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文化评析:一双筷子与十多亿人的文化情感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20   浏览次数:

  据媒体报道,日前韩国首届筷子节圆满成功,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办研讨会,决定共同为筷子申遗。此举引发网民热议,有人觉得“很无聊”。

  说起筷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十多亿人每天吃饭必备的工具。而“世界遗产”,是指人类濒危的、需要保护的文明形态和介质。乍一听,把使用广泛的筷子,同“世界遗产”联系起来,的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应该说,筷子本身并不稀罕,更算不上遗产,但附着在筷子上的筷子文化,却很有遗产价值。

  西方学者埃利亚斯在探讨“文明的进程”时,为什么首先从刀叉等西方饮食工具说起?因为饮食的工具、方式和礼仪是人类最鲜明的文明符号之一。与西方不同的是,历史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选择了筷子。它更含蓄、中庸,注重从食物外部夹取,强调共享、礼让与和谐,呈现的是影响深远的儒家伦理。而这恰恰在过去几十年重视不够,甚至被当作糟粕对待,现在却迫切需要保护和继承。

  中国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筷子文化之国。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里,母亲手里那一双蘸满温情的筷子吗?老人用筷尖蘸上酱油点进婴儿嘴中,人生滋味从筷尖开始;爸爸抓住儿子夹菜的筷子,让长辈先吃的饭桌礼仪,是几千年来尊老敬老的传统;除夕叫上空巢老人团圆过节,“多个人多双筷子”的质朴语言,映射的是邻里守望的温馨……一双小小的筷子,承载着十多亿人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接续。我们不应只局限于本国以及“筷子文化圈”,应该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宽阔视野下去审视和定位。

  不要轻看了筷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稍加留心会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确使用筷子。夹取上的蹩脚,礼仪上的荒疏,乃至“三长两短”地摆筷子、“一柱擎天”地把筷子插放之类的不知禁忌随处可见。更多的人只看到筷子的工具属性,却忽略了它厚重的文化内涵。如果连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都不去用心重视和继承,筷子文化就很可能渐行渐远,逐渐被遗失在全球一体化的滚滚车轮之后。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古老东方文化无远弗届,需要许多物质上的承载,筷子就是一项很好的介质。此次中日韩三国专家摈弃门户之见,共同推动筷子申遗,是一次文化合作,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不论申遗最终能否成功,至少它引发了一场有关筷子的热烈讨论、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具有其特定的积极意义。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