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陆游诞辰8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21 浏览次数:次
2015年11月19日-22日,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日本等地的一百余位学者共聚绍兴,隆重召开纪念陆游诞辰8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陆游研究会、《文学遗产》编辑部、绍兴市社科联社科院、绍兴文理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绍兴文理学院高利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研究员,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复旦大学蒋凡教授、日本爱知大学三野丰浩教授等分别致辞,《渭南文集校注》(四卷本)首发。
大会共收到论文67篇,涉及陆游诗词文赋等各体文学研究、陆游集文献研究以及陆游与地方文化关系研究等多个维度。学者们围绕陆游研究的新知与旧识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与反思,并就陆游研究中材料处理与阐释方法、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今后陆游研究路向的可能等问题展开了认真讨论。学术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陆游文学文本研究如何继续深入,在哪些路径上可以拓展。陆游诗词研究,为陆游研究之大宗,也是本次会议研讨重点之一。本次会议所讨论的陆游诗词研究论文,求“新”意识明确,既积极探觅新径,挖掘陆游诗词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也对已有定论的旧题再发新见,推进深入。陆游诗词研究的“新径”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呈现开拓性,研究方法追求多元化。如陶文鹏对陆游七绝的研析、张剑对陆游饮酒诗的探究、钟振振对《剑南诗稿校注》注释文献的考辨、莫砺锋对陆游如何实践儒家诗学精神的探论、廖一瑾对陆游在闽时的海洋游历与台湾诗缘的考察、朱惠国对陆游词用调的系统综合分析、刘京臣对陆游与“大散关”文学书写关系的阐论、钟巧灵对陆游题画诗所体现的交游关系的论析、许芳红对陆游诗词互渗主体成因及风貌的探析、吴光兴对陆游与唐诗史“盛唐”观念建构的探讨、李成文等关于陆游祭社诗与其政治理想关系的讨论、商宇琦对陆游“戏作”诗的考论等。陆游诗词研究旧题新探,则集中于对陆游与江西诗派的关系、陆游“成都”时期的爱国诗、戴复古与陆游师承关系、《钗头凤》写作时地等问题的细致考辩与重新审视,论文作者考镜源流式的分析考论,深化了已有的学术认知。较为单一薄弱的陆游文研究在本次会议中得到重视与加强。如朱迎平对陆游《渭南文集》的文献研究,崔际银、白振奎、马强对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内容特征、历史地理学价值的探讨,曹辛华对陆游的书画题跋及其意义的探析,李贞慧对陆游与欧阳修的行、记文的比较分析,吴从祥对陆游赋的探究等,多角度观照陆游文的特征与价值,拓展了了陆游文的研究空间,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陆游文学活动与其精神世界、历史形象建构了怎样的关系。陆游形象研究,是本次会议论文所呈现的新论题,受到了学者们的热议,体现了陆游研究的新动态。如蒋凡在考辩陆游与朱熹、韩侂胄的关系及评议开禧北伐的历史背景中论析陆游晚节;陈元锋借“骑驴”与“骑马”的诗歌意象呈现陆游的多重精神气质;吕肖奂以陆游的社交诗为研究对象,展示了陆游的社会交往形象;林岩以晚年陆游的乡居与自我意识为研究范畴,提出南宋“退居型士大夫”的概念;石雷则从域外文化的视角阐释了日本文化对陆游形象的重塑意义。
陆游研究的学术考察与总结。郑永晓对抗战时期陆游爱国诗词的影响与接受的探讨,陶喻之关于苏雪林<陆游评传>的介绍分析,是对陆游研究题材的重要开拓。高利华《陆游研究三十年》借助数据统计,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后陆游研究的趋势与影响,通古沾今,视野开阔独到,评述细致。
陆游与地方文化关系研究。本次会议的多篇论文不约而同地从地域角度探究陆游的文化意义,涉及陆游与川陕、镇江等地的关系,陆游与绍兴方志编纂的关系,陆游“镜湖”诗对当前浙江治水工程的启示意义、陆游养生理念的现代启示等,尝试从学术路径上探寻先贤精神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有效途径。
莫砺锋教授在闭幕上的学术总结中,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会议论文在研究题材的开拓、研究角度的多样性方面胜过前人,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某些研究成果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信息,某些新观点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启发,一些反复讨论的问题使学术认识得以深入,学术研究精神由此得以发扬传承。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