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重庆道教访古丨白云深处存仙观 静修读书藏高人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重庆道教访古丨白云深处存仙观 静修读书藏高人 山状如巨龙蜿蜒,其最高峰有天神庙,而白云观就立于龙头之上。传说太上老君曾经在此炼丹修炼,见老瀛山状类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故取名为“瀛山”今仍有瀛山废县遗址。

文/刘康乐

坐落在北京西便门的白云观是全真教规模最大的祖庭之一,在远离京城的南中国——重庆綦江老瀛山,也隐藏着一座古老而隐秘的白云观,是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场所之一,被誉为“川东道教圣地”。白云观以其神奇的传说、幽美的泉林和仙境般的景致,吸引着远近多少善男信女虔诚朝拜,岭上白云悠悠,缭绕着古观的丹霞翠松,宫观晨钟暮鼓,诉说着一代代玄门羽士的修真往事。

重庆道教访古丨仙人炼仙人炼药遗丹灶 老子留棋刻石凿

岭上白云悠悠,缭绕着古观的丹霞翠松(资料图 图源网络)

白云观坐落在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老瀛山,綦江支流蒲河流经山之南麓,沿山路盘旋而上,是一个安闲静谧的村子——白云村瀛山坝,村中抬头即可看见白云观耸立在突兀的龙头上。据明邑庠生李凤所撰《重修白云观碑志》云:“老瀛山雄峙治东,延袤数百里,星峰献奇,虬干呈异,龙头万仞,襟带清流,石笱千寻,撑擎碧汉,雾起山腰,人居天上,极目远眺,俯瞰八荒,真綦阳大观也。传为老氏修炼遗址,状类蓬瀛,故名之。”老瀛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平畴突起,陡峭险峻,古木参天,山泉潺潺其气势磅礴而壮观,古有“山盘四十八面险,云暗三百六旬秋”之说,山状如巨龙蜿蜒,其最高峰有天神庙,而白云观就立于龙头之上。传说太上老君曾经在此炼丹修炼,见老瀛山状类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故取名为“瀛山”,唐贞观四年(631)曾在山麓置瀛山县,今仍有瀛山废县遗址。

一、杨福庵与白云观的创修

据明万历李梧庵《重修白云观碑志》称:“嘉靖壬子,洪都羽客杨福庵偕徒王白云选胜潜修,历至此,见形胜符师授图,欣然爰止,第峭壁悬崖,途径绝险,乃引徒穿蹊越岭,斩荆诛茅,经营丹室。时拓基之工役不给而穿径之金牛自至,峻岭之石脉乏泉而应祷之甘泉随涌。”杨常符,号福庵(又号复庵),江西南昌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人,自幼入道,有异人教授相山之图,明嘉靖说三十一年(1552),杨常符与徒王白云择地潜修,至老瀛山,见此山孤峰傲出,类如仙境,正符合其师父所传授的山图之势,遂携徒开山拓路,创建道观。

老瀛山过去是荒山野岭,为毒蛇猛兽所居,其开拓之艰难自不必说,据明万历《白云观告示》云:“封内名山,惟瀛山最高,……昔草木秦芜,猛兽毒虫盘错,不可以居,道人杨复庵幼遇异人,授以山图云:‘尔观山形,惟肖则止。’杨道人遍游天下名山大川,至綦见有孤峰雄峙者符于图,乃拓道辟梗,结庐林中,危坐辟谷。山高无水,杨道心诚默祷,若闻水声,凿而得泉,因建玉皇殿祀焉。”观前有一巨峰突兀,为白云观八景之“龙头云霭”,传说创建道观时还有金牛穿径、甘泉随涌等神奇显化,给白云观的创建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重庆道教访古丨仙人炼仙人炼药遗丹灶 老子留棋刻石凿

创建掘基时得石砚一块,上刻‘白云’二字(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至于白云观之命名,又有一段奇异的故事。据道光《綦江县志·寺观》载,“创建掘基时得石砚一块,上刻‘白云’二字,故观以是名。”此山岭上白云常悠悠,取“白云”正是名至如归,直如天赐。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白云观初具规模,建筑主要有玉皇殿、通明阁、玉虚殿、灵官祠等,此后杨道人开派传徒,道门日益隆盛,还创修有下院如仙源洞、文昌宫、云窠寺、天目庵、大慈寺、观音堂等,皆其流派也。其“天目庵在白云观之右,甚岑寂,庵前左右桂树蓬松如伞盖”,“观音堂在天目庵前,亦幽僻”,庙宇庵堂众多,可见其门下之盛。仙源洞、云窠寺、天目庵和观音堂等,久废无存,只有白云观还留存至今。

