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寻根之旅 看安康茶艺的乾坤世界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30 浏览次数:次
文/姚华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中国茶道演示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道家的太极茶。史料说:“茶,始于道教,北朝关令尹喜,首献老子茗……后用于斋醮供祭之事。”南朝陶弘景说“苦荼轻身换骨”,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说“苦荼,久食羽化”,都与道教得道成仙、羽化成仙的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道家使茶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茶(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安康是王重阳早期栖鹤之地,各种文化受其所创立的全真教的影响很大。道家的学说又给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赋予茶道的灵魂。这一道茶茶艺流程抱元守一,留春一味突显中国根文化。
第一道:息心——载一抱素。
用息心止念法入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唐代皇甫曾《赠鉴上人》:息心归静理。熄灭杂念,固守素志,元神归位,生长智慧。达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的泡茶境界,从容不迫地走进早春安康。
第二道:候汤——一江清水。
一江清水是安康的福祉。安康杰出的诗人刘应秋在《谢高先生赐新茶》中说:“清泉沸目正如鱼”。安炉立鼎,从茶壶“中泠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彻悟茶道、天道、人道。
第三道:赏茶——玉蕊一枪。
安康富硒明前绿茶五万芽头成一斤。芽体整齐饱满,紧紧相裹,含苞欲放。冲泡后倒立杯中,根根向阳。传说吕洞宾斗茶擂鼓台得金州茶牙赞“玉蕊一枪称绝品”,“宁当凡人不做仙”。
赏茶(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四道:烫杯——三才合一。
用烧开的沸水烫净盖碗。盖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天大、地大、人更大,合一为三才。道家崇尚自然朴素、重生、贵生、养生,追求“三才合一”空灵无我,以至达到“无己”“无为”的境界
第五道:投茶——仙茗一芽。
将安康富硒绿茶芽拨入洁净的盖碗。芽叶嫩壮匀整,白毫显露,色泽嫩绿,香高持久。富硒茶一杯,只留春一味的神奇可追溯到明代。弘治七才子之王九思在《金州州守惠茶赋谢》说“仙茗自金州”。
第六道:洗茶——一尘不染。
高冲水后迅速倒掉尘水,让茶如宋·张耒在《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中所说:“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这样可使人排除物欲,身心纯洁,心境清净,一尘皆不着染。
第七道:冲茶——一心一意。
泡茶时要一心一意,专心一致,一门心思地冲泡当下的茶,分神就会破坏茶水的滋味。在茶里了悟人生,在每一个当下达到身、心、意合一的根本,从而找到清净无染的“道”本性、我们人类的本性、所有众生的本性都是一体的,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从而学会观察自然界,遵循自然规律,最终找到人类生命旅程的自然法则---道法自然。
第八道:闷茶——万法归一。
将三个盖碗中茶闷好。茶、器、人、境四位一体。道家三清祖师说自然本万物之源,道有前条,自取其一。皆通自然,是为归一。就是老子发现的宇宙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实象。
闷茶(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九道:闻香——玄关一窍。
闻香开窍,闻香通灵。“玄窍开时窍窍开。”闻香时虚极静笃、元神显露,元精亦随其发动之机的景像立论。紫阳真人张伯端:“盖虚极静笃,无复我身,但觉杳杳冥冥,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妙处,故谓之玄关一窍。”
第十道:品茶——清苦一家。
品茶投香,安神真昧。品茶的过程,是悟道的过程,饮茶可得道。品茶为自然通物,道家在借助物我对立的时空里,力图把深奥的哲理融解在淡淡茶水中,使人们在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去感悟人生大道。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的境界。如清代安康诗词名人胡钧在《和张广文留别诗》中品茗完后说:“心比朝葵向太阳。”也如乾隆雨夜煎茶时所云,“清苦原来是一家”。简淡中求庄重,平实里修尊严。
第十一道:谢茶——一元伊始。
“尘心洗尽兴难尽”,谢茶谢天地,让我们的生命归根复命。一为万物之源,出于大道,入于人间;一元伊始,生生不息,日新又新。道家重人生,乐出世。热爱生命,守一不移,追求永恒。坚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须顺其自然地利用物的自然属性。安康人品茶“茶汁富硒啖七碗,回味无穷吐真言”契合自然。产生“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使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心境得到平和气舒,心灵随茶香弥漫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无为,至极太和的境界。生命不息,万象更新。(腾讯道学独家编辑整理,编辑:陶然)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文:姚华。)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