清代陇上著名道医刘一明传略及医书概要》、金耀东《刘一明与金城兰州》)整理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