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解读《三字经》意义 提倡将学习当人生追求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6   浏览次数:

  

  在科举时代,强调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纯粹是一种封闭式的应试教育;另外还有一种是激励式的教育,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物质、美色和地位提升的鼓励,譬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纯粹的苦读,以换取甘甜的未来,这种励志教育很单调。而童蒙教材《三字经》,则比以上教育要高明,它里面所包含的励志教育,并不是一味苦读,其中的内容和层次,还是非常丰富的。

  教五子 名俱扬

  赞美奇迹,传世故事中有夸张成分

  在整部《三字经》里,涉及到科举制度的,主要是以下两条:“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个窦燕山,原来名叫窦禹钧,是五代时期的北方人,主要生活在后晋时期。

  窦燕山的经历似乎简单而神奇,简单的是他安心教育五个儿子,神奇的是,五个儿子都在科举考试中登科及第。其实,事情并非那么简单。窦燕山生活在石敬瑭开创的后晋时代,那时候的北方,其实很不太平,契丹经常有事没事来一趟,来回一趟往往是铁马金戈,烧杀掳掠,尤其是石敬瑭去世后,耶律德光大举入侵后晋,把当时的皇帝都掳走了,简直是“靖康之难”的预演版。

  在这种纷乱不定的情况下,逃难都来不及,窦爸爸要把五个儿子培养成科举考场的佼佼者,真不容易,可见决心不小。

  当然,有钱就是任性,窦燕山为了让儿子专心读书,建了四十间书房,买了几千卷书,让五个儿子在其中认真读书。这样的投入,到了宋朝就换来喜人的成果——五个儿子都中举成为北宋的官员。

  窦燕山能在战乱中坚持下来,在和平时收获读书的胜利果实,由此看来,应试教育也需要眼光。

  还有一个,“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八十二岁还能中状元,这故事太励志了。然而,过于奇迹化的励志故事往往靠不住,果然,史上的梁灏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高中状元,42岁就去世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儿子梁固后来也中了状元,一对学霸父子,这才是真实的奇迹。

  赵中令 读鲁论

  读书不是手段,

  而是人生的目的和境界

  《三字经》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学习的肯定,不再将学习当成出人头地的手段,而是将其当做人生的必然状态,当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来追求,最明显的莫过于“赵忠令,读鲁伦。彼既仕,学且勤。”

  在科举时代,很多人将读书当成一种谋取功名富贵的手段,读书的目的在于进入仕途,然而,《三字经》对读书的境界有所提升,它否认读书只是为了“仕”,更鼓励在达到目的后,还要继续学习,继续深造。

  北宋的赵普,已经是朝廷高官,也很有实际才干,读书对于他而言,似乎已经是多余的了,然而,他还是听从劝告,每天在政事之余,坚持阅读《论语》,由于工作太忙,只读了半部。传说他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不太真实,但有了事业上的成就后,还能低头读书,这才是真正的学霸。

  因此,在解释这几句话时,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读书不是一时的手段,而是终生的目的,是与人生始终相随的。这样有利于树立学习型人格,塑造好学的品性,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个个能像北宋赵普那样在工作后仍能坚持学习,那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会是一个好学的国家和社会。

  由此可见,《三字经》关于学习苦读的内涵很丰富,并没有单纯停留在苦读求功名的层面。

  彼虽幼 身已仕

  鼓励青少年对社会的积极介入

  唐朝的刘晏,据说七岁时就在唐玄宗手下任“正字”官员,早早就参加了工作,《三字经》的作者不由得赞叹:“有为者,亦若是。”有作为的人,就应该像刘晏那样。

  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似乎是羡慕刘晏七岁就能在朝廷任职当官,其实不然,这几句话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要学习刘晏那样,自小就有社会责任感,有走进社会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其实就是在早期培养儿童乃至青少年的工作社交能力。很多人读书不细心,把这么前卫时髦的学习思维轻轻放过了。作者要鼓励的并非像刘晏那样当官有出息,而是鼓励孩子们早一点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正好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相反的。

  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上乘的教育方式,刘晏正因为自小能参与社会管理,因此他长大后成为了唐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了不起的财政专家。

  能辨琴 能咏吟

  读书不是为功名 而是为了才华

  《三字经》里列举了史上极富有才华的两位女性:东汉三国的蔡文姬、东晋时期的谢道韫,“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虽然多少带点歧视女性的语气,但总归还是赞美了女性的才华和颖悟。

  抛开性别的纠结,我们还可以从这几句话中得出一个结论——《三字经》作者主张的读书,并非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才华,涵养灵气,不是为了换取功名,说明《三字经》的学习观是塑造人的气质、修养和才华,这才是王道。

  蔡文姬能根据父亲蔡邕的弹奏,判断出第二根弦断裂;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描摹飞雪的情状,贴切形象。这两位聪颖博学的女性,并不是功名上的成功者,但照样可以成为励志的榜样,可见中国人对人才的界定,未必完全凭借功名。

  有才华,有气质,终生坚持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当然,顺便也当当应试场上的学霸……可见中国古代的人才观,是很完整的,也是很健康的。我们今天读《三字经》,不能忽略这些积极因素。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