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扬道教重视人伦道德建设的优良传统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4 浏览次数:次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山东视察时说:“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习主席还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他的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道教一向有尊道贵德的传统,在传统的道教义理中,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与规范,比如诚敬忠孝、宁静致远、崇俭抑奢、少私寡欲、返朴归真、柔弱不争、上善若水、虚怀若谷等等。这些道德规范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而诚敬忠孝则应是国人品德修养与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诚敬忠孝,既是儒、道两家共同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中华人伦道德的基础。道教自立教伊始,就非常重视诚敬忠孝的理念。据《汉天师世家》记载,第二代天师张衡曾说:“嗣吾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君,非孝无以事亲。”也就是说,他把诚、敬、忠、孝分别作为得道、立德、事君、事亲的前提。
诚,意谓内心的真实无妄。《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把诚作为天的根本属性,把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作为为人之道。《大学》发展了《中庸》关于诚的学说,以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敬,是指在内心保持尊敬之心。《周易·坤卦》云:“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论语》曰:“修己以敬。”都主张以敬的原则来进行内心修养。忠,从字形上看,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本义是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也演化为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孝,指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家国同构、君父同伦的特征,行孝道也就是行忠君之道。
诚敬与忠孝这两个概念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从其区别来看,诚敬,是在思想上进行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忠孝,则是在行为上贯彻中华传统的道德规范。从其联系来看,诚敬与忠孝这两个概念有着诸多共同点。道教则进一步强调,忠诚则无欺,孝敬则有爱。皆以情感纽带作为道德实践的保障,都以社会和谐作为道德实践的目标。
为了传扬诚敬忠孝的理念,道教在历史上制作了大量的劝善书,如《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太微仙君功过格》等。道经有云:“上士学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道教认为,秉持诚敬忠孝的原则,不仅有益社会的人伦道德建设,而且也有助于自身的性命修持。虽然说诚敬忠孝本是儒家首先提出的观念,但道教将这些世俗伦理与个人修道养命的目标结合到一起,从而增强了人们践行这些道德原则的自觉性。
为与诚敬忠孝的目标相应相成,道教提出了少私寡欲的修养原则。《道德经》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里的知足,实际上是对人的适度欲望的肯定;而不知足,则表达了对无限膨胀欲望的否定。在历史上,对欲望的过度放纵,会使社会失去和谐秩序;而对欲望的彻底否定,又会使社会失去发展活力。因此,道教倡导崇俭抑奢的生活方式,《道德经》告诫人们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应学习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从少私寡欲的原则到崇俭抑奢的生活方式,既是中华传统的一种美德,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和谐与发展的平衡,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治世应崇俭以返朴,修道当返朴以归真。道教主张的返朴归真,则是境界论与功夫论的统一。其理想境界在朴、真两字,其修养功夫在返、归两字。朴、真是指自然而然、没有任何虚伪造作的思想和行为。《道德经》将朴、真视为最高的理想道德,既主张执政者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秉持质朴之德,又提倡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在的思想动机与外在的道德行为的一致性。欲达到朴、真的境界,就必须切实地做返、归的修养功夫。在道教的典籍中,有很多内容就是讲如何返归生命本原的。
世俗的道德履践一向是知易行难,究其原因,是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不容易形成。道教的道德规范既有与世俗道德规范相同或相近的一面,又有其特殊的神圣性特征。对于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的形成,道教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的。首先,道教以道诫或戒律的形式来制订道德规范,这样,就使道德规范具有了无上的权威性,从而更容易被信众所尊奉。其次,道教认为欲修仙道、先修人道,把行善积德作为益寿延年、得道成仙的前提条件。由于道教将道德履践与人的生命提升与生命追求相联系,就使人们能够更自觉地形成道德意愿。再次,道教以天道承负来作为道德的后盾,也更容易使信众不断强化道德意愿。《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行善能使人增寿添福,作恶则会使人减寿得咎。这样的观念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道德意愿。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道教界应认真领会习近平主席就“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的系列讲话中的精神,对于道教自古沿袭下来的教义、教理,我们应该着眼今天的现实,运用现代的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