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深厚 医德高绝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深厚 医德高绝

文/史永隽

李肇永,乳名柱,山东阳信人,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农历四月二十日无疾而逝,享年七十五岁。

李公自幼家境贫寒,幼年曾以乞讨为生,十五岁时即为当地富户当佣工,后遇贞师点渡,觉悟顿开,三十余岁后妙知玄理,能审人肺腑,医术通神,游走于鲁北无棣、沾化、惠民、阳信等县为人疗疾祛病,且人格高尚,对病人贫富不择,疗病后分文不取,有送钱赠物者坚决回绝,其名声遍布鲁北各县,当时人们即以神仙称之。因其乳名为柱,于是“神仙柱”之名不胫而走。

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深厚 医德高绝

李公出生地:山东阳信(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现今公虽仙逝七十余载,但公之事迹在当地仍然为人们传颂,年纪稍长者几乎每人都能讲几个关于李公的故事,当地人为公集资建祠者有之,家庭书牌位供奉者更是数不胜数。百姓均知李公医术高明,但知道公与道教颇有渊源者寥寥。甚至笔者和其谈及公可能是道家太上弟子时,当地人士更是一脸的茫然,甚至一口否认。盖因公生前从未以道装、道相示人,更没有在人前讲述自己的道家身世,故世人均以为公只是一个普通乡村医生而已。

庆幸的是在公仙逝二载后,其大弟子山东无棣县的范玉珍深恐李公事迹随时间而被湮灭,因而在公羽化两年后即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发起凡平素接触真人、受公医治或知公之言行者,均可记述公之事迹进行投稿,他把来稿中署有姓名、时间,事件较为具体、确凿者作为重点整理,于次年汇集成册,后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刊印,取名《贞惠李真人言行纪略》(下文简称《纪略》),使得后人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客观、详实的研究李公的宝贵资料。笔者通过初步考证及实地对知情人访谈,认为李公与道教渊源深厚。

李公修炼和传给弟子的是典型道家功夫

李公一生收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弟子,但是公在世时最器重和认可的是鲁北无棣县的大弟子范玉珍。

起初范玉珍拜沾化县名中医为师学习医学,后认识李公遂师之。由于年龄相差不大,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范玉珍后亦为本地名医。范玉珍在《纪略》中谈到李公传授其功夫时说:“(李公)乃约我至其家,晚同榻而眠,于夜深寂静之时,向我言自修之奥旨,何为三位一体、抱一守中,何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种种命功,口传心授,惜余资钝,不能尽行领略,但以亲传妙诀,亦不敢付诸流水。”

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深厚 医德高绝

“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为典型的道教术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试想李公从小未尝读书,却能够说出这样一番功夫来,本就让人生奇。这些术语显然均为道教经典修行术语。至于李真人当时传授给范玉珍的功夫具体是什么样,如何练法,范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能肯定的是那一定是道家功夫。试想一个未曾进过学堂、目不识丁的乡村老者能教授弟子这样的道家功夫,其必定受过高道的真传。

李公按照道教传统着道装仙逝

李公有未卜先知之能。公鹤归道山前两天,即农历四月十八,为当地货郎店(当地地名)大集,七十五岁高龄的李公去离住所大概三华里之遥的集市上购买了长板凳两条。两条长凳至少也有三、四十斤重,李公自己放在肩上扛回,路上遇熟人问公,现在买长凳何为?公曰为躺灵而用(当地风俗,人去世后装入棺木放置在长凳上),路人皆以为神医说笑,不想二日后(农历四月二十日),公设宴待客竟日,晚间自己取来弟子为自己准备好的道服着身后离世而去。回想前言,方知公已预料生死,现此两条长凳在公原籍尚在。

《纪略》中也载“东路庄宋德元,与李真人为故交,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初八与真人送义子,真人预知,在家等候,德元至门询问老兄在家否,真人早言已在家等候,今天别无来客,只吾兄弟二人,尚较清闲,吾身后之棺木衣服,早已备好,请兄一观如何?德元答甚好,谈多时作别”。

可见真人羽化后所穿衣服为真人生前所认可,后经笔者查访求证,衣服为道装,为真人山东沾化县女弟子孙宝贞所制作。另据郭胜奎讲,李公于二十日待客竟日,自己取来道袍着身,端坐而逝,这也符合道教高道羽化的惯例。“高道临于超生,通常皆盘膝端坐,左腿压在右腿之上,两脚心向上而仰,两手互握大指,手心向上而仰,头正身直,两目下垂。”想来,如果李公非道门中人,为何离世时选择着道装呢?甚至连去世时的方式也与道教高道相同,不能仅仅认为是个偶然的巧合。

