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满旧俗 抢水祭车神蚕神
武当传说2017-04-24
资料图 抢水与祭车神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
-
海神妈祖姓林远祖为比干 历史上被敕封36次
武当传说2017-04-24
福建林氏宗亲不远千里运来的妈祖像 记者 陈亮/摄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这首歌曲传唱大江南北。也就是在这时候,不少北方人才知道,“Macao”原来是“妈祖”;在南方,她是拥有数亿信众的海神,香火延祀千年不绝,且深刻影响了中国古老的海洋文化。妈祖,原名林默娘。林氏族谱记载,林默娘是九牧六房林蕴第八世孙女,追根溯源,远祖…
-
七星官增寿延彭祖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
武当传说2017-04-24
桃花女破法斗周公 图片设计::亚麻戴 王晔,字日华,号南斋,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元代中后期。《录鬼簿》将其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类中,称他"体丰肥而善滑稽,能词章乐府,临风对月之际,所制工巧"。至正六年,他曾汇辑历代优语,自楚之优孟,至金代玳瑁头,集为一编,名曰《优戏录》。惜原书久佚,仅存杨维桢所作之序于《东维子文集》卷十一中。其子王绎,擅长绘画,见《南村辍耕录》。其剧作有《破阴阳八卦桃花女》、《卧龙岗》、《双卖…
-
民间娶媳妇为何“不走回头路”
武当传说2017-04-24
资料图 永年一带娶媳妇,规矩可多哩,“媒婆”、“通道路”、“不走回头路”、“撒喷花草料”、“挂肉”等等。这规矩是咋来的? 传说,周公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早早起来,总是背个筐拾粪,拾呀拾呀,天天如此。有一天,周公从地上拾起褡裢,从里面掏出一本“天书”。周公从打得了天书,本事就大了,能掐会算,懂得阴阳八卦,生死劫数。不管是谁家,不管是啥病,只要周公一看,很快就好了,看一个好一个。这样,周公的名气就大了,成了一位财主,家有…
-
民间蚕神祀俗 祛蚕崇养蚕猫
武当传说2017-04-24
逼鼠蚕猫 黄猫衔鼠 蚕神祀俗 祛蚕崇 祛蚕崇活动贯穿养蚕的全过程。第一蚕室要打扫干净,用手蘸石灰水在窗户上打几个指头向外的白手印,用石灰水在门前画一张弓,弓背向外,搭上三支向外待发的箭,这样蚕崇就不敢从门窗进入。第二,蚕室内挂一张空蚕匾,匾中斜贴一张正方形的红纸,从田里拔一棵带根的蚕豆苗和一把麦苗以红纸包束,再以麻绳系一把无柄的镰刀,将此三物一起挂在蚕室内。蚕上山后,将此三物放在山棚上,用以辟邪驱崇。第三,民间认为陈年…
-
中国道教造像艺术
武当传说2017-04-24
唐代石刻老君像 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道教造像是指造于庙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供奉神像大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以像设教”影响的结果。 道教造像、画像和碑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实证 在我国,所有的道观、庙堂及石窟等都设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事实上,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仅有神位或壁画。《陶隐居内传》中说:…
-
山东乡土艺人在莲子上画108个水浒人物
武当传说2017-04-24
在椭圆的莲子上绘人像需要耐心,耗神又耗力 彩绘水浒一百单八将是侯庆佩老人的代表作 长14米的水浒人物图凝聚了老侯8个月的心血 平日,老侯一直猫在简陋的工作室里潜心创作 几名年轻人慕名前来购买彩绘艺术作品 无人愿接衣钵,这让老侯很窝心 4月8日上午,一辆黑色商务车停在泰安市东平县城南头一间简陋的苇子顶土坯屋子前。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这还得从屋子的主人说起。其实,也谈不上是主人,他只是租住在这里,他叫侯庆佩,是一位对彩绘艺术狂热的乡…
-
苗王庙里供奉的是谁?
武当传说2017-04-24
榕江苗王庙里的苗王塑像(中)(王炳真摄) 苗族同胞在山东阳谷蚩尤冢前参加祭祀活动(李健摄) 修缮后的榕江苗王庙(王炳真摄) 被称为“苗族天下独一庙”的榕江苗王庙,看上去规模还不及中原一座普通寺庙。然而,苗王庙在海内外都有一定影响。长期以来,苗王庙里供奉的那个“身着苗服、赤足芒鞋”的苗王到底是谁,一直是个谜。 独一无二的苗王庙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城,有一座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苗王庙,被誉为“苗族天下独一…
-
古人致仕诗 多为表达“无为不争”
武当传说2017-04-24
老庄哲学为士人提供了精神的避风港 古代官员称退休为“致仕”,意即辞职归家,或叫告老还乡。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一般致仕年龄约为70岁,患疾则可提前。很多人会作致仕诗以表达各不相同的心境。 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这位孙太守表明了他告老还乡安度晚年的决心,坚…
-
中国灯具由食器转化 西汉皇宫盛行铜质宫灯
武当传说2017-04-24
牛灯 羊灯 西汉乃至整个汉代时期,铜质宫灯在皇宫非常盛行,且设计造型多样,惟妙惟肖。这件牛形缸灯颜色淡绿,形象似牛,耳下垂,腿矮小,造型生动。两角从背上两侧以圆管状向上竖立,并折曲会合为一,向下扩大呈覆碗状,作为“出烟管”。背中心有一圆洞,洞上置一带把圆灯盘,盘中有锥体,盘边缘设槽,用以放“挡风板”,防止被风吹熄。在点灯时,烟通过“烟管”,到达腹中,因而能保持室内清洁。腹右侧还有“剌庙牛灯四礼乐长监治”十字铭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