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共筑“中国梦”中的积极作用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26 浏览次数:次
梦想,是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期盼和追求。当我们将每个人的梦想汇聚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梦想的时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道教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以人为旨归,以人民的幸福安康为核心价值。这与道教素有的生命价值理念,以及慈心济世的社会关怀是相互贯通的。
仙道贵生,《老子想尔注》有云:“生,道之别体也。”“生”是道的表现形式,所以生命和道共其伟大、同其尊贵。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使济世利民成为道教亘古而悠久的思想传统。道教诞生伊始,正值社会动荡、灾难频仍,人们生活朝不保夕,道教便积极开展各种赈灾施财、治病养生、抚慰人心等济世利民的实践活动,不但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更在现实层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具体的救济。
后世道教依旧秉承慈心济民的思想,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在73岁高龄时,仍跋涉万里,成功劝说成吉思汗要恤民保众、不妄开杀戒,使天下怀安,丘处机也以“一言止杀”之功而为后世敬仰。山中宰相陶弘景虽身居山中,却规劝梁武帝要清静无为、少私寡欲、仁民爱物。道教历史上的高道大德以自己的实际言行为后世垂范了道祖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深刻意涵。
如今,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在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了更加值得关注的领域。老子在《道德经》中不断地劝诫世人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过多的物质欲求,会使人丧失本性。所以,人们要少私寡欲、清静无为,这样身可长久、国可安祥。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恰恰由于不能认识到虚静无为的重要性,面对过高的生活压力,永无休止的欲念羁扰,纷扰纠争不断的人际交往,无法保持内心的平和、自然,以至于心力交瘁、身心俱疲,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甚者,由于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引发了各种身心疾病。道教在调治身心方面给我们的警示无疑是深刻的。道教推崇“水”,所谓上善若水,水谦下处弱,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高下,水德至善至纯。在这里,老子向世人提出了理想的德性典范,他希望人们能在现实生活的纷扰中,能够处下、不争,时刻保持内心的虚静,以宽柔敦厚的态度,自然平和的心境待人处事,唯此,才能使人身心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二
道教以修仙证真为旨归,但在修习过程中,并不是以完全超绝的态度否弃现实生活,“不修人道,无以立仙道”成为了道门中人的普遍认识。所以,在道教的思想中,有很多劝导世人积功累德、遵纪守法的内容,东晋时的丹道大家葛洪就曾明确地提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道教将现实生活中德性的完善视为成就“仙道”的基础和前提,学者姜生说:“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导致自我价值的上升,取得在自身命运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追求神仙理性的过程中自主自为,终得成仙。”丁常云道长也曾说过:“道教以‘道’为伦理思想的最高标准,以劝善、行善为根本目标,从正面积极引导人们从善去恶,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些内容,实际上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大力提倡的,是人们精神生活和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 “人类中心主义”的心理,自然界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藏,人们不顾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对其肆无忌惮地开发和攫取,其结果便是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空气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酸雨肆虐、江河断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度的增大,这种现象仍在持续。
道教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在生态方面所具有的深刻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在道教看来,人在现实世界中不是孤绝独存的,而是和其他事物,与宇宙整体相互联系,道教甚至还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与外在的自然大宇宙进行着全息的能量交换。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宇宙自然的发展规律。正如《道德经》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太平经》中也说:“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这都是强调不用人为的力量来强制主宰自然,而顺任自然万物的规律法则来行为处事。道教这种破除“主客二分”,将自然和人视为相互作用的一体化思维方式对于今天弱化和消解人和自然的矛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经济上的复兴,文化复兴也应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回望历史,中华民族曾经有着傲首世界的璀璨文明,然而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乱外辱,一些有识之士从天朝迷梦中惊醒,自觉地选择与西方社会接轨,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努力探寻着新的价值诉求。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质疑,民主与科学,西方的先进文明,成为了国人心中的济世良方。总之,中国的近代史,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与传统的不断断裂中绵延的历史。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文化复兴亟待关注。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道教尊道贵生,在历史上,道教与中国传统的医学思想相互融合、促进,创造发展出了一系列行气、导引、按摩、服食等有道教特色的养生保健技法,丰富了中国的医学成果,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道教还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们提倡民族复兴、文化复兴,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包括道教在内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其在新形势下能够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