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中国十大道教名观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7-13   浏览次数:

  

  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隐于城市还是藏于名山,道观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清幽的环境,都值得我们在闲暇时去走走看看,礼拜神灵,放下人世尘寰中过重的压力,找到一份宁静和安然。

  一、北京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白云观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著称,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白云观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如今白云观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道教文化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2001年06月25日,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不得不提的是白云观有三处著名的石猴,分别雕刻在不同的地方,找到石猴摸石猴,据说能够祈福、消灾、祛病。

  二、武汉长春观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三、苏州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 年),初名 “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

  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三清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四、浙江金华观

  

  位于双龙洞南侧,相传是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香火极盛的侨仙——赤松黄大仙得道登真之地。它原系赤松宫下观,每岁差道士主持,掌三洞香火,盛极一时。唐初诗人陈子昂曾来此寻觅仙迹,留有《春日登金华观》诗。宋政和年间,重建洞天福地,并有“天下名山”的匾额。1834年再建时,发掘了“叱石成羊”等奇景,应验了当年黄大仙牧羊在此“叱石成羊”的传说。金华观红墙筒瓦,绿树环抱,清静幽雅,别有天地,日来此坐听松风,回味钟声,确有赏玩千古之遗韵。

  五、广州五仙观

  

  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六、开封延庆观

  

  开封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后改名延庆观。

  现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八、真武山道观

  

  真武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城的西南,在鄂西北有“小金顶”之称。“大金顶”则是指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均州)的武当山。

  在传统习惯中,朝均州武当山者,先要来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大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有钱财和精力者当继续去武当山天柱峰朝金顶,钱财精力不足或患病者可就此回转,也算实现了朝拜真武大帝的心愿。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被拆毁。1994年开始复建。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九、武乡会仙观

  

  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顶。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砂石砌筑台基,台明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中后两院左右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武陟嘉应观

  

  公元1723年,大清雍正元年,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从国库里拿出288万两白银(史载,雍正元年,国库仅存白银800万两,288万两白银是大清国库一年的收入),仿造北京的故宫,在焦作武陟的黄河岸边建造了嘉应观。

  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嘉应观内的“三绝(钟绝、碑绝、图绝)”实在令人神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的镇观之宝,是位于前院正中的一通大铜碑,铜碑之上是一个伞形圆顶六角重檐式建筑---御碑亭,顶上覆盖着褚黄色的琉璃瓦,非常像清朝皇帝的皇冠。

  大铜碑高4.3米、宽0.95米、厚0.24米,碑文记载修建嘉应观的初衷是祭龙王、防水患、保社稷、固江山,400多字的碑文由雍正皇帝撰文书丹,盖有“雍正御笔之玺”,这是雍正皇帝留在民间罕见的笔迹之一,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