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29 浏览次数:次
近年来,西方宗教学研究逐渐呈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如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宗教心理学强调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宗教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拓展和深化人们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但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
宗教心理学以心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调查或探索被人们称之为宗教性的思想、行为、感情和制度。因此,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心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理论派别主要有四种: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者意识到,这四种范式各有优劣,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使用任何一种范式都须对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此外,各种研究范式之下有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访谈法、扎根理论和实验研究等, 加之研究中一般会涉及宗教仪式、宗教情绪、宗教道德、教义、宗教知识和宗教团体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心理学理论的运用,研究者很谨慎。
注重实验研究的方法
在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实验方法代表着主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宗教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实验方法严格的程序能减少主观性干扰,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例如,对于以祈祷”为主题的实验研究,研究者试图通过对这一常见的宗教行为的不同维度的研究,考察其效用。例如,凯文·L. 拉德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他将祈祷的四种姿势,即坐着、自由走动、双臂像舞彩带那样摆动、身体有节律地摇摆等作为自变量,把祈祷的持续时间、祈祷前后的情绪状态、祈祷内容的指向(指向自己、指向他人、指向上帝)作为因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这些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四种姿势的祈祷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姿势和祈祷内容的指向之间没有差异,祈祷前后的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祈祷后正向情绪得分高,消极情绪得分低。这无疑为宗教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从实证转向理论建构
虽然宗教心理学在西方已有12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与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相比,其发展仍显得缓慢和滞后。研究者认为,要继续推进此研究,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概念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宗教心理学量化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个概念会有不同的界定,研究者唯有对某一概念给出自己的概念化和操作性定义,才能使自己的研究为同行所了解,不同的研究者之间才有学术对话的基础。
其二,理论建构尤为重要。西方宗教心理学界长期存在重实证轻理论的倾向。大量的研究是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量法进行的,且是研究者凭热情和兴趣完成的,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让西方的一些宗教心理学家缺少理论自信”。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似乎变成了一床棉被,心灵手巧的研究者在竭尽其能把来自各种不同理论视角的补丁缝在一起。因此,宗教心理学领域形成一种跨学科的、非还原的、多维度的研究范式非常必要。
其三,学科间应持对话立场。在西方宗教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家对宗教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弗洛伊德、斯金纳等人认为宗教和心理学之间没有对话的空间;而斯塔巴克、詹姆斯等则积极地在宗教和心理学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事实上,对话更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这要求研究者对方法运用更谨慎,对研究结果重描述,不作武断的价值判断。就如研究者倡导的那样,作为科学家,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力将宗教心理学限定在科学的范畴,对宗教现象运用描述性、逻辑的、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保持中立,不作判定。”
目前,国内的宗教心理学研究相对薄弱,因而,应积极借鉴西方宗教心理学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重视定量研究中概念化和操作化定义等;同时,对其重实证轻理论、协作研究力量不足等局限,引以为戒。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