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悟道善用道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27 浏览次数: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以上这段话是老子所着《道德经》通篇的总纲,也就是向人指出世人应该遵循的“道”,老子所阐述的用现代思维理解大体就是,人的一生走出什么样的道路,是由他的价值观所决定的,而正确的价值观来源于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浩渺无穷,我们姑且不说,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宇宙观理解为对社会、对具体事物内在的认知程度)。
物质与规律都是统一体,无论是事物的表象或是所包含的内在本质,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不断转化的。了解其本质的方法论是必须做到无欲(即目之色欲、耳之声欲、口之味欲、鼻之嗅欲、体之亲欲及名利之欲),也就是说不能被自己的私欲所蒙蔽。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矛盾的对立层面,找到物质(事情)出现、发生、发展的内在性。
老子给我们描绘的是“大道”,也许令人难以理解,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做人、要做事,想做一个令人敬仰的人、想做好每一件事情,也必须遵循“道”。
先说说做人,比如一个人手握权利,但自身清正廉洁(确实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做到了)。但很多人的思维却认为此人必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占尽了好处(当然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就是由于这些人的价值观是“利己”的,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就没有“为公”的观念,如果有也是“为己”才去“为公”,如果这些人一旦有了权利,他们必然为私而忘公。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完全取决去他们的价值观,而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价值观又和他们自身所受到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所生存的环境及所依存的社会风气等是分不开的。把一个这样的人细细分析后觉得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属正常。他们的世界观与老子所说“圣人之道”是截然相反的。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的“道”是和他们不一样的。像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像孔繁森、焦裕禄、雷锋等人,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道”,就是为人民、为社会,为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所选择的“道”,他们是令人敬仰的,是不朽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行此“道”呢!
当然,一个人的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改变业已形成的观念不易,但随着对社会的正确认知、自我偏差的纠正等的培养,也可以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对集体观念缺失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去如何做人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所选择的“道”呢!
再说做事情,如一个单位某个时段的表象是安稳舒适、按部就班、轻车熟路,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无非是好、蒸蒸日上或者是坏、路越走越窄。作为这个单位的领导是否能够透过表象洞察隐藏的矛盾,并从矛盾的关系中找到最好的出路。这就需要“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要看出其中的道理;找到道理就要有“识道之欲”,于“道”中寻求矛盾之间的联系,找出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性,以寻求适合的途经解决矛盾。能够解决,这个单位就是有前途的;反之,说维持原样也是困难的。明白这个道理再回过头看看我们单位成立到现在两年多所走过的路。也正是我们单位的领导们看到了种种矛盾,善用矛盾,把矛盾转化为我们发展的“助推剂”,毫不夸张地说是从矛盾的夹缝中找寻到了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才能让我们这支队伍一直保持“先进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道矛盾是持续的、运动的,未来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所以在发展中我们要有“识道”的能力,发现阻碍我们“行道”中的矛盾,化解或利用矛盾才会真正让我们这个集体永葆青春和活力。这才符合老子所说的“道”。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