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道教资讯 > 道教动态 >

杨锦麟:与道结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栏目分类:道教动态   发布日期:2016-08-16   浏览次数:

  “那一次茅山之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是年,我刚好五十岁,五十岁才真正放下身段,与道结缘,也是一种殊胜的体验。” ——杨锦麟

  

  杨锦麟,拙见总顾问 对于六十岁还在创业奋斗的杨锦麟而言,与道结缘的经历让他得到了开示,感悟甚深。而这个周末,他将作为嘉宾之一,出席拙见「与思想者同行」丘祖西行·栖霞站活动,以“中国‘病’和中国‘药’”为大主题,为现场观众带来21分钟精彩演讲。 杨老师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道”?本次论坛主要想分享什么内容?在活动开始之际,我们简单地采访了杨锦麟老师。

  拙见:您最早接触道家经典著作是在什么时候?它们对您日后的为人处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杨锦麟:我本俗人,六根不净,对道家经典著作,接触不多,深入涉猎更少。和道家有缘,源于茅山。2002年9月间一次偶然机缘,在茅山感受到了道教经典的博大精深。那一次茅山之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是年,我刚好五十岁,五十岁才真正放下身段,与道结缘,也是一种殊胜的体验。 再就是2008年,泰山碧霞祠千年盛典期间,在泰山脚下,与刚卸任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结缘。老爷子握住我的手,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他给我讲述了泰山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真谛和时代意义,尤其提到了道教文化,匡扶正义的责任使命担当,让我感悟甚深。我不敢说自己有何领悟,毕竟自己仍是尘俗之人,还在大千世界努力工作,生活,学习,奋斗,但为人处事,自己不敢怠慢,以及勇于任事,勇于担当,勇于开创,勇于“折腾”,应该与当年任法融道长的那一番开示有关。

  

  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咨议委员会主席

  拙见:对于《道德经》中的“道”,历来有不同的体悟和解读,如理解为“规律”,理解为“精神”等等。您是怎么理解这个“道”的?

  杨锦麟:《道德经》所阐述的“道”,内涵寓意深邃,历朝历代有诸多大家诠释。道的原始意义指的是道路,坦途,逐渐发展演绎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与规律性。道的概念首先由老子提出,在《道德经》的二十五章,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道在不同的哲学体系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道家经典著作对道的解读,已有很多深刻的理论阐述,我何德何能,敢在这里妄言。我个人认为,道,即是规律,就是认识观,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在支配和指导人的实践过程中,它更多展示的是精神。道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道是身体力行的驱动力,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对道要有敬畏之心。

  

  拙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统计过历史上被翻译成外文而传播最广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道德经》。您怎么看待这个排名?

  杨锦麟:《道德经》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他也属于全人类。可惜的是,我们自己本身对《道德经》的研究、学习和传播都缺乏力度,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传播,翻译成外文的经典,第一应该不会是《圣经》。

  拙见:老子的《道德经》讲“清静无为,柔弱处下”,讲“不争”,讲“无欲”。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可能消磨人的拼搏意志,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锦麟:我推崇“不争是争”,“无欲则刚”,“静水流深”。不争,其实是自己具备了争的本事和能力,但基于自己的境界和涵养,无需争。换句话说,其实自己已经具备了一跃而上,当仁不让的能力,这就是不争的根本含义。无欲,并不是意味着毫无欲望,而是自己有调控,把持,抑制各种欲望的能力,静水流深,这就是我对不争,对无欲,对柔弱处下的理解。柔弱胜刚强,越有本事的人,表现就越谦卑,越平易近人。

  

  拙见:您认为道家思想文化如何适用于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杨锦麟:慢中有快,快中有慢,自在从容,进退自如,这就足以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胜似闲庭信步。

  拙见:您曾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出现了很多因信仰缺失而导致的社会现象,如价值观紊乱、道德沦丧等等,您觉得先秦哲人的思想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杨锦麟:《道德经》里有很多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路径与办法,可惜的是读得懂的人太少,重视《道德经》的人太少。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很努力地和流行的价值概念接轨,但却唯独缺少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内核,比如说,应该把道德纳入核心价值体系。

  

  拙见:此次拙见「与思想者同行」丘祖西行·栖霞站的活动主题是“中国‘病’与中国‘药’”,您想跟大家分享什么?

  杨锦麟:分享的是中国梦在历史上曲折实践的经验教训。我觉得,中国道家和平、环境、健康的核心理念,是诊断中国“病”,也是治疗中国“病”的“药方”。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