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剪刀剪出大讲台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9 浏览次数:次
范云简介:
范云,1973年9月生于山东潍坊,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教科研培训中心美术教研员,在读硕士,被南京大学聘为高级剪纸艺术家。
范云(左)(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作品被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韩国、丹麦、瑞士、西班牙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南京大学等单位收藏。个人事迹及作品被海内外近千家媒体报道、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剪纸展的金奖和特等奖。文章《将民间美术放在世界的课堂里》在《中国中小学美术》发表。
采访实录:
问:看到您用树叶创作的剪纸作品,感觉很新奇,您怎么想起用树叶剪?
答:中国古诗中曾有“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这样的诗句。其实这是一首描写皮影戏起源的诗。我读到这首诗时就想,如果把树叶当成纸,以叶代纸,可能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还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早在汉代就有人在树叶上剪图像,所以我的兴趣就来了,也想试试。
问:是用普通的树叶吗?感觉操作起来很难。
答:就是普通的树叶,像杨树叶之类的就可以。刚开始觉得叶子越大应该越好剪,就选了一些较大的树叶进行修剪,捡那些角质层厚的叶子,放在冰箱冷藏几个小时,这样树叶的颜色能保持得比较绿,也不会枯萎。
刚开始剪的时候,忽视了叶脉的存在,纹理被破坏了,树叶很容易破碎,后来悟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要利用树叶的自然肌理去剪,用的是民间剪纸的基本技法,尝试了很多次,才摸索出道道来。
范云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那看到这些剪叶作品的人是不是都会感到很新奇?
答:见过剪叶作品的人都很喜欢,从第一届文展会到现在,我的剪叶作品已被订购了1000多件,美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都有我的剪叶。但剪树叶是个慢功夫,加上工作太忙,还要照顾家庭,很多订单我都拒绝了。
看到剪叶作品从无到有,到参加历届文展会和其他国内外展会,再到现在世界各地的人打电话来表示想购买,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至少说明不少人都对剪叶这门艺术很认同,而且也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了咱潍坊有这门手艺。
问:没想到普通的叶子也能剪出这么漂亮的图案。
答:剪纸可以一次剪五六张,用树叶剪一次只能剪一张,所以每幅树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剪树叶和剪纸有很大的区别,动剪刀之前,就要先构思好,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直接利用叶子原有的形状,使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光有剪纸技艺不行,还要有创意。物象在于像与不像之间,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剪纸和剪叶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艺术要给欣赏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让每幅剪纸、树叶都能诉说一个故事。
范云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树叶都能剪得这么好,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剪纸的呢?
答:我出生在昌邑,离高密很近。村里很多农村妇女闲暇时,习惯坐在炕上边剪纸边聊天。我奶奶当时在村里是剪得最好的。当时家里小孩子多,但奶奶还要忙于家务劳动,当我们在她身边闹腾时,她就会拿出小剪子三两下剪出几张小狗、小鸡之类的剪纸,也会剪猪八戒、孙悟空,让我们这些小孩子扮演角色玩。
每次奶奶剪纸时,我的心里都会充满好奇:奶奶又会剪出什么来呢?于是,我从七八岁就开始跟着奶奶学着剪,但那时还没有想到剪纸会伴随我走到今天。
问:在您小时候剪纸就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
答:是的,每到过年,很多邻居老太太会到我们家来,看奶奶剪纸。
我现在还记得有一年春节,奶奶用红色硬纸做的斗鸡,像皮影一样会动,每一个关节都能活动。奶奶把剪好的斗鸡拴在窗棂上,用纸叠一个风车挂在窗外面,用马尾鬃一头拴在风车上,一头拴在斗鸡上面,外面风车迎风转动,它就牵着窗子里的斗鸡动起来,像活的两只鸡在斗一样,我特别喜欢,留下很深的印象。
范云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耳濡目染,受奶奶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较大吧?
