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司马承祯所创五种修道阶次:五渐门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28   浏览次数:

司马承祯所创五种修道阶次:五渐门

唐代高道 司马承祯

简介

五渐门是道教唐代上清茅山宗宗师司马承祯提出的五种修道阶次。

一是斋戒,即只吃素食,沐浴净身,以达到收心人定的作用。二是安处,就是要深居静室,寡情少欲,除去事虑,使居住明暗适度,阴阳适中,达到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的目的。三是存想,即收心于内,凝神专一,全性养生。四是坐忘,即通过静坐而物我两忘,达到完全虚静的精神境界,忘掉恢弘宇宙与孑然一身的存在,与道冥合为一。五是神解,又称为“万法通神”.

前面修的四渐门分别是信解、闲解、慧解、定解,修炼至此,要夺天地造化之功,通关神明,成为神仙,长生不老,因此称为“神解”。

详解

此五种修道阶次,始为上清派道士所奉行,后广而渐大,《天隐子》中说;“《易》有渐卦,道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故设渐门”。其所提出的五渐修道阶次为:

①斋戒。指修道者首先要使身心洁净,节慎饮食,摩擦皮肤,调理形骸。如说:“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非汤浴去垢而已,盖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

②安处,就是要深居静室。寡情少欲,除去事虑,使居住明暗适度,阴阳适中,“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矣”。

③存想,指收心于内,凝神专一,全性养生,如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此存想之渐,学道之功平矣”。

④坐忘,指通过静功炼养使之物我两忘,达到完全虚空的精神境界“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忘掉恢宏宇宙与孑然一身的存在,与道冥合为一,则“渐次至五,神仙成矣”。

⑤神解,又名“万法通神”。所谓神者,即“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阴阳变通,天长地久”。认为前修四渐门分别为信解、闲解、慧解,定解,修炼至此,夺天地造化之功,通关神明,成为神仙,长生不老,因此称为“神解”。故“五渐门”又称为“五解门。

原文

斋戒章

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盖其法在节食调中,磨擦畅外者也。夫人禀五行之气,而食五行之物,实自胞胎有形已〖一本作“也”〗。呼吸精血,岂可去食而求〖一本此处有“其”〗长生!但世人不知休粮服气,是〖一本无“是”〗道家之〖一本无“之”〗权宜,非永绝粒食之谓也。故〖一本无“故”〗食之有斋戒者,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约〖一本作“身”〗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手常磨擦皮肤温热,去冷气,此所谓畅外也。久坐、久立、久劳役,皆宜戒也。手常摩擦皮肤温热,熨去冷气,此所谓畅外也。久坐、久立、久劳、久役皆宜戒,此是调理形骸之法,形坚则气全,是以斋戒为渐门之首矣。

安处章

何谓安处?曰:非华堂邃宇、重裀广榻之谓也。在乎南向而坐,东首而寝,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人之魂阳而魄阴,苟伤明暗〖一本作:伤于明暗〗,则病疾生焉。此所谓居处之室,尚使之然,况天地之气〖一本作:此所以居处之室,必使之能向天地之气〗,有〖一本作:若〗亢阳之攻肌,淫阴之侵体,岂可不防慎哉〖一本作:岂不伤哉〗!修养之渐,倘不法此,非安处之道。术〖一本作:故〗曰吾所居室,四边皆牎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则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曜。内以安其心,外以安其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明暗尚然,况太多事虑,太多情欲,岂能安其内外哉!故学道以安处为次。

存想章

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成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凡人目终日视他人。故心亦逐外走;心终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瞻〖一本作:视〗。营营浮光,未尝复照,奈何不病且夭耶?是以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成性存存,众妙之门。此存想之渐,学道之功半矣。

坐忘章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或问曰:何由得心不动?天隐子默而不答。又问:何由得形都泯?天隐子瞑而不视。或者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隐子果何人哉?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

神解章

斋戒谓之信解,安处谓之闲解,存想谓之慧解,坐忘谓之定解,信、闲、定、慧四门通神,谓之神解。夫神之为义,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阴阳变通,天地长久,兼三才而言谓之易〖系辞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齐万物而言谓之道德〖老子《道德经》是也〗,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释氏《法华》、《楞严》、《涅槃》皆一性〗。入于真如,归于无为〖《圆觉经》云:佛身有为,至于无为,佛化身不堕诸数皆一性〗。故天隐子生乎易中,死乎易中,动因万物,静因万物,邪由一性,贞由一性,是以生死动静邪贞,吾皆以神而解之。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通变化之曰神仙。故神仙之道有五,其渐学之门则一焉〖谓五渐终同归于仙矣,一本作:故神仙之道,同归一门〗。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