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 湖南有六处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27   浏览次数: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 湖南有六处

湖南六小洞天奇景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常常见到洞天、福地之名,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通达上天,神仙主治,众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福地”即谓“得福之地”,多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

洞天福地观念形成于东晋以前,早期道经《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十大洞天”、“福地志”。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将天下分为“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洞天福地具体名目则首先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647~735)所编《天地宫府图》,以及后来唐道士杜光庭(850~933)《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北宋道士李思聪《洞渊集》等书中。

湖南的福地洞天

湖南地处华中,道教文化渊源流长。全国“36小洞天”,湖南境内就有6处:即南岳衡山洞天、醴陵小沩山洞天、宁远九嶷山洞天、望城洞阳山洞天、辰溪大酉山洞天、桃源桃源山洞天;全国“72福地”中,湖南境内就有12处:即岳阳君山福地、郴州苏仙岭福地、长沙鹅羊山福地、岳麓山洞真墟福地(云麓宫)、南岳青玉坛福地、南岳光天坛福地、南岳洞灵源福地、桃源绿萝山福地、津市彰龙山福地、常德德山福地、新宁金城山福地、武冈云山福地。

本文主要依据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最早记叙,将唐宋以来湖南境内部分洞天福地位置、环境、名胜、特产、变迁、仙迹、道踪、宫观及近况,对照史籍作一浅显考证。并摘其它主要者作简要介绍。

第三小洞天南岳衡山朱陵太虚洞天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 湖南有六处

朱陵太虚洞天

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见张君房《云笈七签·洞天福地部》,下同):“第三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清光绪《衡山县志》:“水帘洞之源从紫盖峰来,流经山涧,汇入水潭,潭阔二三丈,深不可测。潭满而溢,遂为水帘。高二十余丈,石峭立如壁。” 按:第三洞天朱陵太虚洞天在湖南省南岳紫盖峰下水帘洞。 此处传说为朱陵大帝洞府。其实它不是洞,而是南岳一个最大最奇丽的瀑布。“水帘洞之奇”历来被誉为“南岳四绝”风光之一。历代题咏很多。水从石壁上奔涌直下,像垂帘一幅,银光四射,远在一、二里路以外,就能听到“雷声”,看到“白练”。瀑布石壁上刻有“夏雪睛雪”,形容水帘,恰到好处。水帘峭壁两叠石磴,其半腰一叠磴,水从上泻下,遇之而一折,再喷飞倾落直下,如帘幅中间拦腰一折,形成跳玉喷珠奇观。洞下有投龙潭,洞壁有30多处大小石刻。朱陵洞瀑布(水帘洞)周围旧时还有中宫、上清宫、九真观、九真降圣观以及招仙观,道众云集,高道辈出。1996年南岳区政府决定恢复水帘洞奇观,重现山水灵秀。南岳道教协会在此投入一千多万元巨资,重建朱陵宫。

第十三小洞天小沩山好生玄上洞天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 湖南有六处

小沩山洞——好生玄上天

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第十三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之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邱林治之。”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大围山好生上元洞天,三百里,在潭州醴陵县,傅天师所居石室仙坛。”宋欧阳修《玉仙登真观御书阁记》:“醴陵县东三十里,有宫曰登真。其前有山,世传仙人王乔炼药于此。”

按:第十三小洞天小沩山好生玄上洞天,在湖南省醴陵市王仙山。 醴陵在秦时,属长沙郡临湘县地。汉高后四年(前184),封长沙相越为醴陵侯,食邑六百户。东汉建武十三年左右置县,县治在今转步乡古城村中三洲。隋朝一度废县并入长沙。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县,属潭州。“县东大山”即今“王仙山”,即今醴陵市王仙镇管辖的王仙山,距今醴陵转步乡古城村中三洲(时醴陵县治)约20公里。王仙山称小沩山,又名大围山或首裨山。宋元之前,小沩山风景秀丽,众山环绕,泉清林茂,建有登真观,相传仙人花邱林、傅天师以及仙人王乔曾在此修真炼丹。唐开元间皇帝曾书六字赐之,宋太祖书“飞白”二字赐之。宋康定元年(1040),道士彭知一重建登真观,邀请当时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了《御书阁记》。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地理的变迁,当年的洞天和道观遗址已难寻觅。

第二十三小洞天九疑山朝真太虚洞天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 湖南有六处

九嶷山

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第二十三九嶷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九嶷山湘真太虚洞天三十里在道州延唐县。”《中国历史地名辞典》(1986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九嶷山,一作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秦始皇发五军攻南越,令一军守九疑之塞,即此。”