答:是的。我爷爷会画画,是做民俗绘画的,奶奶会做民间剪纸,从小跟在他们后面,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美术。我从初中开始学美术,上大学、读硕士,所学的专业都与美术有关。我1991年读的潍坊师范美术专业,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那时,我觉得自己将来从事艺术教学的手段就是美术了,想再学点实用美术。
后来听我的老师鲁鸿恩讲民俗艺术剪纸,他说,农村妇女大多只会剪,缺乏专业的语言表述,缺乏既会剪又能表达其中思想的人,鼓励我把剪纸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做。从那之后,我和剪纸就没有分开过。后来我又去读了南京大学非遗的研究生学位,我想把民间艺术和现代教育结合起来,做一个这样的课题。
问:能具体说下您在教学过程中,民间艺术和现代教育是如何结合的吗?
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剪纸可以不断创新。我把剪纸做成动漫或者是我把剪纸用其他的形式做出来,比如说手机上面,或者是用非常普遍的大的屏幕来呈现,还有做成动画,正在往这方面想,还有桌面的一种游戏——桌游,目的是把民间的东西融入现代生活中,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接触传统文化。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耕社会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要想发展必须有适合的人群,现在已经21世纪了,再让年轻人去适应窗花的那个年代是不可能的。怎样让它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当中去,我觉得这个课题比较有前途。
范云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您现在的工作是给学校的美术老师做培训吗?
答:我在潍城区教育局做美术教研员,日常的工作是给老师进行培训,正常的课之外,我还要求他们在其他的课里面加入民间传统艺术。现在让孩子坐下来拿着剪刀跟你一样去做,他做不下来,那就要想想怎么才能让他有兴趣做。
例如我可以做一个剪纸的书签让孩子做,或者说做一个脸谱面具,把右边的脸做成剪纸,左边的脸可以什么也不画,一半就很漂亮。孩子们看了都觉得好看,就喜欢去做。不能强迫让他去喜欢这个东西,因为他可能会觉得这是比较老旧的东西,比较土。
问:会觉得是老旧的东西,距离现代生活比较远吗?
答:是的,包括电梯文化也可以利用剪纸的表现形式,在乘坐电梯时能感受一下剪纸艺术的美。老剪纸一定要保留,传统的东西要继承,这是我们的根,既要保留传统还要进行创新,艺术最艰难的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必须要有创新。
范云被哥伦比亚大学亚洲中心邀请参加泰国募捐活动。(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除了创新,学好剪纸有什么诀窍?
答:首先要有兴趣,还要善于观察生活,深入农户家中采风,观看剪纸艺人的原生态剪纸作品,我的很多剪纸创意都来自于生活。
同时,多出去和外界交流。在国外一些博物馆内,我见到了凡·高等名家的真品,看真品和看照片是不同的,真品中更能透露出名家的艺术精华,给人的是一种震撼,一种创作的灵感。等到自己退休了,静下心来好好地进行创作,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东西剪出来。
问:那么在剪纸的传承中,您在教学中有没有具体措施?
答:我是老师,仅仅我会剪不行,我要让学生都会,让潍城学生将本土艺术传承下去。潍坊的民间美术种类特多,很多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部分濒临失传,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必须将民间美术课程化。
范云开设的剪纸课程(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课程化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开设《纸艺文化》《泥塑》《面塑》等校本课程,之前没有校本,所以刚开始开设校本课程很不容易,每一个动作、每一张图片都要经过准备材料、动手、拍片、修图、插图、调整、编辑文字、反复校稿等流程,重复进行。因为是给中小学的学生使用,每一幅图片、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修改,所有这些工作都是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做的,夜深人静才是我自由支配的时间,为编辑校本课程有时手累得在鼠标上抽筋。
问:学生们对这些校本课程的反响怎样?
答: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传统艺术基本制作技法,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现在《纸艺文化》《泥塑》《面塑》等校本课程已经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学及美国密苏里大学附属学校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我的世界学生的年龄,上自80多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娃娃,有大学生、大学教师,也有普通的农家妇女。
范云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你个人的剪纸风格受高密地域影响比较大吗?