李公与道教中人多有往来

《纪略》中曰:“光绪末年,真人曾宿阳信西关以北张庄,值晨餐方具,真人起行,苦留不住,言有急事,不能迟误。忙行至张庄西半里许纪家窑前,遇有五人,在此相候。叙谈多时,适有张庄张成,在隔邻禾地割草,听得五人谓真人曰:‘汝尚留乎?曷同去乎?’真人曰:‘吾事未完,尚需稍留,今不能同去。’五人言:‘汝既不去,我却早回。’真人诺之。及五人去后,真人回张庄张渭家用饭,张成疑闷不释,回庄探问真人在外所遇五人,来自何方,真人言:‘汝在何处闻知?俗言草窝说话有人听,诚不虚也。’此五人来处深远,且均各一方,乃系广东、湖北、即墨、乐陵、白云观五处。问此五人道行如何,真人言,只二人已登上乘,余尚欠也。”

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深厚 医德高绝

李公与道门中人多有来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此提及几个地方均有道教胜地,如广东的罗浮山、湖北武当、即墨的崂山(当时崂山属即墨),虽然纪略中没有明确说明这些客人来自道教的名山,但其中一人来自白云观,且白云观在当时即为道教全真道派第一丛林却是确凿的事实。既然他们几个人之中有来自白云观的,且在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真人与他们甚为熟悉且对他们修行的道行能进行从容评价,由此不难得出,虽目前尚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真人与白云观有师承关系及其是否属全真派,但其与道教人士关系甚熟悉且多有往来确是事实。

另《纪略》中有真人和访道道友交流的记载:“(访道人)在真人门前等候,及真人回,并未寒暄,似甚熟者,实则初次会面也。天晚……(道友)二人坐在榻上,对坐谈心,彼问此答,彻夜未止。”

从此处记述来看,真人绝非乡村普通医生,而且经常与外界同道有所交流。从这些记述,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得出真人极可能属于道门的推断。

其得师传授的时间与道教最佳时段相符合

李公幼时家境贫寒,少时即为人佣工,不曾有机会进学堂求学,所以坊间传言李公不识字,李公之妙术皆由老师口传得来。

李公先后曾得两位高师点渡,“十五岁即得贞师指点,真如发动,觉性日开,二十六岁在西何庄佣工,又遇贞师口传心授,觉悟顿开,明心见性。”此为真人弟子范玉珍的记述,虽遗憾的是没有提及老师的姓名来历及其他,但是从年龄与时间来看是与道教主张的开始修炼的最佳时间和上关九年的最短时段相吻合的。

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深厚 医德高绝

道教修炼讲究最佳时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按照道教的理论,“每三十二个月,生六十四铢元气,自一岁起,至二岁零八个月,生乎一阳,长元气六十四铢,为地雷复卦,……至十三岁零四个月,生乎五阳,又长元气六十四铢,为泽天夬卦,至十六岁,生乎六阳,又长元气六十四铢,体变纯阳为乾卦。”道教认为:“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气充实,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由十六岁起,每历九十六个月,则生一阴,至二十四岁,生乎一阴,不知葆真,耗元气六十四铢,为天风姤卦,至三十二岁,生乎二阴……至六十四岁生乎六阴……复为坤卦。”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长阳消,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以至死亡。

从上述理论来看,道教修炼的至高境界即为纯阳之体,最合适的时机莫过于十五、六岁。真人初次得到真传恰恰正在此时,不能仅仅认为是个巧合。

另道教内丹第三步的“上关”有九年的说法。从真人遇第二个老师到真人三十五六岁以法术济世,差不多也是九年的时间。虽然九年有实数与虚数之争,但是众多高道均有九年的提法还是极有实数的可能的。如全真龙门千峰派在论述法、财、侣、地时认为:“财者,每日饮食之用……每一天每人食用多少,算至九年足用。”另据当地也有真人幼时在外放牛即得道人指点的传言,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其师承为道家。

墓志铭频用道教术语更加佐证李公为道家传人

真人羽化后,鲁北农工商各界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冬自发给李公树立了墓碑。其碑虽在文革中被打断,但所幸实物尚存。

碑文中对公一生进行了大概的叙述,其中有“……四十岁至七十岁,妙通玄理,道成正果,不见病即克洞明脏腑,不用药亦能消除灾患……公无疾羽化”等记述,叙述中频频使用了道教术语,由此可知当年墓碑碑文的作者也认为公为道教传承。

综合上面五点,虽然还不能确定李公属于道教的何门何派,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师承道教。其为何在世不以道相示人,至今是个谜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考》一文整理发布,作者史永隽,选自《中国道教》期刊,2011年第2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