按:第二十三小洞天九疑山朝真太虚洞天,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 宁远自秦置县至今,先后更迭12次县名和1个侯国名。唐初更名唐兴县,天宝元年(792)更名延唐县。九疑山南接罗浮,北连衡岳,纵横两百余里。九疑山九峰矗立,互石连属,挺拔耸峻,竟秀争高。舜源居中,娥皇、女英、桂林、石城、石楼、杞林、箫韶、朱明八峰,如众星拱月,争相簇拥,护卫着舜源峰。九峰之外,群山莽莽,重峦叠翠,连绵起伏,如千帆竟发,奔腾而来,有万山朝九疑之势。舜源峰下有舜陵、舜庙;周围飞龙岩、紫霞岩、玉馆岩、无为洞、碧虚洞,相互映衬,联成一体,蔚为壮观。

九疑山为舜帝藏精之所,素以风光奇异、传说古老而驰名中外,令人神往。据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秦始皇、汉武帝曾遥祭九疑。秦汉以后立舜庙于九疑山,历代帝王遣官至祭。文人墨客登临题咏,蔡邕、司马迁、李白、元结、柳宗元、乐雷发、何绍基等留下众多翰墨。

九疑山也是历代道教活动中心。据明万历《九疑山志》载,西晋初已更置鲁女观,为宁远最早道观。晋安帝时(397)九疑山又建九灵观。至南朝萧齐和梁太清时,先后建无为观、黄庭观、羊仙观等。唐贞观建九疑观。宋建西贞观。至清末,全县有道观190座,道士、道姑600余人。民国时期,锋存道观164座。在九疑山活动的神仙名道有何侯、鲁妙典、羊权、仙女萼绿华、仙人严真青、郑安期、马明生等。

1956年舜庙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毛泽东主席写下“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著名诗篇。1984年,九疑山被列为湖南省自然保护区。

第二十四小洞天洞阳山洞隐明观洞天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 湖南有六处

浏阳洞阳山(今名黑麋峰)

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洞阳山洞阳隐观洞天百五十里在潭州长沙县。”

《湖南全省掌故备考》:“洞阳县西北,以洞向南而名,杜光庭福地记第二十四洞天,洞阳山名洞阳隐观之天,有潭水流入洞,石窟引光,沙石朗然。唐孙思邈炼丹处。昔浮邱公隐此。唐刘长卿有诗。”

按第二十四洞阳山洞隐明观洞天,在湖南省望城县桥驿镇黑糜峰。 20世纪90年代末批准建为黑糜峰森林公园。距长沙市区30公里。洞阳山,又名黑糜峰、黑石峰,山体由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冈岩构成,因山石近黑色而名黑石峰。山中曾有黑色鹿形动物叫糜而得名黑糜峰。自唐代以来号称“洞天福地。”

黑糜峰主峰海拔590.5米,登临绝顶,古城长沙,尽收眼底;朝赏日出,暮观落霞,令人心旷神怡。 黑糜峰久以人文鼎盛著称。唐司马承祯将其列入道教第二十四洞天福地。唐时在山顶建有道观,明万历四年(1576)改建成佛山黑糜古刹,唐高僧及书法家怀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民国行政院长谭延闿曾游历黑糜峰,至今墨迹犹存。据传吕洞宾曾入山修道,今有“寿”字石刻、洞宾崖等10多处吕仙遗迹,故道家称此山为“洞阳山”,还有刘仙姑梳妆台、司雨之神周公真人塑像等,旧志谓洞阳山为“仙灵之窟宅也”。

第二十六小洞天大酉山大酉华妙洞天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 湖南有六处

辰溪大酉山图

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大酉山大酉华妙洞天一百里在辰州界。”

清光绪《广湖南考古略》:“第二十六洞天大酉山周回一百里名大酉华妙之天在辰州。“大酉山在县西北,上有龙湫甚灵,祷雨即应,山巅有善卷墓。第二十六洞天周回百里,名大酉华妙之天。”

按:第二十六洞天大酉山大酉华妙洞天,在湖南省辰溪县潭湾镇大酉山,沅江南岸。 大酉山东麓山下,建有大酉观。大酉洞相传为周穆王藏书之处,也有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生藏书之地,又称藏书石室。相传明正统年间砍柴入室见书,告于县令,县令派人取之,书随风飘散。相传洞后有古善卷墓。大酉观因山而得名,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建。1986年坍塌。

以下第三十五小洞天,第十一福地,第二十一福地,二十二福地,二十三福地,二十四福地,二十五福地,二十六福地,四十六福地,四十八福地,五十三福地,六十八福地,六十九福地就不一一介绍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