答:是的,因为我老家昌邑距离高密很近,这是一个区域性的风格而不是个人所有,不仅仅是我个人会这样的剪纸,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方圆多少里地都会这样剪,所以是一个地域风格。
中国剪纸分三大区域,一个是南方区域,一个是中原区域,还有就是陕北。三大区域三大风格,南方剪纸跟南方人一样比较细腻,北方人就粗犷豪放。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条件,还有当地民俗特点,所以剪纸形成了这么三大风格,咱们胶东处于南方和北方之间,它既有南方的玲珑剔透,又有北方的粗犷豪放。
问:刚才说到最难的是创新,但感觉在老剪纸的保护上也很不容易。
答: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国画,刚上大学时有点看不起民间艺术,小时候司空见惯的剪纸是艺术吗?后来越来越觉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在抢救和保护上也在和时间赛跑,前几年我经常骑车到高密,和民间剪纸艺人一起吃饭,看他们剪,怎么样做。
潍城有一个老太太年龄很大了,她剪得很粗,我去她家看望,她就剪给我看,后来我再去看望她时,老人已经去世了。民间艺术就是这样,对它的抢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对范云的作品高度评价。(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如果不及时抢救下来,就会越来越少,最终消失掉吗?
答:有很多民间艺术就是这样,不挖掘保护就再也没有了。像潍坊的泥塑,我现在就在做一个保护工作,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因为现在做泥塑的老艺人已经83岁了,就他自己在做。我从今年春天开始跟他一起去挖土,跟他学怎么和泥、制模子和绘画,然后我把整个制作过程编成课程,用在教学工作上。我之所以又读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硕士学位,就是想在编写教程时能有所帮助,不然我不知道怎么样操作。
问:听说您多次出国参加文化交流,都深受好评,您觉得他们喜欢中国剪纸的原因是什么?
答:他们觉得中国剪纸很神奇,一把小剪刀就能剪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形。我2012年受美国圣路易市植物园、华美文化协会、哥伦比亚市中国之友会、美国剪纸协会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40天的文化交流,交流过程中,深入美国大中小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
每一个地方我给上一节课,我记得在哥伦比亚有一个高中生,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点抗拒,他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学。我说你拿出剪子试一下,也许它特别美丽。这名男生终于拿起剪刀,我不停地对这名学生进行鼓励、夸奖、示范,整堂剪纸课,这名学生再也没放下剪刀,甚至喜欢上了这门艺术,连续创作出了很多剪纸的作品。
最令我感动的是旧金山的一位90岁的老妇人,拿着有报道过我剪纸消息的《湾区早报》转坐了几次公交才赶到旧金山图书馆,专门来听剪纸讲座。在讲座中,我会安排中国剪纸发展史及现代剪纸多元化发展的内容,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看到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多元性。
范云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来自中国民间的这种美术也拥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答:毕竟传承了几千年,它肯定有它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刚开始他们不太接受,抱着怀疑态度。但是到最后老外都来报名学习剪纸,课程结束的时候都很留恋。
我当时剪了一张孔子像送给美国密苏里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他说这是你剪的?我说是。他不相信,然后他找了一个30公分的黑人头像让我剪出来,我说为什么要剪这个头像,他说这是黑人当中第一个飞行员,飞了30年没有出事故的飞行员。我就剪出了这个黑人的头像,之后我剪出他们的校徽和一只老虎,我说他就是飞行之王。
这位院长说太神奇了,他又出了一道题,说想活到120岁。于是我又给他剪了一只蝴蝶。在中国,人七八十岁时称为耄耋,耄耋是长寿的意思,我把蝴蝶的翅膀剪成了两条鱼,取年年有余的意思,我对他说你长寿有余,活到120岁没有问题。他说好,以后还会邀请我去继续开讲座。
问:人们都会羡慕那些能把爱好变成事业的人,感觉您就做到了,那么现在对剪纸艺术的期许是怎样的?
