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有君子小人之分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9 浏览次数:次
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初看此章,不禁要问:怎么“儒”还有“君子”、“小人”之分?能称得上“儒”的人,应该是具备了一定道德修养的,不至于还会是“小人”吧。
其实,早期儒家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荀况就曾在著作中提到过。在《荀子·非十二子》篇中,荀子认为:“弟佗其冠,衶(zhòng)禅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荀子在文中所说的“贱儒”,相当于《论语》里所说的“小人儒”。荀子的大意是说:把帽子戴得歪歪斜斜的,说起话来却平淡无味,还要故意学着圣人禹、舜的样子,这是像子张这样的贱儒所为;衣冠穿得很整齐,神情很庄重,却装出谦虚的样子整日不说话,这是像子夏这样的贱儒所为;懒惰而又胆小怕事,没有廉耻之感却又贪吃贪喝,并且借口说君子本来就不用劳动,这是像子游这样的贱儒所为。
荀子为什么这样抨击“贱儒”呢?这牵扯到儒家流派之争。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在这些派别中,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力。荀子借用《论语》中“小人儒”的概念批判其他流派,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他们所信奉的学说理论,而是着力指责他们未能体现孔子儒学的真精神,批判他们对孔子儒学的歪曲和背离。保守地说,荀子的说法可能与孔子的本意有所差别,但对我们理解“君子儒”、“小人儒”还是有所帮助的。
明代著名的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界定了“君子儒”和“小人儒”:“君子儒”“其学道固犹夫人也,但其心专务为己,不求人知,理有未明,便着实去讲求,德有未修,便着实去体验,都只在自己身心上用力,而略无干禄为名之心”,而“小人儒”则是“其学道亦犹夫人也,但其心专是为人,不肯务实,知得一理,便要人称之以为知,行得一事便要人誉之以为能,都只在外面矫饰而无近里着己之学”。简单说,就是“君子儒”专心修己,而“小人儒”则是半桶水晃荡,致力于求名求利。
“君子儒”和“小人儒”之于世事如何?司马温公在《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这话什么意思呢?套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是左宗棠题卧龙岗诸葛草庐的诗,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左宗棠年青时即自称“亮白”,以诸葛亮自居,自视甚高。可“历古以来,书生戎马,而兵锋所指,东极于海,西尽天山,纵横轶荡,未有如宗棠者也”,确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亦为“君子儒”之所为。
“儒”而有君子小人之分,古今皆然。“君子儒”当然是极少数,不过不管是真成了“君子儒”还是装作自己是“君子儒”,最起码这是读书人应有的追求方向。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