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种瓜得瓜 积善之家庆有余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7-04   浏览次数:

  也不知什么年代,茅山道观有一位仙根极深的高道主持“圣佑道观”。

  这一天,正是大年除夕之夜,他正静夜神思,忽然钟磬之声入耳不息,使得他的心旌如在滚滚浪潮中的小舟一样把持不住。他暗呼“奇怪”,掐指一算,不由得微微一笑道:“原来如此。”于是,他便敛神收功。离了静室向主殿“太元宝殿”踱了过来。

  这时“太元宝殿”内,正奇香宝烛,磬声琅琅,有一布衣草履的长身中年汉子,在三茅座前三跪九叩,默默祝祷。主持道长走入大殿,见此情景,点头示意,随之悄然站过一边观礼。他朝长身汉子细细观看,见其不俗,满面红润,正气治然,虽是粗衣草履,反而更显示出他一股高雅脱俗之气概。要在往昔,这朝山进香之善男信女自是甚多,在神座之前的祷词,无非是合家平安、五谷丰登、先辈超生、已身福寿、后人兴旺之类,作为主持道长自是无须去留心过问。但道长今天一见这位施主,却是十分投缘,不由自主地提起神功,留心他所祝祷的内容。他这“隔体问心”的神功已有十分火候,功运神至,道长之心意与这长身施主之心融为一体。这施主只知虔诚致祝,心到神知,谁知自己的心境与道长的心境之间竟像沟通了一条无形的渠。于是他心中祝祷的内容就像水流一样泊泊渗入道长的心田,全为道长所知道。略一归纳竟是:

  国泰民安风雨顺,煌害不起五谷丰;

  家家殷实户户余,幼得亲哺老尊荣;

  人人慈爱互谦让,邻里乡亲重亲情;

  路不拾遗夜敞扉,盗贼不起境太平。

  主持道长见他祝得虔诚,不由得点头暗加赞佩。看此公情形并非为官作宦之人,审其祝辞,却是调高曲雅,高尚之至。其如范文正公之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公真不愧范公第二了。

  道长收起神功,见这位中年汉子,又逐一给神座跪叩拜礼。当他一切如仪后,道长近前抱拳而言道:“施主请了。如不见弃,借步客堂奉茶。”

  香火道士即忙趋前介绍道:“这是本观主持道长。”长身汉子听得,慌忙谦恭自责,并要跪拜施礼,道长以手相搀道:“不必,不必,贫道断无此德能当此大礼。”两相略加客套,道长即引其往“花厅”客堂而去。

  来至花厅客堂,宾主落座,青衣道童奉上山顶生长、道长手摘亲制的“云雾之茶”。长身汉子略加品尝,赞不绝口。这时道长轻咳而言道:“方才施主在祖师殿堂祝祷好词。”

  长身汉子一楞,随即微微一笑道:“无所谓祝祷,在下是奉母命而行。除每年除夕子亥相交在家如此祝祷外,每三年还要在大年三十谨朝茅山。其实在我则觉得:人只要无欺于人,无欺于已,无亏于心,也就无愧于天地神明了。”他端起茶盅,略近唇一抿,接着又说:“人心即天地,人心即神明,已不欺心,常常洗心自责,则事事皆善也。是所谓:心作良田,一生耕而有余。”

  “至理名言!”道长不由得脱口赞道:“我茅山宗最讲究心性的修炼!”

  讲了半天的话,相互尚未通告姓名。想到此,道长不由得哑然失笑道:“贫道松风,借问施主尊姓大名,仙乡何方?”

  长身汉子答道:“仙长客气了。后生姑苏人氏,俗姓潘,名世恩。”

  这松风道长听得如此说,越加尊敬,起身一揖道:“失敬!失敬!你那通祝辞,寻常人怎有那样虚怀若谷的气魄!”随即点首微笑,长气舒声,“难怪如此,原来是姑苏名门,是极有根底的潘府人物啊!”

