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300多年的妙峰山庙会 香火到底有多鼎盛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5-01   浏览次数:

文/张兴发

本文试通过介绍北京妙峰山庙会,告诉大家当代北京庙会习俗的状况。

300多年的妙峰山庙会 香火到底有多鼎盛

北京妙峰山庙会(资料图 图源网络)

“平安会”的由来

妙峰山庙会开始于明代,因人们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崇奉碧霞元君而形成。元明时在妙峰山东南数里有座仰山寺,农历四月庙中有药王庙会,京城香客多来参加。后来他们见妙峰山莲花峰建有“天仙”小庙,认为是泰山娘娘,也来祭拜,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当地村民在庙内举办的“平安会”,农历的四月初一至二十八,外来香客到庙中拜泰山娘娘。

明清之际道士住持天仙庙,改庙期为四月初一至十八。康熙时由僧人住持天仙庙,改庙期为四月初一至十五。从清代康熙年间起,妙峰山娘娘庙庙会香火日盛,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妙峰山每属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人烟辐辏,车马喧闹,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香火实可甲于天下矣。”前来参加庙会的香客和游人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各市县,以及远自海外各国,成为北京历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最深远的民间宗教习俗和旅游活动之一。

妙峰山庙会香火兴盛300多年

旧时,从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一开始,北京城西部各门:德胜、西直、阜成、西便、广安、右安门出发的头一批香客率先到达妙峰山金顶。此后的10多天中,在各条香道上人流如潮。通常头一天出发,当晚赶到山道起点三家店、北安省等村的香客,第二天爬山登顶。第3天返回城里。清代中期以前,香客朝山大多步行,部分人乘大车或骑马。

300多年的妙峰山庙会 香火到底有多鼎盛

庙会现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末陆续出现人力车、汽车、火车,很多人选择坐车。也有的人骑自行车前往。上山的香客除了步行外,还有人雇骑驴或坐乡民抬的便山轿,俗称“爬山虎”。有的人将自己的物品交给乡民背,俗称“山背子”,又称“荆条篓”,自己空手步行。妙峰山庙会香火兴盛300多年,由此形成了各种许愿方式、过会、朝顶进香等浓厚的香道习俗。

香客登山许愿的方式

旧时妙峰山有句俗语:“神前一炷香几叩首,便可了却心愿。”有些朝山的香客为了许愿,表示虔诚,采用了种种自我考验的方式登山许愿。

滚方砖

有人依次翻动一块砖,像丈量路程一样,从山下翻上山。边拜边行,有人一步一叩首,或几步一叩首,从山下磕头到金顶。

戴铐

有人把自己打扮成犯人,身穿红色“罪裙”,手脚戴上镣铐,一步一步,铁链响动。 表示向妙峰娘娘“领罪”,请求宽恕。

背鞍

有人背着一副马鞍,跪地匍匐爬行,以示庄诚。

悬灯 悬炉

有人双手左右平举,各举十一盏灯或一座香炉。手腕缠块皮子,以腰间支一根竿子支撑每只手。此种上山难度最大。

此外,还有插耳箭等等上山方式。

香道沿途茶棚,每逢遇到背鞍、镯铐的香客,就要派人端糖粥到百步以外恭迎,同时4人敲钟击磬,通知会众,还有人带着茶瓢、茶碗把苦行香客往前送。

300多年的妙峰山庙会 香火到底有多鼎盛

妙峰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过会

所谓过会,即成立香会,统一组织整个庙会活动,庙会时举办文武会。

成立香会时要举办成立仪式,称为“贺会”。由打算立会的主持人,商请已然成立的香会相熟的会首,代出请帖,聘请各香会会众一餐。主持人当众提出新会的名称,俗称“会万儿”。确定新会的地点、性质。为庙会提供服务的项目(文会)或献演的节目(武会)。新会得到参加会议的各会的承认后,就可以公开活动,并在会旗的那根飘带上,一根写上贺会(相当于国与国之间外交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香会名单,另一根写本会会万儿及成立时间,同时在城里大街小巷张贴“会启”,告知举办庙会的时间与地点及举办内容。

文武会

妙峰山庙会期间,有文武会。文会起源于清代初期,是一些香客主动为庙会和香客提供义务服务的庙会组织。主要有:

粥茶棚会。负责提供粥、茶供香客及行人免费饮用。各香道及娘娘顶共有茶棚90座左右,如“回香亭义兴万缘茶棚”。

缝绽会。向香客义务修补鞋靴,如“三岔涧万寿无疆缝绽老会茶棚”。

献盐会。备有大量食盐,施舍给各粥茶棚使用,如永年志善献盐圣会。

拜席会。备有大量新芦席,施舍给茶棚,供搭棚或铺地供香客暂睡,如护国寺的西口公议拜席会。

巧炉会。为各茶棚修补碗盆陶瓷器,如正阳门外大街山涧三盛店公议学善巧炉会。

茶叶会。为茶棚施舍茶叶,如右安门内高庙村秉心如意茶叶会。 盘香会。备有大量香盘和盘香,在茶棚内悬挂燃烧,如子孙万代诚献粥茶盘香圣会。

燃灯会。为香道提供路灯或为茶棚、香客夜行提供灯笼、蜡烛,如老南道桃园义善汽灯圣会 。

膏药会。如义合豪药老会。

暑药会。如万年长青甲子悬灯灵丹圣会。

绳络栏杆会。负责在木板桥上架设铁栏,在板下设置护网,称永佑平安栏杆绳络会茶棚。

修道会。负责维修道路,如普兴万缘净道圣会。

此外,文会还有拖馒头会、献桌会、献茶勺会、献拜垫会、献鲜果会、献佛花会、献香烛会、 献蔬会、献鲜花会、裱糊神堂会、献鞭炮会、抖尘会、献袍会、白纸会、惜纸会等,总数在五六百以上,大多数在庙会期间沿香道为香客提供若干服务,其余的则往返于朝顶的路途上,因大多数服务地点都在茶棚和庙观内,所以有时也称文会为“坐会”。

