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道家养生功之易筋经(三):理论依据与习练要求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09   浏览次数:

文/吴晟

习练易筋经的理论依据

调和阴阳

道家养生功之易筋经(三):理论依据与习练要求

调和阴阳

《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调和二阳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调和之道,须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养生功锻炼入静后,则交感神经兴奋强度减弱,新陈代谢降低,高反应状态得以纠正,亢强的功能得以调整,起到抑阳扶阴的作用。

流通气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伴,贯通周身,熏濡百节,流通则生机正常,滞塞则淤结病生。流通之道有二:一是以形体动作促进气血流行,此即流水不腐的道理;二是以呼吸与意念来导引气的运行,此即养生功吐纳导气之术。二者均是通过气血流通而养生。

培补元气

人始生,先天之精源于父母,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藏于肾。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机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阴精,故而用练形采气等功法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

易筋经的习练要求

明理

易筋经由洗髓和易筋二功法组成,洗髓功即道家南宗说的上品丹法,练习时以神光返照全身,意念和身心一体,身心和宇宙相合,后天返先天。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静合道,使人身体的内在分子结构呈有序的健康态,即洗髓之功。

易筋即变易筋骨的训练,而膜则是皮肉、筋骨、脏腑间的膜状组织。动和静时都要做到肌肉的放松,肌肉放松则站功时筋骨支撑全身的间架,动功时以筋骨拉伸带动全身。在运动时以脊椎为中心,以骨为弓背,以筋为弓弦,以膜为辅助,做整体运动,让筋骨膜得到锻炼,即易筋之功。

道家养生功之易筋经(三):理论依据与习练要求

易筋经功夫以桩功为基础

练筋不练膜,则膜无所主;练膜不练筋,则膜无所依;练筋、练膜而不练气,则筋膜泥而不起;练气而不练筋膜,则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经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

故洗髓功和易筋功实为一体。只易筋无洗髓就成了简单的体操,洗髓功也以易筋功为基础,道家所谓练形养精也。

易筋经功夫以桩功为基础,盖桩功时全身筋骨膜支撑全身的间架,其外形不动,内则行洗髓之功。故习桩功最易入易筋洗髓功之门。

呼吸自然

习练功法时,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喘不滞。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而执著于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则会在与导引动作的匹配过程中产生“风”“喘”“气”三相,即呼吸中有声(风相),无声而鼻中涩滞(喘相),不声不滞而鼻翼扇动(气相)。这样,习练者不但不受益,反而会导致心烦意乱,动作难以松缓协调,影响健身效果。练习本功初期以自然呼吸为主。桩功久后,呼吸自然成整体呼吸,并与内气运动相呼应,是为真息。

用意不用力

道家养生功之易筋经(三):理论依据与习练要求

用意不用力,意念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

做本功时切勿用拙力,要求意念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即在习练中,以调身为主,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起到健体养生的作用。

道德为本

习练易筋经者,当以道德为本,凡事以让为先,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事来则应,事过则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在平时保持练功时的身心状态。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国道家养生功夫之易筋经》一书整理发布,作者吴晟,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