  潘世恩听得道长如此赞扬,忙起而欠身道:“我潘府所为,乃祖传遗训,本出诚心。不想世人喧沸谬赞,虚名失实,而实违我门本意也。”

  原来,这姑苏潘府广积阴德,是时人权敬仰的乡绅望族。

  其族上辈曾为官朝廷,因祖辈素性淡泊,不慕仕途,好老庄清静无为,遂卜居姑苏。上辈积得田产家业,除自留部分耕读自娱外,余均租与佃农耕种。每年年终除夕之夜,四乡佃农和债户,几无力交纳一年田租和欠债者,均持借据大约到潘家结帐。潘府此夜当院置一铁鼎,生上熊熊之火,借据欠约均可在此当场毁去。有难过年关者,潘府还例定济度解决。潘世恩的母亲终日诵经礼拜,更以多行善举广积阴德为本份。她有一条座右铭:“行善积德,胜似持戒。”过去交通不便,水路坐船,旱路步行,都很费时日。由于潘府上下都很忙碌,没有多余时间跑到茅山进香,所以从祖辈起就定下一条规矩,每三年家主一朝茅山,赶烧除夕至大年初一的头炷香;而每年三十夜子亥交替之时,家人处置完债户佃农的借款田租之后,均在大院之中摆设香案,面向茅山顶礼遇祝。今年正适逢三年一朝的时间,故而特意来此焚香祷告。松风道长弄清了这段缘故,不由得联想起至今尚是谜一样的一件奇事。

  事情是这样的:茅山的大年三十,历来都有许多的香客游人来赶进头炷香。信道的善男信女认为:“头炷香惊动天和地。”但多年以来,来山信徒均无法进上这头炷香。每当人们争上头炷香时,大殿蜡扦上和香炉中的火光一闪就“啪”一声自然燃着了。今日听潘世恩一讲,才知每年这头炷香都被他家争先进了。潘府每年除夕夜的子亥之时在院中设立香炉遥祝进香,难怪来此进香者争不过他们了。真所谓:“积德无人见,诚心有天知。”松风道长微微点首自言自语道:“善哉,善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开花怎会结果?”

  放下潘世恩茅山进香暂且不提,却说在江南回乡来了一个波斯商人,走街串巷地跑了半年多时间。他不出售什么,也不购置什么,只是东瞧西看,乡里称其为“识宝回回”。这一天,“识宝回国”走到一农舍前,指着厨房顶上烟囱上生长的一棵青悠悠茁壮的青草,用生硬的汉语对站在门口看他的农人夫妇说:“我愿出钱买下这棵青草,请你出价。”

  农人夫妇本来一见这碧眼黄发的洋人就十分怪异,又听他说要买烟囱上生长的那棵青草,更觉好笑。心想:这棵草一年四季都这么青葱葱地长在烟囱上,从我们记事起就是这样,有什么希奇?他从未见人关心过这棵草。如今这“识宝回回”发的哪门子神经,竟然要买这棵草?于是,那丈夫就成心要与他开个玩笑。他举起一只手,伸出五个手指,原本要说五两银子,但话末出口,由于觉得此事十分可笑,想说又想笑,竟被口水呛得连声咳嗽起来。

  但这“识宝回回”并不认为农人是在开玩笑,连忙伸手指着农人张开的手掌竟点头微笑,认真地说道:“好!五十两银子,我买下了。”

  这农人夫妇一听傻了。他们觉得这是在做梦,一棵草可卖五十两银子?不可思议。毕竟女人心细,做妻子的仿佛觉得其中定有什么缘故、于是她对“识宝回回”说:“这棵草卖给你可以,但必须告诉我们你买这棵草的用途。不然我们就不卖了!”

  波斯商人点头说:“我从商几十年,童奥无欺,愿买愿卖,公平交易。”停了一下接着说:“这棵草的用途,本不在互贸的范围。您既要问,也不妨告知您。”接着他说出的一番话竟如“天方夜谭”。

  原来这波斯商人读过一本奇书,得知中华古国江甫地域大茅山大茅峰东有一石洞,洞中隐有一头金牛。

  据说,这金牛与太上老君所骑青牛是一胎双生,老君当年曾拍着它的头说:“得食仙草,报答天下一有大德之家即可冲天而去。”老君骑着青牛出关后,金牛隐于此洞也不知几千几百年,它拉出的粪便,后世人当作金矿开采过。现在它“道行”已达,只待食了仙草,就将要出道了。但如有人取了仙草去引出金牛,并降服它,它就不得不臣服于此人,并为他集天下无匹的财富。而今波斯商人发现。农人厨房烟囱上的这棵长青不败的小草,正是金牛长期待之的“仙草”。

