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探讨百年儒学与东方文明复兴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6 浏览次数:次
台湾学者刘述先教授近日作客北大,担任北京大学第十三届蔡元培讲座、第十四届汤用彤讲座的主讲嘉宾,就《理一分殊与全球地域化》和《论超越与内在的回环》两个讲题发表了精彩讲演。讲座分别由王守常教授和李中华教授主持,汤一介先生等致辞。
刘述先教授在《理一分殊和全球地域化》的讲演中首先指出两岸学者在“新儒家”界定上的差别,然后以“理一分殊”为线索,揭示了宋代理学“濂洛关闽”顺序的形成及其局限,最后提出他的“理一分殊”四阶段论,尤其对“理一分殊”在21世纪的重新理解和价值做了论述。刘述先教授指出:“清代覆亡,儒学由中心到边缘。但终结的是制度的儒家,不是精神的儒家。今日面对全球化与地域化的挑战与困境,对理一分殊的重新阐释可以提供价值资源,知其不可而为以寄望于未来。”
在题为《论超越与内在的回环》的讲座中,刘述先教授指出:“儒家提供的决不只是一俗世伦理,而是一精神传统,以之为终极关怀,才可以安身立命,建构的是一内在超越的型态:既有超越的向往,又有文化创造与日常践履,日新月异回环不已周而复始。”
刘述先教授运用中西哲学比较的学术眼光,对儒家的超越性、宗教性等命题与基督教等文明做了深入的对话,还不时地穿插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新儒家前辈的趣闻轶事,给听众奉献了一场高品质的学术盛宴。
蔡元培学术讲座和汤用彤学术讲座是为纪念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和汤用彤先生,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分别于1997年和1996年创办的。
百年儒学与东方文明复兴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等主办的“儒学名家圣源论道·2010”近日在尼山圣源书院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百年儒学与东方文明复兴”,国内外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对话与研讨。
尼山圣源书院院长牟钟鉴从历史的纵深和中西对照的角度,对一百多年来儒学所面对的挑战作了回顾,分析了儒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现的新转机,指出在人类文明的现代转型中,儒学可以在全球伦理和生态文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教授钱逊指出,天人合一思想乃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特质之所在”。就中国文化没有宗教传统、对生命的理解、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钱教授分析了中西文化在思想方式上的根本差别。
旅居美国五十多年的美国纽约大学国际法专家熊玠教授指出,西方文化欠缺自我检讨精神,找不到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华尔街金融界造成的金融海啸,暴露出西方文化缺陷的主轴,乃在贪婪。贪婪所驱动的是急功近利与冒险好赌,这二者比贪婪更坏事、更可怕。他认为,中西文化在“排他”与“兼容并包”主轴上存在差别、在天与人关系的宇宙观上不同。西方自古以来宇宙观是“天人对立”,而中国上古祖先就教导“天人合一”。此外,西方“冲突”观念突出,“社会和谐”意识不足。
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指出,中国文化不像西方那样依赖普世信条。普世信条来源于宗教和世俗的绝对权威性信仰。中国文化以现实生活教益为指导。因为在西方“普世”价值的笼罩下,不少事情走上极端;而儒家对全球思想精神方面,则能起到中和作用。安乐哲和著名美国儒家学者罗思文二人都认为,儒家传统提倡个人在家庭、社会关系上和自己的角色责任上追求自我完善,是突出的中国文化特质。澳大利亚前外交官李瑞智曾在1976年就从儒学研究角度预言中国的腾飞。他兴奋地指出,亚洲至少有13个受儒家影响的国家,带动将近20亿世界人口,是很重要的世界金融、经济、教育、科技和生产资源,影响不容低估。
尼山圣源书院王殿卿教授回顾了西方崛起之前中学西渐的历史,指出西方现代文明的孕育过程中,融有儒家思想的基因;例子包括1795年法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和义务的条款中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人施己,先施于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赞同这一观点,指出:中西方之间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哲学上阐明西方“一多二元”和中国“一多不分”的思想结构差别,是为了深层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在方法上寻找和谐的途径。流行的“唱衰中国”和“唱盛中国”都是二元对立。我们不能受其影响。人们要用中国的眼光看待中国,不应该用二元对立思维理解中国。
本次会议是继去年尼山圣源书院的首届“儒学名家圣源论道”和北外东西方关系中心的首届“东西方(WE)论坛”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跨越文明边界的对话。它将为中西思想文化界探讨文明之间从深层文化达到理解,寻找消除误会和通往和谐相处的途径,发积极推动的作用。
黄冈举行东坡文化国际论坛
国内首个东坡文化专题研讨会——“东坡文化国际论坛”近日在湖北黄冈隆重举行。与会苏学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从“东坡文化”内涵及发源地、苏轼贬黄州时期思想及艺术等方面均做了深入研究,这对于今后的苏学研究,乃至于将研究成果物质化,推动各相关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黄冈即宋代的黄州,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公元1080-1084年),北宋大诗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此地任团练副使,期间创作出“一词二赋”即《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与前、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并因躬耕黄州东坡营地,自号“东坡居士”,自此“苏东坡”之号,名扬千古;苏轼晚年曾有《自题金山画像》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亦足见黄州的贬谪生活,对于其一生的重大意义。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新探索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江西近代文学研讨会近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不仅反映出当前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研究现状,同时也从宏观角度折射出了未来中国近代文学的理论建构及发展走向。
中国近代文学是20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中国近代史及整个中国文学学科的建立构建起来的。长期以来,近代文学一直是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大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处境始终比较尴尬。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20世纪文学”以及“重写文学史”、“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等命题的提出,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因而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研究趋向以及现代性转型的反思与探讨,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届年会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嘉应学院用国学促进“思政”课程建设
加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是广东省嘉应学院“思政”课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日出版的该学院社科部刘加洪副教授所著《河洛文化与客家优良传统》一书,就是作者在其开设的大学生思政选修课《当代民族精神与客家优良传统》课程内容基础上,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和锤炼提高的理论成果。该书主要论述了客家优良传统与河洛文化的理论渊源关系、客家妇女的优良传统、港澳台和海外客家侨胞的优良传统、客家优良传统在今天传承的具体举措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等。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