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八卦 >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了些什么?
栏目分类:太极八卦   发布日期:2017-08-06   浏览次数:

  《十三势行功心解》又称《王宗岳先生行功论》或称 《打手要言》。

  [原文]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一作“无微不到”,原注——气遍身躯之谓);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能用白话将《太极拳经》解说得更清楚吗?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日: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日: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又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

  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这是一篇指导太极拳锻炼的较为重要的技术理论文章。可能是前人因师傅口授身传,然后默识于心,才笔之于书,将一个一个问题、要点记录下来,并没有系统性的论述。然而与上面的《太极拳论》同等重要,而涉及的理论问题更多、更广。下面是现代语言的译述: 练太极拳要用精神意识去练。当你有意使内气贯足时,不可轻浮,必须注意松静沉着,这样才能做到气敛入骨。以这样的气势做动作,必须做到连贯,招满式圆、劲力顺达。长久地这样练习,临场交手时技法的运用才可以随心所欲。

  行功过程,要提起精神,才不致呆滞,而显出轻灵机敏,这就是要领所谓的顶头悬。动作时精神状态要随动作攻防意识的不同而转换其气势,行功过程才会有圆活的自我感受,练拳的情趣就更浓了。这就是要领所谓的变化虚实,都必须做到。

  临敌交手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放松的心理状态,而在发劲打人时要专注一个方向——寻找对方失势的所在而发放,发劲时应用劲松沉。

  无论是走架或推手对敌,都必须保持中正安舒的身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日: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日: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又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

  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这是一篇指导太极拳锻炼的较为重要的技术理论文章。可能是前人因师傅口授身传,然后默识于心,才笔之于书,将一个一个问题、要点记录下来,并没有系统性的论述。然而与上面的《太极拳论》同等重要,而涉及的理论问题更多、更广。下面是现代语言的译述:

  练太极拳要用精神意识去练。当你有意使内气贯足时,不可轻浮,必须注意松静沉着,这样才能做到气敛入骨。以这样的气势做动作,必须做到连贯,招满式圆、劲力顺达。长久地这样练习,临场交手时技法的运用才可以随心所欲。

  行功过程,要提起精神,才不致呆滞,而显出轻灵机敏,这就是要领所谓的顶头悬。动作时精神状态要随动作攻防意识的不同而转换其气势,行功过程才会有圆活的自我感受,练拳的情趣就更浓了。这就是要领所谓的变化虚实,都必须做到。

  临敌交手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放松的心理状态,而在发劲打人时要专注一个方向——寻找对方失势的所在而发放,发劲时应用劲松沉。

  无论是走架或推手对敌,都必须保持中正安舒的身蓄,如动作要舒展,却又不是完全的敞开,注意上下左右配合动作的严紧。当某一种劲法完结之后,用劲的意念犹未断绝。即不可用短促的断劲,用劲的意念要绵长。

  前人又说:运动时,动作之先,要有动作的意念,知其所止。由意念而引导肢体动作,即由内及外。动作时腹内放松,不可挺腹或收腹,呼吸自然。气势应收敛沉稳,精神集中而舒泰,形体舒展、安详恬静。这是经常要记住的用以指导锻炼的准则。尤其应该记住动作时一动俱动,手、眼、身、步法协调一致,不可脱节。当一个架式完成,一静俱静,身手步同时完成动作到达定点而形成一个完美的姿势。肢体动作的往来,似乎不是先由手或脚所主动,而是由内在的意气所牵引而动。好像产生劲力的内气来自腰间背脊,并不浮躁于体表。这样,做到运动时内在集中精神,外形显示出安适舒闲的样子。迈步时留意步法,轻灵缓慢,如猫捕鼠,运劲则要如抽丝那样柔韧绵长。运动过程中,意在集中精神与动作的配合而不在使气,不要因动作的攻防意识而有暴露于外的轻浮、暴躁、得意洋洋或呆滞的表现。这些浮气、暴气、滞气、呆气的存在,使下肢显得虚浮,重心不稳,因而动作无力。相反,没有这些浊气,心平气和,专注一方,气沉丹田,自然做到意到力至;写人搭手,对方会感到分量沉重。这就是纯刚之力。

  运动时不可呆滞,意气要流转如车轮滚动,并以腰为肢体动作的主宰。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是练好太极拳的唯一诀窍。

  前人又说:练太极拳,一举动,全身上下都要轻松灵敏,协调统一。尤其应注意动作的连贯、圆活、柔和,相连不断。气不可留滞,应往来鼓荡;神气内敛,动作圆滑,不可有任何地方出现缺陷,凹凸起棱角或断断续续。动作的劲力根源于脚下,由腿发力,以腰为主宰,在手上表现出来。整个过程由脚至腿而腰,一气呵成,这称之为劲整,是太极拳运动的一条总则。这样做,无论进退都会

  保持优势,运动中如不得要领,动作便不协调,显得松散而失去一定的规矩、章法。这些毛病的出现,症结所在必可从腰腿问题中求得。无论上下、左右、前后都是意的问题,以意导体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外形上肢体本身动作与表现形态,有于中才形于外。

  运动时要上下相随,左右连贯,不可顾此失彼。有上面主要的动作,同时也必然要顾及下面的辅助动作;有前面主要的动作,也同时有后面辅助的动作;有左侧为主的动作,也必然要做好右边的辅助的动作;如果意念要向上,同时也要寄意于下。比如用绳子拴住物件,要把绳子挫断,不能直向上提,而要先稍向下坠.然后迅速上扯。商店售货员捆扎物品后,用手把绳子扯断,也是这样一种方法。

  太极拳运动要将动作的虚实分清。整体有虚实之分,局部也有虚实之分。一处有一处的虚实,如手有手动作的虚实,脚有脚的虚实,但各处虚实的道理是同一的。虚实也不是固定的,在运动中各处的虚实都在转换、协调,周身任何地方都在和谐地有序而连贯地运动,不要有丝毫停滞、间断。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