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国的玉石文化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29 浏览次数:次
博大精深的中国玉石文化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石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对玉的崇拜和信仰。人们一直认为玉是自然界的精华,有生命,可以生长,具有多种超自然的秉性;认为玉能通灵,可以飞升玉为阳物之精,生服之延年益寿。玉器的佩戴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组配。即将许多不同的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主要有玉璜、玉瑗以及珠等等。用丝线将各种玉佩连缀起来,佩戴在身上。组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在其中其平衡作用,另有玛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自古道教偏爱中国玉文化
同时,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宗教,它形成与东汉末年。自古道教就偏爱中国玉文化,也就使玉文化能在儒家礼玉制度衰落的背景下顽强地延续下去,虽处低潮而不断层。
中国玉文化的道教思想起源
中国玉文化里的道教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玉的崇拜和信仰。秦汉时期就有方士们以丹药玉屑作为延年益寿的“仙方”,已开食玉、服玉的先声。如汉武帝时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用铜人手托承露盘,方士取盘中露水和玉屑让汉武帝服之,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事。魏晋以后,食玉之风大盛,服玉理论越来越多:“玉亦仙药,但难得耳”,“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服用方法也开始系统化:“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愉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宜十日辄一服”,服后“散发洗沐,寒水迎风而行,服玉风既盛,服玉的数量越来越多。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多元化的玉文化道教思源来源
道教对玉信仰和崇拜的思想来源却是多元的、杂揉的。这里既有对我国远古以玉为沟通人神工具巫术功能的吸收,也有对《易》家、道家、阴阳家“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的汲取;既有对儒家用玉的某些承袭和改造,也有对域外或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融合;既有对秦汉方士“术”的承袭,也有对起于民间用玉方法的采纳,“杂而多端”,非常世俗地体现了中国农业民族务实重生的典型性格。鲁迅先生说过:“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当时人把许许多多的志怪仙话当新闻,并起而效之,可见当时人务实重生达到了怎样迷信的程度。
玉石是美好与纯洁的象征
对于人们来说,玉石一直是美好与纯洁的象征。同样,它也是一种沉静而炫目的美丽。它们的美不仅有外表也兼具了内在,含蓄与内敛,沉稳与奢华,它的美丽与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中国的玉文化的道教思想直接服务于贵生养生的世俗观念而得以发展,虽然并没有就此而形成中国玉文化的主流。但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喜欢戴玉镯显示出一种淡远之态,认为戴玉和戴其他的首饰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古代,道教的用玉方式几乎完全淹没在统治阶级对玉器的玩好之中,产生出玉能养生、玉能护身的思想,实质上它的道教价值已远逊于它的玩赏和收藏价值。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