杨常符善道家堪舆相地之术,又善医术,一日采药经綦江至江津,见四面山层峦迭翠,上出重霄,髫髫青光,于是大悟“此处乃寤寐之仙境也”。嘉靖四十年(1561),杨常符又率徒在江津四面山创建朝源观,至今仍有《玄元造化碑》、《老君碑记》并摩崖造像留存,至清代还有第三十九代玄裔弟子杨来霖住持。杨常符道长师徒几十年如一日,不惧艰辛,开创川东道场,功德可谓大矣。(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白云观地处瀛山清幽之地,“綦学士乐幽僻读书于此”,时邑邑庠生李凤(字梧庵,号元阳子)在白云观静修读书,见殿宇岁月失修,栋梁欲圯,于是同儒生牟瀛山一起募化修复,于万历十五年(1587),各捐资文“建上帝殿四楹及道舍,诸黄冠从游者始有依归,瀛山之名益重,埒于洞天”。李梧庵晚年入道,牟瀛山后来科举登第,任官回乡时,仍不忘回到白云观同学小聚,感念登第实赖此山神灵的相助。地方官亦敬重杨复庵道人,对白云观多加保护,万历二十一年(1593),綦江县令薄林还发布告示,禁止民人和道士私自采伐观中的松柏竹木等,使得白云观的幽美精致能够遗留至今,为綦江一邑之盛景,经久不衰。

二、白云观的修真道士

白云观自明嘉靖创修以来,羽士名道辈出,明代修真“道流恒有解化者”,“福庵师徒卒以永年蝉蜕返真,至于杨太明、张回阳又皆道偈坐化,昭人耳目。”杨复庵、王白云、杨太明、张太虚、鲁一冲等,他们虽然性情不一,皆能潜心修道,羽化登真,成为白云观历代修真道士的楷模。

开创白云观的杨复庵,以白云观为中心,收徒传教,开创了众多宫观,实乃綦江乃至川东道教的开派祖师,道光《綦江县志·仙释》有其传记。杨常符,号复庵,江西新淦县人,云游至老瀛山,创建白云观,遂为此山开山之祖。杨常符道长“幼遇异人,授以山图”,因此非常擅长择山修道,嘉靖年间偕徒王白云选胜潜修,遍游天下名山大川,以寻找适宜的修真之地,至綦江,观老瀛山形胜如符之图,于是就在山中结庐辟谷,当时因为山高无水,杨道长心诚默祷,“若闻水声,凿而得泉”,至今仍有“飞泉喷玉”为观中的八景之一。

王白云号太贞,是杨复庵的得意弟子,跟随其师云游潜修多年,共同创建了白云观。王白云本为楚人,博学能诗,曾试博学鸿词,为河南府尹,中年解纽,托迹黄冠,,以山水自娱,最后解化于白云观。《綦江县志·艺文》还录有王白云的一首诗《山中漫兴》:“城市山林去路赊,历书颁不到仙家。社前社后唯视燕,春浅春深只看花。全仗酒杯扶道力,不须甲子计年华。醉来坐看东风里,鬓也蓬松帽也斜。”其脱俗潇洒,活脱脱的一个逍遥神仙,明人牟子鹏、清人陈铭和张先达都有缅怀王白云及其徒杨太明的诗作,可见王白云颇受邑人的敬仰和爱戴。

杨太明,号蠢钝子,为王白云的弟子,他的性格朴实,平时为观中大柴烧饭,喜听王白云吟诗,又一次早上做饭发现没有火,于是就到山下人家寻火,回来时来发现殿上的灯还在,因叹曰:“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一日沐浴更衣,拜别师友,闭门坐化,王白云非常伤心,就让人下葬了。几日后,有山民述说见到杨太明,于是众人开棺视之,衣履都还在,但肉身如蝉蜕,留有手书的四句话语:‘蠢钝少人知,胸藏造化机。打开大宝藏,脱壳上天梯。’”其大智若愚、返璞归真如此,真乃道门之中大成就者。杨太明亦善为诗,有《蠢钝吟》及《和山中漫兴》等。

