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八卦 >

武当武术也能健身养生
栏目分类:太极八卦   发布日期:2017-06-29   浏览次数:

       武当拳功适应道教养生健身需要而产生。

 

  武术一般来讲是起源于生产劳动,发展与野兽搏斗、与人搏斗的需要。练武术的目的在于勇武。“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然而武当拳功起源却与道教的人生观密切相关,产生于道教养生健身成仙的需要。道教对于人生是执着的现实主义态度,极为重视人的今生,强调现世报和立地报,追求福禄寿喜,追求长生不老。因此,道教把世界二重化,它在人间之上构造了了一个神仙世界。道教认为凡人了能成为神仙,而且成仙不是死了之后,而是在生前,在今世的人生。人生只要通过精神的、肉体的修炼,即可达到长生久视,得道飞升,成为神仙的目的。

 

  道教认为修炼成仙,得道飞升,一方面要炼得金丹服食,即借外物(外丹)而养生,使人身心不朽。另一方面,就是导引行气,炼成内丹。“气”就是人与仙之间的桥梁,就是“内丹”。道教徒为了长生久视,就必须练气,练气需要导引行气,于是便产生了练拳的需要。在练气的时候,引入了武术动作,而练拳的过程中,又渗入了练气的目的,因此拳术的技击价值观开始受到气功的养生价值观的冲击,并逐步走向融合,从而形成了“内功外拳”、“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功机制。同时,这一内功动功机制在形成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兵家的理论精华和少林外家武功的优点,从而形成了完备的武当拳功体系。

 

  道教气功和武术动功的结合,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武术发展史上又一次大的飞跃。

  养生健身是武当拳功的主要宗旨和社会功能

  道家的思想方法是重直觉、重悟性,以形象感知来把握事物的特征,掌握其特征目的是为了深刻理解其事物的本质,这是武当武术文化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色。武当拳功中的形意、太极、八卦及诸多拳种中的招式、攻防、进退,是可以传授、观摩和学习的,然而,武当拳功各类拳种的不同意境、神韵、内在的气质和遒劲,则必须先意会,用直觉去领悟,然后在反复的实践琢磨中去感受和加深理解。即有法-无法-无穷变化,而贯穿全过程中的是苦学、深研、覃思、精熟。认为“尽其妙者”,非经日积月累长期精心体验不可。同时,进入意境,这是悟出精微、玄妙之真谛的关键。这种重悟性理解、实践的途径,正反映了武当拳功对人体、精神、思想、伦理道德影响的深刻性,同时全面的展示了其功能效果和养生修性的社会宗旨。

 

  武当拳功的形成作为内功动功的统一,与其它武术流派一样含有技击自卫御敌的社会功能。这里要强调的是各种功能的手段、方式具有创造性,较之外家技击功能有着质的飞跃。古今中外技击,无不讲力量、速度、强度、大胜小、快性慢、强胜弱,而独武当拳功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对抗中的大小、快慢、强弱,主张“四两拨千斤”的巧斗劲,拳理和拳技中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慢制动、以力小胜力大的运动方式和虚实变化的手段,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东西方技击的理论和实践,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武当拳功的这种“攻其所必救”,“攻其所不守”,“攻其所不攻”的战略特点及其所展示的社会效能,是直接与其养生健身的宗旨相吻合的,这也是武当拳功区别与其它武术流派的根本所在,也是养生健身功能扩展的根本动因。

 

  武当武功理论中极端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和互相依存的关系,认为“精”是根,是构成人体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气”又是“精”的载体,“精”以“气”的形式流布全身,不断补给人体生理活动的能量。神”是“气”作用的表现和结果,源源不断的“气”的作用,使人的神-思维、意识及其它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武当拳功将这种医学中的精气神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提出了“内外兼修”的练功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进而产生了“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三合,外三合”、“阴阳变换”、“圆弧扭丝”、“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柔中有刚,刚而不僵”、“细长深匀,气沉丹田”等练功要求,建立了“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这种动功内修程序一方面可挖掘人体防身御敌的潜力,另一方面又利用人体攻防动作和御敌形式去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武术攻防训练与养生健身有机结合,实现还精补脑,从而增强生命活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养生健身说的理论体系,成为人类强烈的生存欲望和享乐欲望相互“整合”的产物。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