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秋天三章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8-05-22   浏览次数:

      秋 意  秋,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凄凉和沧桑,其实正是这种凄凉、沧桑反倒为秋意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宁静和洒脱,会使人超然于思想之外。春夏秋冬,四时之气是不同的,春与秋的交替,日与月的相掩,我想只有经历过秋的生命才会日趋完美,这一定就是新生命的开始。  记得十几年前学 《黄帝内经》时,有一篇是专门讲述四时运气的。所谓天气地气乃寿命之根也。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西方人有极大的差异,西方文明的重心和起源在希腊,而这种源于大海并以其为摇篮的文化,理性是其昂然的旗帜。而构建在封闭的农业源头基础上的中华文明却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十分关切周围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而西方文明直至近现代似乎才考虑到这点。如果说前者是整体的,是宏观的,是通过一片森林认识一棵树木,那么后者却是相对独立的,是通过一棵树木去认识整片的森林。这种神秘的感性认识,在 《四气调神大论篇》里就有体现,如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秋之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就是说在秋气渐浓的时候,要神志内敛,心上平和,无尘无染,才能获得身心的愉悦。  秋天固然是冷清一些,但却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处于夏与冬的必经之路,这是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过程,比之于人,就像那些猖狂一时的邪恶最终会走向灭亡一样。但我想不论是东方人的宗教观也好,还是西方人推崇个人至上的论点也好,四季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印象本是相同的,如同对秋的感觉,他们原始的心灵概念一定是黄昏下残阳披身,斜风扑面。

  秋 雨  午夜的秋雨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突兀地降临。当它敲打着窗棂的时候,也就是在叩击着人们思想。蓄意的秋风秋雨连成条条丝线,贯穿着人们记忆深处丝丝的痕迹,即使简单的细节它也不会放过,都被丝毫不爽地笼罩在其中。多年前,我在上海客居了很长一段时间,苦熬过两个秋天。在我居所的窗外有一株硕大挺实的芭蕉树,宽大的芭蕉叶片时常透过窗子伸进屋来。每当秋雨到来的时候,叶片与紧密落下的雨滴相撞,如果是在深夜,我便常常一个人闭目聆听,思维也紧攀着这啪啪的急促雨声。时至今日,那种声响似乎还在耳畔不曾离去,时时缠绕着我。  秋风秋雨愁煞人。真不知这秋雨与人到底结下了什么样的情缘,见到它时,那些离群索居的人、庭院深深的人都会无故地升起淡淡地感伤。可能是缘于秋雨绵绵时的叶落飘零,也可能是缘于秋雨无尽中的山青云淡。不过。我在想,这些都是外在的,怎么会走进人们的心里去呢?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欲跨高楼旷远情,无端秋雨苦冥冥”,当一个人独自置身于危危高楼的时候,举目远眺,复杂的心境便油然而生,想要寄一缕相思之情啊,可是却无端地被染上了秋雨的凄苦,被楼头夜半的角声吹断,此时只有浮云淡淡遮掩着高远的秋月。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妇人秋怨时的低声悄语,真是悱恻缠绵啊!我不知道此时此情此景所思者何人,被思者又身在何处,我想一定会是深锁闺中的妇人,看到了空中南飞的大雁,在留恋着故地不忍离去,在思忖着远隔万水千山的人,连雁儿也思乡情切,你却为何独独杳无音信呢?  真得感激人类所拥有的语言和那些神秘的文字,才使得这样的沟通充满了生命的力度和深度。想来,那年月毕竟交通不发达,通信也不方便,即便一个简单的口信要捎到一个地方,花个一年半载也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倒让我庆幸起现代社会的优越来!

  秋 叶  秋来了,秋去了。在秋天还有一种景象吸引着我,就是那纷呈的落叶。  特别是当你与一片落叶面对的时候,细看一片淡黄的落叶在空中悠悠飘荡,这个过程应当是极慢且轻的,它大多时呈现的是一种曲线的方式,如同有一只轻灵、细腻的手在把持着它,不忍心见它离去。我不知道这种落是对生命之重的公然漠视和背叛,还是对造物者不满的逃避和渲泻,体现在每一个过程、每一瞬间的变动,我们都会感悟到人生的起伏跌宕。朋友说,不用观看所有的落叶,“一叶就足以惊秋”的,这个观点我十分赞同。一叶惊秋,这片落叶一定是树的灵魂,是秋的精髓,它的言说必定是一种大道。这片落叶在枝端饮垂露、沐风雨,这是一种生命之重,可它最终却交付与泥土作为归宿,零落入泥便又承接起地气的滋养。我想从枝间落下的整个过程中,这片惊秋的枝叶都是在以平常心来面对的吧!  什么是平常心呢?泰山崩于面前神态自若,这是一种平静的心态、无声的心态,看透了自我本来的面目、本来真我的心态!  是啊,还有什么会比秋天的一片落叶更能振奋人心的呢!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