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是一门生活的智慧
栏目分类:中医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04   浏览次数:

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似乎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追求之一,无论是古时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而做出的或炼丹或寻药的举措,又或是时下流行的各类参差不齐的养生理论、保健产品,都不难发现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 今天,通过《生活文摘养生版》主编、博士研究生导师马烈光

  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似乎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追求之一,无论是古时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而做出的或炼丹或寻药的举措,又或是时下流行的各类参差不齐的养生理论、保健产品,都不难发现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  养生主网站

  今天,通过《生活文摘·养生版》主编、博士研究生导师马烈光教授与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马有度老师的对话,将让你明白,养生其实是一门生活的智慧。 

  马烈光:《政治百问》里曾有这样一段话:“人之性情最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春之性,时时有长生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仅仅38个字,就把健康、长寿、快乐刻画的活灵活现,医理之中蕴哲理,细细品味,妙趣横生。在你看来,什么样才叫做健康? 

  马有度:有人说,没有病就叫健康,这种看法不全面。有人说,身体好就叫健康,这种看法也不全面。真正的健康,至少要符合三条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健康就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后来,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只符合以上三条标准,并不完美,还必须再加上一条重要的标准——道德健康。 

  我的看法是,真正完美的健康,应当包括五条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人与大自然适应;人与社会适应。应当做到三个和谐:身心和谐;人天和谐;人际和谐。用一句话来概括:“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人天适应、人际和谐的完美状态。 

  马烈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上就曾说过:“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疗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对中医养生来说,面对疾病,应该首重预防。那你对“治未病”这一概念,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马有度:我认为,圣人先贤“重预防、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是维护健康最为重要的理念,面对当今的现实,面向人类的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时下,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这些流行病、传染病正在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脑中风、心肌梗死这些危险杀手正在夺去我们的性命。面对这两大类疾病的威胁,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强预防,全民动员治未病。 

  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中医上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就是说只要正气强盛,即使流行病袭来,也可以减少发病;即使患病,病情也轻,康复也快。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一句,更是说明只要身心协调,许多慢性疾病也就难以发生。 

  马烈光:快节奏的生活,让当下的许多人开始以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为代价去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结果却往往是导致自己未老先衰,甚至是英年早逝。对于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 

  马有度: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有自恃年轻、追求过度、减压不当三个原因。有的人,自认为年纪轻,身体好,说什么“拼命找钱要趁早,再劳累,睡上一觉就没事了。”他们认为,养生保健是老年人的事情,至少也是40岁以后的事情,说什么“40岁以前先拼命找钱,40岁以后再用钱保健”。陷入这种理念的误区,便不讲节奏,不分昼夜,拼命劳累去找钱,这样一来,过劳死的危险也就随之而来,有的人还没活到40岁,已经没法去赚钱。 

  当然,过劳死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未老先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人群的表现是“一多三减”:一多是感觉疲劳的时候多;三减是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年轻人不少,中年人则更多。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名中年人的健康状况调查表明:66‰的人入睡困难,62‰的人经常腰酸背痛,57‰的人记忆力明显衰退,48‰的人爱发脾气,焦虑不安。 

  因此事实说明,“40岁前拼命赚钱,40岁后用钱保健”的理念是完全不懂得生存的智慧,是陷入了生存愚蠢的误区,还是医圣张仲景说得好:“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马烈光:古人常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认为70岁就算做寿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只有活到90岁以上的才能称为长寿老人。那在你看来,长寿究竟是在人还是在天? 

  马有度: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在我看来,先天的遗传因素的的确确与寿命密切相关。祖辈父辈寿命长,子辈孙辈易长寿。《广东通志》记载,清代乾隆时期的骆文显享年105岁,他的弟弟骆文达活到96岁,他的6个子女也都长寿。 

  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的饮食、情绪、劳动、运动这些因素,都与寿命密切相关。只要善于从这些方面调摄保养,同样可以延年益寿。曹操说得好:“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类也通过事实证明了,人的寿命虽然与先天遗传、环境气候、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密切相关,但关键还在于个体是否切实遵循养生之道。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研究明确指出:一个人的寿命长短,遗传因素只占15‰,环境气候、社会因素和医疗条件也只占25‰,而个人的身心卫生、生活方式却占60‰。所以,我认为健康长寿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概而言之一句话:“长寿在天更在人。”

相关热词: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16 中国道家养生网 版权所有      道医概论 | 道医人物 | 道医典籍 | 草药 | 疗法 | 武当道医 |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养生知识 武当特产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