  这农人夫妇,听了波斯商人讲了这段因由,不由得耸然动容,暗想:有这棵仙草就能引出那带来金山银库的一头金牛,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呢?亏他讲出这番根底,要不然岂不平白无故地将一座金山推让给他人?于是夫妇同声而言道:“此草生于屋顶烟囱若干年,之所以一直不拔除,是我们本知其绝非凡品。它既可引出金牛,那又何必借手于你?此事不劳费心,草,我们是不卖的!你去吧。”

  波斯商人听他夫妇如此说话,不由长声叹息:“可惜,可惜。天意使然,当是人力难以勉强的。”于是摇首扬长而去。

  再说这农人夫妇得知烟囱上这棵育草竟是这么珍贵无比的“仙草”,高兴非几。待波斯商人走了之后,为防他去而复返,乘人不备将草盗走。遂立即搬梯上房,将草从烟囱上连根拨起,供到堂前的香几之上,并约请本村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助自己到茅山去迎这金牛出洞。

  这天一大请早,他们按波斯商人讲的情形终于找到了那个石洞。于是,大家屏声静气,由手持仙草的农夫走近洞口,将仙草微微探入洞中。这时只听得石洞深处“哞一”的一声牛叫,深沉雄浑,紧接着便闻牛蹄磕石的“噼啪”之声,声声入耳。那等威势虽是十分惊人,但金牛在前,谁人肯退?随着一阵喷涌而出的劲风,一只浑身赤黄的金牛伸嘴夺过农夫手中的仙草,一嚼即咽下了肚。

  这农夫自从得知仙草引金牛的事,真是时时想,刻刻念,但猛地真见金牛站立在面前时,却不知怎么回事似地竟一下子楞在了那里。这金牛不等他回过神来,仙草入肚,陡然甩尾摆首,精神抖擞,跃然冲出洞来。一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不知农夫要如何摆弄金牛,却见这金牛已冲到了自己的面前。望着那金铃一样闪闪发光的眼睛,那金光闪闪的两支尖锐前冲的犄角,这帮年轻的后生一时间皆不知所措。

  这金牛身困洞中千余年,今得仙草才见天日,那喜乐之情自难言表。它见洞旁有一潭浅水稀泥,立即跃身而入,连打几个翻身,滚得满身青泥,就好似那沉睡之人,觉睡足了,起身打哈欠伸懒腰似的。人们立即围向泥潭,大声嚷嚷道:“金牛打汪了!金牛打汪了!”于是这本没有名称的稀泥浅水潭,也就有了一个叫得响的名称:“金牛汪”。

  金牛可不管这些,它旁若无人地玩够了,也不顾泥潭边上围观的人,竟自一跃冲上大道。人们一见,仿佛大梦初醒,齐声呼喝道:“莫要让金牛跑了!”于是声势汹汹,奋力追上前去。

  如果金牛仍然还在沉睡,要想捕捉它,也许是很简单的事。退一步说,如果用仙草引其出洞时方法得当,自也不难控制。但一旦它在沉睡中觉醒,并起身扬蹄奔跑开来,要想捕捉它,驯服它,谈何容易!何况,这不是一头平常的牛,它已身困洞中修炼千全年之久。刚食下这静待千年的仙草。它有充沛的精力,它要以奔跑来活动筋骨,以奔跑来表达其心情的欢快。因此,仅凭一百几十名毫无方法措施的乌合之众,要想训服这样一头道行千年的金牛,真所谓“难如上青天”!

  金牛向着句容方向一路紧走慢跑地冲去,后面追赶的人越聚越参。当它跑到句容北门外大卓地界时,田里正有几十名伙计帮东家收割庄稼。带工的二东家催工极紧,不容停息片刻。当金牛由他们面前奔跑而去,后面追赶的人上来问道:“你们为什么不截住这条金牛?”

