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魏华存与茅山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6-08-15   浏览次数:

  道教是一个有着平等观念的宗教,自东汉末流行以来,一直宣扬,不论男女,只要学道积德,建功立业,精修勤炼,都可以得道成仙。所以,几千年来,不论是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还是挣扎在贫穷线上的人都十分信奉道教,他们或追求身体健康、长寿,或为谋求解脱现世痛苦,青灯黄卷,晨钟暮鼓,坚守着内心的信仰。于是乎,各朝各代涌现出众多修道有成的名士,其中不乏一些女子,她们或者开山立宗,传徒授弟;或者著书立说,登坛斋醮。南岳魏夫人魏华存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魏华存(252--334),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据《魏夫人传》载,魏华存“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茅山志》卷十亦载:魏华存居修武县(夫为修武令)时,因“冥心斋静,累感真灵”,谓于西晋太康九年(288)三十七岁时,忽有众真下降,清虚真人王褒为其师,并授以《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三十一卷,并称“此书昔授之西城总真君,今以付子,且语以存思指归行事口诀”。于是《上清经》从此而行世。从资料上可以看出,魏夫人是个才女,她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她常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很少见的叛逆。父母自然是不允许的,直到公元275年(西晋咸宁元年),24岁的魏华存在父母的逼迫下,才和太保掾刘文结了婚。不久,刘文来到修武县任县令,魏华存也实实在在地当了一段时间的贤妻良母,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然而,少女时代求仙慕道的梦想一直挥之不去地盘亘在心头,丈夫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魏华存求仙访道的决心。俗话说,“十道九医”。魏华存常常利用自己掌握的医术为群众治病,救死扶伤,还常常拿出家中的衣物周济穷苦百姓。回到家里,魏华存经常独居一室,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道教典籍。几年之后,两个儿子稍稍长大后,魏华存干脆跑到山中隐居起来,专心致志地修仙访道。 为了探求道教典籍的真谛,她拜王屋山的王褒为师,并担任了天师道几年女“祭酒”(道教中类似于主教助理的职务)。在攻读道家典籍的同时,魏华存坚持“悬壶济世”,义诊,施药,造福山下的百姓,魏华存用自己所学的道家理论,对传统医学和自己的医疗实践进行总结,逐渐归纳整理出一套强身健体的养生术,并据此编撰了《黄庭内景经》简称《黄庭经》,也有传说是景林真人传授的。

  

  《黄庭经》是一部具有宗教与养生两重性质的著作,它发挥古道书中人身有五脏神的观念,结合古医书关于脏腑的理论,把人体看作一个以三宫三田为枢结的彼此连贯的网络,血、精、气皆依此网络而循环运动,通畅运行则生命旺盛、健壮,阻隔堵滞则疾疼病痛。《黄庭经》科学地、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养生理论和相应的修炼方法。不仅是是道教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专著,也成了代代相传的重要医学典籍。

  晋武帝太康(公元280年~公元289年)后期,年仅30多岁的魏华存经受了接二连三的重创,先是丈夫刘文撒手人寰,接着是母亲和唯一的弟弟先后弃她而去。魏华存只好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边授书教子,一边治病救人以补贴家用。就在“八王之乱”爆发之前,魏华存敏感地预测到了这次动乱,便带着两个学业有成的儿子举家南迁,她离开了阳洛山,来到了衡山,茅山修道,《道藏辑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经》三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一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总论》一卷,均是魏华存修道期间疏义的。

  据记载,魏华存去世之前,将《黄庭经》郑重地交给长子刘璞;16年之后的东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刘璞传给上清派的第二代玄师杨羲,但陶弘景也在《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里记载:“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舍人杨羲,杨以隶书写出,又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并第三息上计椽许翙,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道。”也就是说,魏夫人(华存)于公元364年(东晋哀帝兴宁二年)某天,在茅山的雷平山道观“下降”显灵,以扶乩的方式将《黄庭经》授予杨曦,并命他记录下来…… 到了后来,战乱纷起,世道不平,杨与二许先后去世,翙子临沮令许黄民(361~430)收集先世所写经符秘箓,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奉经入剡,为马朗、马罕礼敬供养。从此上清经流传甚广,举世崇奉。于是,一个以皈依上清经箓的新道派--上清派逐渐形成。上清派后传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他隐居茅山四十余年,建道观、收弟子,著书传道,弘扬上清道法,使茅山成为上清派传教中心。茅山、龙虎山、阁皂山合称江南道教“三山符箓”,一直延续至今。上清派在隋唐之际曾是道教的主流,宋代以后逐渐与其它道派合流,元明时归为正一道,发展繁衍成为现代道教正一、全真两大派之一的正一派,尤其在长江以南更是如此,这与魏夫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关于魏华存得道成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后来,崇尚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指令道士蔡伟,将这些民间流传的传说整理编入《后仙传》。宋代学者李昉根据《后仙传》的记载重新整理加工,编入了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体的《太平广记》。书上说,魏华存在南方修炼的时候,曾经“托剑化形而去”,重新回到阳洛山二仙洞修炼了16年。公元335年(东晋咸康元年),魏华存在衡山集贤峰紫虚阁寿终,享年83岁。魏夫人升天后屡次驾巡茅山,茅山塑像供奉她,并把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