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涛就道教发展提四点建议:应与时俱进弘教
栏目分类:道教动态 发布日期:2016-07-11 浏览次数: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主持张金涛在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大会发言上发表演讲,就论坛“行道立德,济世利人”的主题,张金涛认为,“行道立德”是出世修道的自度法门,而“济世利人”则是入世阐道的度人功德,不论出世修行还是入世济世,都应与时俱进,因时因势调整的弘教方式。并就新时期道教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弘扬道教教义思想,夯实道教徒的信仰根基;推动宗教立法,来维护和保障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推动道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开展各种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人类社会。
“道”既是化育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本体、又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总规律和总法则;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和搏之不得的,而且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而道体现在人身上则是德;德者,得也,修道重在修德,德行就是我们修道、行道之人的根本所在。“济世利人”则是充分体现我们道教齐同慈爱、和光同尘、服务大众的人生祈愿和教义宗旨。简言之,“行道立德”是出世修道的自度法门,而“济世利人”则是入世阐道的度人功德。我认为,不论出世修行,还是入世济世,这都是基于道教的教义特征,因时因势调整的弘教方式,即通常所说的“道常无名”和“随方设教”。
在此,我想提四点建议:
第一、弘扬道教教义思想,夯实道教徒的信仰根基。
道教教义思想的创立,源于人类的文明进程。东汉时,祖天师张道陵秉承太上之教,作《老子想尔注》,从而确立了道教教义思想的最早根基。其后,历代宗师,各大道派,诸山大德均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绝大智慧,不断充实和完善道教的教义思想,这就是尊道贵德、唯道是从,真一不二,济世利人。进入当代,人类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使世界文明在多样化中发展。而作为中华本土宗教的道教,如何继承传统,吸取精华,不断创新,就成了所有道教徒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近三十余年来,道教各大名山、宫观,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博大宽容,兼收并蓄,使道教的教义思想不断地与社会文明进程相适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我们还需要努力,还需要继续坚持道教的基本信仰,道心不二。“无为而无不为”,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传播和弘扬道教的教义思想,以道为体,道法自然,以德为用,立德立言,使中华道教屹立于世界宗教之林。
第二、推动宗教立法,来维护和保障宗教活动正常开展。
《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十周年了,前一段时间来我们宗教团体征求修改意见。刚刚召开的十八大四中全会,进一步显现出法治的重要地位和中央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我认为,应该按照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从宗教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建立完备的宗教立法,维护合法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制止披着宗教外衣的非法活动,打击邪教;维护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充分发挥作用,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第三、推动道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近几年来,在中道协“道行天下”、“海外道教徒进修班”等相关活动的有力推动下,取得明显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了道教文化走向世界。我们龙虎山道教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影响,积极稳固与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道教界友好交往的同时,拓展更广泛的弘道之路,历年来参加天师府海外授箓的箓生遍及近二十个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加洲的美国国际医学气功院拥有数千名国外的道教弟子,为今后道教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来自这么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道教人士和道教研究者参加盛会,在这天人和谐、因缘俱足的时机下,能否适时筹备成立国际性的道教组织——世界道教联合会,以有力的促进道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四、积极开展各种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人类社会。我们知道,宗教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其根本在于民众的认可和参与。没有民众的参与,宗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必须回报民众,利益众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道教界在开展慈善活动积极回报社会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如修桥铺路、捐资办学、改善环境、治病救人、赈灾救灾以及为民祈福等等。我们必须坚持这样做“以我之善,感人之善”,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世界永久和平,人类文明进步。我倡议,联合国内外道教团体,道观,发起建立“道教慈善基金会”,广集资金服务社会。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