张太虚,号全真,又号回阳,是杨太明的同辈师兄弟,来自贵州,是一个老顽童式的邋遢仙人。他经常披着虎皮行乞,人呼“张虎皮”。终日嬉戏,与物无忤,一日书偈曰:“我本非有汝本空,造化为汝成此容。他年汝亦复归土,我今返驾回鸿蒙。”书毕坐化。”又有鲁一冲,是一个颇有法力的道士,修行于白云观之仙源洞,相传有山贼抢掠山民,后到白云观中,以锋利的宝剑威吓道士,道士们都非常害怕,鲁一冲取山贼宝剑,手指拂过,锋芒立卷,贼人惊骇而逃。又传说南州(今綦江)河中有棕缆为妖,鲁一冲收服至长安寺的井中,又在岷江道观显法力,至今白云观阳桥下山崖还有鲁一冲的半浮雕像。

三、白云观八景与名人题咏

白云观地处老瀛山苍松翠竹之间,历经几代道士苦心经营,已成为綦江一处清幽雅致的去处,道光《綦江县志》称:“白云观在老瀛山东南角上,宅幽而势阻,长松拂地,修竹干霄,岩木毵毵然,环绕三面,殊有天际真人想。”其“丹室古洞,惟竹木森然,鸟声不闻,悬绝红尘,翠柏环列。”邑人及过客多喜来此游兴、避暑,儒生也乐于此处静修读书。白云观中有著名的景点八处,分别是:

其一,石笋参天:在观前阳桥跨处,有一巨峰如笋而中空。清人方麟有诗曰:“突兀擎霄不避风,此君做事已拏空。晚来静捧金茎露,玉液萧疏到掌中。”邑举人罗星也有诗赞颂:“天半何年长竹胎,亭亭百尺倚云裁。春雷不肯添新笋,曾是娲皇炼过来。”

重庆道教访古丨仙人炼仙人炼药遗丹灶 老子留棋刻石凿

据说是老子下棋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二,南岩仙弈:在观南磐石上刻棋局,红黑子俱全,据说是老子下棋处,杨常符有“仙人炼药遗丹灶,老子留棋刻石凿”之句。倚崖远眺,黔南诸境无不在目。清人李凤曾题诗赞曰:“瞻彼南山石,千秋一局棋。不知谁氏子,来此望仙仪。手举星辰动,枰开日月移。沧桑经几度,逸兴了无期。”举人罗星也有题诗:“苔径斜通古洞幽,每寻仙奕便勾留;倚岩不用惊柯烂,一局而今尚未休。”

其三、洞天玉井:在观前稍右,杨常符创基时因无水,以剑插于此祷告,然后泉水遽然涌出,清冽沁人心脾,以本山茶叶煎水,其清妙之味不可名状。泉水终年不涸,传说井边的大字“洞天玉井”为杨常符手书,清人徐运基有诗赞曰:“分明碧落泻寒泉,信是人间别有天,洞上桃花过鹤径,仙源石洞浚龙诞;空山凿破千年玉,华顶冲开十丈莲,莫讶灵湫真派远,捐捐流出蕊珠来。”罗星题诗有:“凿破云根涌碧澜,岩花长覆石栏杆。夜深听得琼浆泛,疑是金茎落玉盘。”(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其四、琼枝连理:在玉井之上,两株银杏古树相去数丈,枝蔓交结不可解,如恩爱情人,人称“夫妻树”。清知府封嘉蕴题诗有:“玉树交加竞逞芳,相依相傍侧云房。参天贝叶都分荫,缀露琼花并吐芳。棠棣根菱谁觅种,芝兰嗅味本同香。名山未要工师识,恐睁牵连作栋梁。”惜如今一树已枯死,现在仅留一树,孑然空守。

其五、龙头云霭:在观之西,一岩突出如龙舌,其下万丈悬崖曰“香碑”,自然发出香味,游人以新巾拭之,经旬不散。登龙头巨石而望,云海翻滚,万化多姿,杨常符作有《玄元造化》以赞颂大自然的造化神功。清人杨珂题诗有:“迭迭层层拥翠峰,杨髻鼓鬣白云从。气嘘露拂千山雨,声啸雷轰万壑松。颔下骊珠悬日皎,角端兰撬匝霜浓。等间不许来闻法,吐沫翻波几万重。”

