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老手艺能否重回生活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6 浏览次数:次
图①:新老合作设计的福剪。
图②:年轻人观摩传统手艺。
图③:“手艺新生”展览现场。
供图:《HOMELAND家园》杂志
制图:宋嵩
花灯、竹器、大漆、皮枕、福剪、陶艺,是老福州人最熟悉的6门老手艺,如今日渐式微;服装设计师、版画艺术家、绘本画师等,12位年轻艺术家站在各自领域的前沿,青春气息十足。
老与新结合,传统与前沿配对,会给老手艺带来什么变化?老物件有了“青春派”,能否让传统工艺重回普通人的生活?福州进行了一场“手艺新生”实验。
——编者
为期9天的“手艺新生”设计展,日前在福州的传统地标建筑“三坊七巷”顺利结束,连轴转了半个多月的项目负责人许灵怡终于松了口气。“展览的受欢迎程度连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许灵怡说,展览原计划只开3天,然而3天时间里,上下两层、不到900平方米的展厅就涌入了上万人次参观,不少访客更是特地从北京、上海等地赶来,展览不得不延长。“这次设计展更像是一次成果展览,为我们手艺新生项目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许灵怡说。
新生之由
传统手艺日渐式微,急需新鲜血液注入
早在2014年9月,由正荣公益基金会与《HOMELAND家园》杂志联合发起的“手艺新生”公益项目便已启动。项目挑出了6种曾经承载福州人传统生活的老手艺,在10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并资助了12名年轻设计师,让他们与老手艺人进行3个月的配对合作。
“项目所挑选的6种老手艺,都是老福州人生活中最常见的手作。”许灵怡介绍,“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这些老手艺能焕发新生命。”
新鲜血液的急需注入,源于传统手艺的日渐式微。
福剪是项目最早确定的老手艺之一。“早在1904年,我的祖辈郑兴利便开始制作剪刀,福剪的名气从那时打响。”如今,1985年出生的郑力立接过了郑兴利剪刀的手艺,刚迈入而立之年的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老铺的手艺,然而现实的尴尬却让郑力立力不从心。
“从前,福州市中心的茶亭街是远近闻名的手工艺一条街,我家的剪刀铺就开在那里。”郑力立说,随着时代发展,曾经的手工艺聚集区被高楼大厦代替,郑家的剪刀铺也被迫搬到了郊区。如今,有100多年历史的剪刀铺只能做点熟客生意,收支勉强平衡,谈不上创新发展。
从闹市到郊区,福剪缺乏被更多人发现的机会。而仍坚守在市区的何敏文,也有自己的烦恼。生于竹器世家的何敏文8岁学艺、15岁入行,改革开放初期便在澳门路开起了竹器店。“虽然有过不景气,但是从没想过丢掉这门手艺。”何敏文和妻子依然守着竹器店,但他的孩子不愿意继续干下去。“我只希望有年轻人能够跟着我将这门手艺传下去。”这是57岁的何敏文最大的愿望。
新生之本
寻找适合时代的方式,让老手艺重回日常生活
“无人知晓的困境、后继无人的尴尬,不同的老手艺都面临相似的问题,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它不再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许灵怡说,年轻的艺术工作者们跟着老手艺人学习3个月,在了解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尝试加入现代审美,“为老手艺寻找到适合时代的存在方式,这一理念被贯穿到所有艺术工作者的再创造过程中。”
28岁的设计师陈福荣参与了福剪的再创作。“我进行了一次脱离传统剪具原型的尝试,希望这组作品既能表现手艺的珍贵,又能体现工业化的优势。”在他的手中,福剪一改传统定势,不仅结构被重新设定,更被参数化以适合模具铸打,“在符合当下审美的同时,保证它们能够适应半工业化生产,而老手艺仍作为重要环节存在。”
何敏文的竹器,在艺术家黑余的手中则变成了一组表现花开花谢的吊灯。“这组设计的原则就是不过分加工,以竹工艺的基础编法结合脆弱的纸品及恍惚的光影。”黑余说,传统竹器手艺复杂、制作时间长,人工成本的高昂使其曲高和寡,而这组尊重竹子自身特性的吊灯,技艺简单却寓意深远,成为展览上询问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让皮枕转化为饰品、将大漆设计为手包,把陶器制成酒具……新老碰撞,老手艺呈现新面貌。“不仅是在产品功能、造型上进行再设计,更是要让老手艺重新被日常化使用。”陈福荣的这番话,正是“手艺新生”的核心理念。
新生之果
艺术交流互有收获,更多关注让未来可期
“没想到我们的技艺还有这么多人关注,这让我很感动,也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当陶艺老手艺人林东财在展览现场展示自己的制陶技艺时,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让他颇受触动。此次设计展除了展出12位年轻设计师的创新作品,同时还呈现了6种老手艺的手作物。同时,还邀请了陶艺、花灯、竹器等3位老手艺人现场展示技艺。
相较于关注给林东财带来的信心,郑力立的收获更多,“陈福荣、唐冠华两位设计师与福剪合作设计的作品让我很惊喜,现在已经在考虑量化生产。”
老手艺吸取新鲜养分的同时,年轻人也有收获。
“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做与面料设计、服装相关的工作,而这次经历让我有了做配饰和产品设计的想法。”参与大漆制作的设计师汤丽佳说,3个月的合作让她有了新的灵感,“对大漆从最初不了解到现在乐在其中,我觉得传统技艺可以拥有很多可能性。”
对于陈福荣来说,创作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新的体悟,“在以往,我常以较为严肃的方式设计作品,但经历了这个项目后,设计思维与作品细节处理都开始变得轻松,这次的作品较以往也更具有延展性。”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远不是一个项目、一次展览能够实现的,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看到老手艺的过去、当下,也可窥见未来老手艺的种种可能。”许灵怡表示,如今看来,这次尝试已经让更多人关注、思考传统手艺的未来,“对老手艺来说,这些关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支持,也让人更加期待项目结束后老手艺的真正新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