  带工的二东家说:“我们赶工正紧,哪有闲劲来帮你们拦这满身臭泥的老牛!”

  追赶的人们不及与其细说,只是不屑地哼了一声道:“这里原来都是木瓜!”未曾想,就这一句话给这里定了个地名“木瓜源”。后人甚觉此名不雅,于是将其谐音为“木关源”。

  这金牛耐力极强,追赶之人简直望尘莫及。再说金牛四处奔走,也不知它到底奔向何方。于是追赶之人也就四方传言:“凡参加追赶堵截者,制服金牛后,均皆有份获利。”这样各处人们争相准备拦截。

  据说,金牛此时却转首又向白兔、茅山方向一路而来。前面有一片清澈之湖水拦住了它的去路,但它求之不得,因为这么长距离奔跑,它早已浑身燥热,需要降温,乐于洗礼。于是只听得“扑通”一声,金牛已毫不犹豫地跃入湖水之中。

  金牛下水之处,正有一位耳聋眼花老太婆在湖边淘米。未曾想到这牛经过她的身旁时,将屁股一转就往老太婆的淘米萝中拉屎。老太婆一见躲避不及,急得直骂:“这该死的老黄牛!”一面赶紧用手泼水去冲米箩中的牛粪。只见随着冲击的水流,泛起一片闪闪发光的金色之物,旋即全部沉入水底。这时,后面追赶的人们见状,大声呼喊道:“不要淘米,那是头金牛,拉出的粪便就是黄金!”但已无济于事,老太婆已将米淘干净,金牛粪也早已沉入水中,这时金牛也已在湖对面上岸了。于是金牛在这湖上岸、下水的两边村庄,即被定名为“上汪”、“下汪”两处地名。

  金牛一路奔来,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没想到一位手持钉耙的农夫站在了金牛的前面。原来这农夫听到金牛奔跑四方的消息,他没有像其他许多人那样去跟在金牛屁股后面穷追,而是手持钉耙下田去挖田旯合去了。他想:金牛跑得很快,去跟着赶,没有什么名堂。不如我下田边干活,边等着。若有机遇,它从此过,我正好堵住它。这一下正给他等着了,但他也无法让牛停止奔跑。情急生智,他举起钉耙兜头一下劈去,猛地一下也真给他劈下一只牛角。一只牛角也给这里定了一个地名“丁角”。

  这时,追赶的人也已到了跟前。大家稍一商议,决定将这只牛角兑成银子,购置木料,发动四方在金牛可能经过的两个关口,树起两道木栅。这徒劳无功的蠢主意,虽没有达到堵住金牛的目的,但却为这里留下了“上栏”和“下栏”两个地名。

  这一天,人们追赶到丹徒地界,浑身已没有丝毫力量,觉得金牛已实在没有得到的指望,也不想再追下去了,于是都松懈下来休息。这停下的地方,竟留下一个纪念的地名“跑厌”,后人为前辈讳,遂谐音名为“宝捻”。

  再说这金牛,此时仍然精力充沛,跑得越加起劲。当它奔跑过常州地界时,附近村庄的人们都出来观瞻这金牛的丰采。只见它奔跑之速真是势若游龙,腾云驾雾;疾如怒马,独往独来!使人真正体味出什么是力量,什么是耐力,什么是速度。人们为了纪念金牛奔跑过这一地界的情景,遂将地名定为“奔牛”,历代相呼,至今如此。

  再说姑苏潘府,潘世恩之母潘老太君,据说是“财盘星”下几。这一夜她得梦“五路财神”护送金牛到姑苏潘府门前,要她燃香供烛率儿子媳妇出大门迎接。睁眼静听说楼更鼓,正是五更之天,忙披衣下床到儿子房前唤醒潘世恩夫妇,告知这奇怪的梦兆。于是,一家人整肃衣冠,到正屋中堂之上摆设香案,打开大门一看,一头缺角金牛果然站在门前。潘母用手拍着牛背说:“怎么到现在才来?”遂将其拥入上房,得了这头罕世宝物的金牛。

  世人传说:“积善之家庆有余。”这都是潘府世代积善修德的结果。正应了茅山松风道长的预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理断不会亏缺啊!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