其六、飞泉喷玉:在观之西天目庵前,雨水泉水顺山涧落下如珠,时人形容为庐山瀑布。清人黄榜题诗有:“当年瀑布说庐山,不道灵湫在此间。碾碎骊珠抛万斛,垂残珊网下重关。仙盘承去都盈掌,丹鼎烹来必驻颜。钦派朝宗归海去,回头风雨正潺潺。”罗星题诗有:“碧空无脉自飞泉,碎玉玲珑一线牵。漫说庐山三百丈,人间常有雨珠天。”

其七、石梯鸣琴:在观音堂前石畔,水从石梯下过,小坐听之,如大珠小珠珠落玉盘,优雅美妙如古琴之声。道人杨太明有诗曰:“五丁开凿上天梯,选胜初临不厌低。人在半空方冉冉,琴从幽壑乍凄凄。凝神渐可分音响,缓步终难入品题。应是子期栖止处,伯牙恋恋小山西。”罗星也有题诗:“水作冰弦石作琴,盘珠大小落云深。当年不共成连赏,弹出空山万古音。”

其八、岩波双鲤:梯步对面岩畔小池内,水四时不竭,有二金鲤常出游。清人杨苏题诗曰:“石洞飞湍涌碧泉,盈盈双鲤跃清连。各修鳞甲潜三岛,共待风云上九天。禹浪无心思激荡,磻溪有意听潺缓。低徊当回垂竽手,留得高名在渭川。”罗星也有诗曰:“清浅岩波混碧霄,那烦升斗汲江潮。桃花三月瀛州暖,冲破龙门路两条。”

除了著名的八景之外,白云观内外清雅怡人,一步一景,古老的宫观理隐藏着多少沉寂的玄门往事。自明代以来,名人题咏甚多,山间崖壁间多有题诗,道光《綦江县志·艺文》就载有不少吟咏白云观景物的诗作,亦有怀古发幽之作。明邑人牟子鹏的《题白云观》一诗,就表达了对王白云道长的深切缅怀:“白云人已渺,观籍白云传。古木空萧瑟,芝芳几变迁。大书摩石笋,小饮漱岩泉。暂止龙盘地,高歌震远天。”明人任立相《再游白云观》,表达对道教生活的向往:“前林遮不断,风景逼仙宫。怪石悬似坠,危梯断复通。鹤盘青章外,猿啸白云中。且喜重游健,尘缘逐眼空。”

清人罗星常游白云观,曾有多首吟咏观中风景的诗作,他的一首《重白云观》:“十年重到旧山游,无复丹台问羽流。人似桑田经变幻,地虽云物不清幽。可怜竹径苔痕改,堪笑岩盘墨迹稠。更苦寒猿与啼鸟,都如围住说恩仇。”似乎在哀叹往日风景已不在,空留遗憾在心头。清代本邑陈铭在《白云观怀古》中,对王白云、杨太明师徒的修行大为赞赏:“当年先生号白云,萧然挥麈涤尘氛。神仙毕竟归何处,踏遍瀛山不见君。蠢钝求真住此中,弹琴吟月啸春风。仙家也要痴愚好,何苦浮生类转蓬。”作为暇日游览和消夏避暑的胜地,景色迷人的白云观吸引着多少文人士子畅游其间,留下许多优美的诗作,不能一一枚举。

重庆道教访古丨仙人炼仙人炼药遗丹灶 老子留棋刻石凿

山中修道生活的无求、无欲、自在和逍遥(资料图 图源网络

白云观历代道士们潜心修行,寂寥的山中岁月正是最好的磨练,道士杨太明曾在《蠢钝吟》中描述白云观的修行生活,“遥望瀛山兮,渺渺称予怀。秉天上之清秀,为人间之往来。少年从此学,今日生蓬莱。……当斯时也,际斯境也,云霞如故,帐幔新裁。密密松梧,啸傲壶中之日月;迢迢宇宙,修培洞里之楼台。山也悠哉,水也悠哉。……有人问我家何处,白云深处覆茅斋。”他对自己所修道的白云观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在唱和王白云的《山中漫兴》也留有诗:“弱水天台道路赊,足眼行到即为家。溪边泛泛胡麻饭。洞里天天有好花,只解盂中咨谑浪,那能世上觅光华。间披鹤氅云端立,袖惹风吹山顶斜。”表现山中修道生活的无求、无欲、自在和逍遥。(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孟淅)

重庆道教访古丨仙人炼仙人炼药遗丹灶 老子留棋刻石凿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刘康乐,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相关内容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