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厚重清秀当此游 摘自《 中国城市报 》
栏目分类:武当动态 发布日期:2018-08-16 浏览次数:次
为了更好地保存石刻文献,从2016年开始,十堰市档案局与武当山特区文物宗教局联合,制作武当山石刻碑文拓片。近日,武当山石刻碑文拓片移交仪式在武当山举行,标志着442幅武当山拓片制作完成。 此前我们也制作了一些拓片,但规模没有这次大。武当山特区文物
解筱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30日 第 18 版)
中国历来不缺少名山,道教崇奉的“五岳”,“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等等,是今天人们眼中真正的名山。貌似武当山只是一座二流的名山,被这些世界级名山遮挡,只好静静地,也略显神秘的,隐逸于湖北西北部。
其实不然,若将时光向后流转千百年,武当山绝非一座凡山。自东汉诞生以来,历代帝王曾在武当山举行过很多盛大的封山仪式,让此山极负盛名达千年之久。
城外传奇福地
早在唐代,武当山就被列为“七十二福地”的第九位,李世民曾在此敕建五龙祠;宋代,诸帝虔祀真武,屡封尊号,将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元代,元成宗封武当山为“武当福地”;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位居“五岳之冠”。
今天,少了古代香客、隐士、道人般拾阶探奇的过程,更多的却是汽车、缆车快速引领,直观其山的快捷。攀升在奇秀险峻的山峦间,行走在岁月洗练的古道上,置身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看坐拥丹江口,倚身神农架,北接秦岭,南通巴山,纵横八百里的武当山,在幻真幻梦间遨游,尘世所困,瞬间就被这清新醉人的山气荡洗一净。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导游娓娓道来武当山的今生前世,用心介绍“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南岩、玄岳门、太子坡、金顶等胜景风采,环指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高80米,被誉为“一柱擎天”的主峰天柱峰及四周群峰,让我感受武当山“万山来朝”的王者奇观,体悟鼎盛时代“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至尊景象。
对于大美武当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赞叹:“气吞秦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宋代书法家米芾挥毫写下“第一山”。行游见闻,漫步思索。我在想,历朝历代在此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传奇故事精彩纷呈。
“一水”话同源
不来武当山前,只略知600年前武当山与北京“山同脉”,而不深知600年后的武当山与北京“水同源”。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千载春秋的“文明古城”——均州,也就是今天丹江口市均州镇所在位置。长久以来,武当山就坐落于均州境内,山下庙宇与此城自然相接。
历史演化,山河更径。1952年10月,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成为了南水北调战略的初始构想。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湖北、河南两省所属17个县的10多万民众,开始实施汉江截流。1967年丹江口水库蓄水,仓促间,均州及武当山部分宫观永远长眠于汉江河底。
2005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动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施。之后,丹江口水库的大坝不断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由此,淹没上游144平方公里,34.5万人背井离乡,数百家企业关闭、停产、转产……
2014年12月,长达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每年95亿立方米的国家Ⅱ类饮用水泽润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市,其中年12.4亿立方米进入北京,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北京密云水库。
作为由北京而来的人,站在武当山北麓,凝视丹江口上游的太极湖,面对山水辉映,阴阳融合,化生万物的情景,不免心生感动。
山为阳,水为阴;北为阳,南为阴。采武当之仙气、择汉江之正脉、融南北之精华的涓涓水流,由南至北,自西向东,泽被北方,普惠众生,润化帝都贤达,进而可能道化国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机缘暗合,怎样的潜滋暗长,怎样的出神入化。(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媒体评论员)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上一篇:442幅武当碑拓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