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道法自然 受箓和受戒是分开的吗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5   浏览次数:

文/万景元

现在我们一般将道教分为全真、正一两大派。全真道士受戒,正一道士受箓。好像戒和箓是两回事,截然不同样的。

道法自然 受箓和受戒是分开的吗

受戒(资料图 图源网络)

然而在历史上,事实并非如此。

一、道教受戒的传统历史悠久

道教受戒,并非起于王常月祖师。在全真派出现之前,道教即有受戒的传统。比如当年天师教人,就有《想尔九戒》,想尔戒主要是针对教民的基本规范。

后来道教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戒律。比如《四极明科》就是上清派戒律的代表。陶弘景祖师在《真诰》里多次提到,云“《四极明科》,高上禁重。”又云:“已闻高胜而故由豫,屡睹明科而释疑,遂罗垮上章,使臭染隐书,四极击鼓,三官寻妤。”

《四极明科》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规范道士的日常修行之外,还有对经文传授做了规范。《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记载《太上金虎符》云:“依《四极明科》,听使七百年中得传三人。”

不仅有针对人的,还有对鬼神世界的规范。所谓《四极明科》:“百二十条律,上检天真,中检飞仙,下治罪人。”其中有一条云:“受太清仙人之号,不勤典局,稽替王事,亏废真任,或泄露天科,传降非所,削真仙之箓,退充五岳都役主者二千四百年,随勤进号。”堪称后世《天坛玉格》之滥觞。

戒律,是教团发展到一定结果,用以规范整个教团人员行为的产物。主要目的是整顿教风,增加教团成员之间的认同。如果一个教团,戒律松弛,规矩涣散,势必将不利于教团的发展。所以祖师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关于道士参学程序,张万福真人在《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中就有介绍,说:“凡人初入法门,先受诸戒,以防患止罪。次佩符箓,制断妖精,保中神炁。”受戒排在了受箓之前,受戒是入道之初门。因为一个人要修道,首先要把人做好。而戒律的主要功能就是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品德。

《云笈七签·说戒部》中记载了很多戒律,比如《思微定志经》十戒,《妙林经》二十七戒,老君二十七戒、《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老君说五戒、《化胡经》十二戒、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等等。道藏中《太上洞玄灵宝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是灵宝派的戒律,《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是上清派的戒律。

二、受箓之时当授予相应之戒律

我们现在受箓和受戒是分开的,其实不然。

道法自然 受箓和受戒是分开的吗

受箓(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知道,箓是有等级的。比如盟威箓有二十四品,上清箓也有二十四品。后来各派符箓有合流之趋势,但是也是有等次的。先从盟威箓开始,接着是都功箓、灵宝箓、三皇箓、中盟箓、上清箓等等(以上次序和内容,每个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大致是如此的)。据《洞玄灵宝三师记》记载,唐朝高道应夷节的受法经历是,“年十五入天台,参正一。十七佩高玄紫虚。十八诣龙虎山系天师十八代孙(张)少任,受三品、大都功。二十四参灵宝真文、洞神洞玄之法。二十九进升玄。三十有二受上清大洞、回车毕道、紫文素带、籍地腾天之符。”也就是说,应夷节真人十五岁参学正一法,十七岁受高玄箓,十八岁受都功箓,二十四岁参学灵宝、洞神、洞玄法箓,三十二岁参受上清经箓。

受箓,并不仅仅是授予法箓而已的,还要传授相关的修行法诀,以及相应的戒律。法箓越高,戒律也越严格。张万福真人在《三洞众戒文》中说道:“今又依经箓出戒文,附诸法次,受法之日,随法转授,令道士诵习,防非止恶,以制六情……即始起心入道,受三归戒;箓生,五戒、八戒;在俗男女,无上十戒;新出家者,初真戒;正一弟子,七十二戒;男官、女官,老君百八十戒;清信弟子,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五千文金纽,太清阴阳戒;太上高玄法师,二十七戒;洞神,三道要言、五戒、十三戒、七百二十戒门;升玄内教,百二十九戒;灵宝初盟,闭塞六情戒;中盟,智慧上品大戒;大盟,三元百八十品戒;上清智慧观身二百大戒。”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戒文是跟随经箓而来的。受法之时,须受相关之戒律。主要目的是为了“防非止恶,以制六情”。随着法箓的加升,戒律也从五戒到十戒,再到七十二戒,百八十戒,二百大戒。

戒律就是禁忌,有些是规范道士的品德和行为,有些是修行上的禁忌。道士受得更高层次的法箓,修行也应该更进一步。对于新受的法箓,肯定有不了解的地方,所以需要受相关之戒律,以保证不触犯禁忌。比如修守一法的,勿抱婴儿,勿履殗秽等等。还有一些比如《女青鬼律》、《酆都黑律灵书》,主要是针对法官的禁忌。道士如果不知道这些禁忌,就容易冒犯神明,求福不成,反得罪过也。

道法自然 受箓和受戒是分开的吗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作者万景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