武会。又称花会,以酬神(碧霞元君)为目的,主要内容有:

开路:充当香会队伍的先锋,供奉地藏王菩萨为祖师爷。扮演开路角色的会员在行香时要勾怪花脸,披头散发,赤发,一身黑毛,腰间扎一条皮裙,手执钢叉。持叉的人手舞钢叉,让香众避开,打开场地及通道。

高跷:又称为高脚秧歌、侠客木或辖客木表演。有时10人,有时12人,分为丑锣、俊锣、樵翁、渔翁、文扇、武扇、丑鼓、俊鼓小二哥、膏药、樵夫、农夫等角色,脚蹬2尺8寸长的高跷,载歌载舞,表演各种曲目。

300多年的妙峰山庙会 香火到底有多鼎盛

妙峰山春季庙会展示民俗绝活(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幡:又称神幡或大执事。指举行掷幡的表演。

舞狮:分为太狮、少狮、五狮、九狮等种类,又分为文狮、武狮两个流派,象征娘娘庙前的两旁蹲守的大石狮。

双石: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一位壮汉躺在地上,双手举石,若干人站在石上,表演叠罗汉;一种是双石绕杠,或飞或旋转,在前胸、后背、双肩、两臂、脖子间飞旋。

掷子:指表演铁链子系着的石锁,象征娘娘庙门上的门锁。

吵子:演奏大小铜锣、铙、钹、唢呐等乐器。

扛箱:在香会中被视为向妙峰娘娘交纳“钱粮”即香烛等供礼的纳粮箱。当时八人抬箱,后面跟着一名“扛箱官”,扮成官员,身穿大红官袍,头戴圆翅纱帽,嘴边有短须,骑在一根竹竿上,头顶张着大官伞。

此外,武会还有杠子、花坛、天平、挎鼓等表演。

朝顶进香

朝顶进香分为春香、秋香、进香、回香、头香、顺香、寄香、香池等。

春香就是农历四月的庙会活动,香客来得特别多,热闹非凡。 秋香为农历的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是京西山乡秋社庙会,有“祭麻谷”和“馈月饼”的活动。

进香一般指团体进香活动。由涧沟村登山的香会,必须先在途中报号。会众随会首(把儿头,正名都管,念为“都官”)入灵官殿院内。由会首率众肃立,并由会首朗声自报本会朝顶敬神心意,然后举行上供、焚表、献技等宗教仪式。

回香是一般香客在临下山前,到回香阁焚香,自此至返家,均可称为回香。香会回香必须由会首率领,集体在回香亭焚香礼拜,再回到娘娘庙向庙主答谢,称为谢山。

头香指庙会时开庙后烧的头一炷香,被视为大吉大利、大富大贵的意思。

顺香是路途遥远不能亲自到山上烧香的香客,向妙峰山方向望山遥拜,如此了却一年心愿。

寄香是请别人帮助携带香到妙峰山敬香。

香池是供普通香客及香会敬香的地方,时有投掷香烛、“元宝”、香牌等活动。

妙峰山庙会兴盛了300多年,为京城香烛、绒花、布厂鞋店、车马行等众多行业带来了红火的生意。妙峰山附近村民为香客游人提供劳动服务,出售土特产,获得利益,犹如秋收一样,所以也称妙峰山庙会为庙秋。

300多年的妙峰山庙会 香火到底有多鼎盛

庙会现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妙峰山庙会大事记

1920年5月22日,妙峰山庙会期间,北京梨园界的表演家捐款新修了喜神殿。武生泰斗杨水楼、四大须生之一余淑岩、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著名老生孙菊仙、王又崖、名旦田桂凤、陈德林在妙峰山同台献艺,演出曲目20场。

1925年,以顾颉刚、孙伏园等为代表的北京大学民俗专家学者到妙峰山考察庙会习俗,开创了中国民俗学。

1928年,顾颉刚等撰著的《妙峰山》一书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妙峰山历史及庙会习俗,使妙峰山娘娘庙由此获得了“中国民俗学发祥地”的殊荣。

1929年5月,由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组成的“一八妙峰山进香调查团”,对妙峰山的民间习俗作了进一步的考察。

1957年5月,陈毅元帅在郭沫若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妙峰山。

1981年,妙峰山娘娘庙被定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修葺一新的妙峰山娘娘庙恢复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庙会,许多优良的庙会习俗又开始流传。

1995年5月,中国首届民俗研讨会在妙峰山召开,主题是“妙峰山—二十一世纪的民俗流变”。

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吴效群博士论文《北京的香会组织与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出版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陶然)

300多年的妙峰山庙会 香火到底有多鼎盛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张兴发。)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