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皇家行宫”畅观楼开放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9 浏览次数:次
清朝最后一个皇家行宫、慈禧赐名的“畅观楼” 资料图片
近日,清末建成的最后一个皇家行宫——有107年历史的园林“畅观楼”对外开放,同时亮相的还有大清圣旨、四爪龙旗、乐善园兽纹石醢等420余件北京动物园的珍贵藏品。
慈禧赐名“畅观楼”
十月的北京,云淡风轻。北京动物园西北角的一座二层红砖楼阁,清水环绕、绿树掩映,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典雅与端庄,这就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家行宫、慈禧赐名的“畅观楼”。
据了解,畅观楼建成于1908年5月,由法国建筑师设计,七楹两层,主体为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精华。楼的东西两侧不对称,东边为圆柱形三层,西边为八角形二层,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欧式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市唯一保存完整的皇家夏日行宫。
放眼望去,楼的正门有珐琅镶嵌匾额“畅观楼”三个字,相传是从乾隆御笔手书的文字中选出。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中称,畅观楼“西可远眺西山,东可俯窥全城”,很好地诠释了“畅观”二字。楼南数十米处有一座白色的小桥,四围幽静,游人虽少,故事颇多。
史料记载,光绪三十四年,慈禧乘船去颐和园,曾几次在畅观楼小憩,登楼远眺。民国时期这里是孙中山的重要活动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接待场所,十世班禅与中央政府商谈西藏和平解放之事时,曾在此居住,后因扑朔迷离的“畅观楼事件”,这里一时间出了名。
420余件文物亮相
随着畅观楼一同亮相的,还有包括420余件珍贵文物的《北京动物园园史展》,展品包括110岁的农事试验场的“四爪龙旗”场旗,乐善园的兽纹石醢,筹建农事试验场的大清圣旨等。
进入畅观楼的大厅,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约1米的兽纹石醢。据专家考证,这座石醢底座为明代石雕,石醢为清代,也有专家断代其与北海的独山大玉醢为同一时期的作品。石醢上雕刻着龙、羊、花草、云纹等,从规制看为皇家物品。
在一层东厅,动物园园史展的首件展品,是一座石碑,碑上清晰地刻着“乐善园”三个字,题字者李根源是当年的农林总长,也是朱德的老师。考证发现,当时的园子很大,包括现在西直门立交桥向西直到首都体育馆的一大部分。
展厅内,一面长4米、宽2米的“四爪龙旗”格外引人注目。据悉这面龙旗制作于清末,是当年农事试验场的场旗,曾长期悬挂在园子的正南门。在北京动物园还保存着其他三面龙旗。
在明朝沈度的《瑞应麒麟图》前,一位游客说,没想到早在明朝,中国的“动物园”就从非洲购进了长颈鹿,比欧洲还早300年。据介绍,由于当时人们不认识长颈鹿,认为这种动物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所以将长颈鹿画命名为《麒麟图》。
扑朔迷离“畅观楼事件”
在这个园林深处的百年建筑里,有一位学者模样的老先生,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他说,50多年前,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事情,与这里有关。千秋功过,谁是谁非,如过眼云烟,但却让人记住了畅观楼。
老先生所说的事件,就是“畅观楼事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反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搞实事求是,“畅观楼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当时,北京市委属下的政策研究室,集中了一批“政治上可靠”的党内“秀才”,组成文件整理小组,住进畅观楼,整理、摘编一批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毛泽东主席在党内的讲话、所批示的中央文件、简报等。后来“畅观楼事件”被定为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事件。直到1979年,“畅观楼事件”及其当事人才得以平反。
从畅观楼出来,暮色苍茫。回望畅观楼,已是斜阳下的一幅剪影,渐远渐模糊。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当年的繁华早已不再,只有那百年老屋,一汪清水,古藤枝丫,还在暮霭中影影绰绰。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