答:想起剪纸就觉得挺亲切,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里,有时在做新的题材时,睡觉、吃饭、走路都在想怎么能够表达出来,晚上做梦都能梦到。
我创作《西游记》的时候,就总是做梦,和《西游记》里面的妖魔鬼怪在梦里见面,已经完全进入到了故事情节里面了。我现在的职业是老师,只要有人学,我就免费教,众花齐放才会满园春,光我一个人会,剪纸这门艺术是发展不起来的。民间美术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让民间艺术之根深深地烙印在下一代的脑海中,将来让孩子们带着本土艺术走出潍坊,走出国门。
作者手记:
早上9点,高高个子的范云老师已经站在她家门口迎接我,早上的阳光照在她脸上,更觉温暖亲切、笑靥如花。我想,这又会是一次有趣、快乐的剪纸艺术之旅。
作者与范云(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范云老师的家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墙角竖着她先生的国画作品,书房里摆着还没有完成的素描画稿,角落里有正在读中学的儿子做的小摆件,而剪纸的影子更是无处不在。刚在客厅里落座,茶几上的一片树叶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神。这是一片普通的杨树叶,但经过范老师的剪制,这片树叶已经不再普通,俨然散发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气息。这就是范老师被誉为民间艺术和自然材料相结合的神奇剪叶作品。
因为发现了剪叶的奥妙,从此,无论走到哪里,范老师的目光总会转向有树叶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先要搜集树叶。有次捡到了多彩的枫叶,小心翼翼地夹到书中带回家。就是在那些枫叶上,她的作品《十二生肖》诞生了。2009年,这幅剪叶作品《十二生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填补了我国在纸发明之前人们进行祭祀等宗教活动而没有保存实物的空白。还有一次在美国,她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菩提树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她又在那一片片菩提树叶上剪出了如来、观音等佳作。
就是这些普通的树叶,范云老师携带它们走向了世界,应邀到德国、美国、丹麦等很多国家进行作品展出和授课交流,将潍坊的剪纸、剪叶艺术带到国外,她说:“国外跟我学习剪纸的学生,虽然与他们交流时间短暂,但我相信他们会因为学习中国剪纸而热爱中国这个国家。”
范云很认同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中心陈竟教授的观点,剪纸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它的工具、材料、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都可以探索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当然这个创新,应该是在传统的根基上创新。任何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剪纸就是剪纸,而不是国画、版画、漫画。在剪纸创新中,吸收中外其他艺术的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并融入其中,是可取的,但绝不能取代,绝不能离宗。不然,那不叫中国特色的民间剪纸。
范云剪纸《孔子》被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收藏。(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而在实际的剪纸艺术创作中,范云也是这么去做的。不管她是站在哪个国家的讲堂上,她的讲座如缓缓流水,从古至今的剪纸知识,现场熟练大胆的树叶剪纸创作,令落座者连续不断地发出惊叹声,对东方剪纸的神秘产生向往之情。
多年来,范云老师在国内外授课交流的同时,也为她自己获得了更多学习的机会,积累了更多的艺术创作资源,她创作的剪纸、剪叶精品,十几次获得国际及全国剪纸展金奖及特等奖,被《世界日报》《人民日报》等600多家媒体转载报道,作品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美国哥伦比亚市政府、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及丹麦、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国权威性单位收藏。
而范云老师编辑的传统艺术特色校本课程,已然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赞誉的中小学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品牌”。她倡导孩子们用纸、面、泥、剪刀、树叶进行艺术创作,在奇思妙想中塑造世界,让世界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用问她的梦想,我想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
作者简介:
张京羽,1997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在北京中关村二小读完小学,在清华附中度过了愉快的初中生活,目前是北京人大附中1B班高三学生。善良温和,热爱美术、写作和生物,梦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动画制作工作室,能生产出令人惊叹喜爱的动画大片。
(腾讯道学网络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