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道教资讯 > 道教动态 >

继承宗教界爱国优良传统
栏目分类:道教动态   发布日期:2016-08-03   浏览次数: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该忘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大爱国宗教徒和不少宗教界知名人士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抗击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投身到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中。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样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重温历史,也是在继承宗教界爱国的优良传统。

  八年苦难岁月,广大宗教徒同全国人民一样,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深深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教,爱教必爱国,国运昌盛,爱教才有保障。在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铁蹄肆虐的血腥岁月里,中国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广大宗教徒也同样难以幸免。他们惨遭杀戮、迫害,受尽磨难,一笔笔血海深仇,罄竹难书。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鸿德堂牧师蒋时叙一家七口及另一位长老,被日本兵闯入该堂捆绑而去,不久他们全部被杀害。基督徒、沪江大学校长刘湛博士,1938年被日伪特务开枪暗杀于上海静安寺路大华路口。上海最大的教堂——慕尔堂(现为沐恩堂)被驻沪日本海军司令部以“没收故产”为由强行关闭,改为日军养马场。

  上海园明讲堂著名法师圆瑛和弟子明炀法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严刑逼供,逼其承认“抗日有罪”,受尽磨难。“三光”政策使不少寺院被日寇纵火焚毁,僧人流离失所,不少僧人也同样惨遭杀害。

  遍布各地的穆斯林群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同样遭受了空前的灾难。在沦陷区,不少天主教徒被日本侵略者杀戮。日寇对道教徒的迫害更是骇人听闻。江苏茅山地区90%的道观被日寇烧毁,近30名道士被日寇杀害,九霄宫一位小道士竟死于日军狼狗嘴下……所有这一切,激起了我国广大宗教徒的抗日爱国热忱,面对包括宗教徒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海深仇,他们以各种救亡方式,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投入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洪流之中。

  广大宗教徒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反抗,投身到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中,中国的爱国基督徒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参加了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开展了“军人服务工作”,派人到抗日部队去为军人服务,许多教堂和教徒也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日寇进攻上海后,日占区老百姓纷纷进入租界避难,不少教堂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开办了多所难民收容所,安置难民。基督教青年会还设立了伤兵医院,为负伤将士提供医疗服务。

  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佛门也不再寂静。从高僧大德到普通僧尼,佛门弟子同全国四万万同胞一起,英勇抗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佛教会召开理监紧急会议,成立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仅上海僧侣救护队在淞沪战役中救护的伤兵和难民就多达8273人,上海军民称他们为“英勇僧侣”。南岳衡山的佛门弟子成立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周恩来曾题词,称赞他们“上马杀贼,下马学佛”。重庆慈云寺僧侣于1940年3月成立了僧侣救护队,冒着炮火抢救受伤同胞。当时的《新民报》发出了“向和尚看齐”的号召。

  中国穆斯林的爱国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1936年11月,山西穆斯林发起了捐款救国运动,致书全国穆斯林。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回民组织了“抗敌守土后援会”,誓作前线将士的后盾,保卫国土。1938年夏,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在武汉成立,发表了抗日救亡宣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武装,以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回民支队为代表。中国留学埃及的穆斯林学生组成“中国回教青年朝觐团”,与伪朝觐团展开斗争,挫败了日本的阴谋。中国穆斯林还组织了“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开展国民外交,得到了海外穆斯林的声援和支持,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中国天主教徒和全国人民一道并肩战斗,发出了“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呼声。山西省郭城屏神长,带领教友支援八路军抗日杀敌,掩护八路军干部。陕西周至国籍主教区,腾出50多间大房收容300多名难民,陕西省政府赐匾“胞与为怀”表扬。陕西大荔天主堂广慈医院免费治疗伤兵将士达2000多人。

  抗日战争中的道教界同样也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陈毅司令员领导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就设在江苏茅山乾元宫内,茅山“三宫五观”的道士积极投入到抗战洪流中。1938年10月,广东罗浮山五观的道士们积极投身抗日游击战,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在罗浮山冲虚古观,不少青年道士还参加了东江纵队,同纵队战士并肩战斗。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