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研究利用好西域道教 助于新丝绸之路建设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6   浏览次数:

一 概述

“道家之术,杂而多端。”翻阅中国历史长卷,不难发现,道教的产生、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伦理、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生命力并非在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在文化上具有中华民族的深厚基础,蕴涵着许多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研究利用好西域道教 助于新丝绸之路建设

张骞出使西域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 西域道教研究的深远意义

这里,我们以“地缘道教”为视角,着重谈谈关于西域道教研究之深远意义。关于“西域”,它是中国史籍中的一个地理概念,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汉代以后对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含文有两种:广义指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史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有的还延伸至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但核心部分均为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狭义则专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本文采用狭文之说。

2.1 加强西域道教研究,具有正本清源,救偏补弊的学术意义

我国是“多族多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自秦汉以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宗教文化是西部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主要特征、标志和特号,并渗透到各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母广置疑,西域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西域是至今仅存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聚之地。中原中华文化是西域多元文化的灵魂主体,且瓜瓞绵绵。

就道教而言,据吐鲁番出土的文物推断,大约在5世纪前后西渡流沙,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并吸收时兴的佛教中的一些元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道教。目前,关于道教与西域,西域道教的源流、发展及其影响等相关研究只见零星几篇文章。如罗尚贤的《论道教的起源及其现代启示》一文指出道教起源于古代和田的大道之邦。还有王青的《论西域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等,表明西域道教研究已蹒跚起步。

因此,深入发掘西域道教文化资源,为论证西域自古属于中国的问题提供文物、文献佐证,具有正本清源,救偏补弊的开拓性的学术意义。

2.2 加强西域道教研究,挖掘、整合、利用传统文化,具有利于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经济建设。宗教文化产业是特殊的文化产业,它既是一种文化服务,又是一种文化产业。它是以宗教文化为本质和载体,经过整理、加工、生产、宣传、贸易和经营的文化产业,具有宗教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增值功能、文化服务功能和经济活动功能等特性。其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核心产业和周边有关联的文化产业,还包括属于宗教文化领域的宗教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如宗教文物、宗教艺术、宗教建筑、宗教文化活动、宗教文化社区、公共庙会庆典、民俗活动、宗数研究机构等。宗数文化的产业化就是顺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宗数文化中寻找契机,运用现代文化产业运作机制。把适应市场需求的宗教文化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提升宗教文化的经济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研究利用好西域道教 助于新丝绸之路建设

西域经济发展(资料图 图源网络)

(2)有利于政治建设。左宗棠说过:“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西域的战略价值异常重要,一是其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二是其由欧亚大陆位置所决定的地缘政治价值,三是由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和南洋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两大交通体系所奠定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枢纽地位。因此,解决西域民族与宗教问题,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开放度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是西域多元文化现代化转型与建构的题中应有之文。一方面,发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包括道教研究,强化少数民族的“国族”意识和公民身份,深化少数族裔“心向中原”的文化认同,淡化民族身份、宗教身份。另一方面,存信仰之异,求政治之同。开展宗教对话、交流,开展宗教比较研究,挖掘共通性和普世价值,促进民族共生和谐,为“文化戍边”、西部大开发和西域现代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3 有利于文化建设

道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由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滋养而成,在其长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化学、医学、养生、建筑等学科以及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习俗和民族凝聚力的培育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深刻的影响,且历久弥新。难怪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一定意义上,表明了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

2.4 有利于社会建设

首先,尊道贵德和功德成神。道教以宗教的方式实践其伦理思想,强调修道要“功行两全”,即内修性命,外行济世。道教尊“道”为最高信仰,并教导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至于“贵德”,道教以得道为“德”。修道者强调“以德为基”。立德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功德,其关健在于提高自我修养,遵守“道”的法则,保持内在修持和外在行为一致,这种品德修养原则自然有利于社会道德文化建设。

其次,生道合一。道教以生命为本位,主张乐生、重生、性命双修,以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为宗旨,高扬“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能动性,建构了独具特色的融生命信仰、生命哲学和生命科学于一体的养生学,提出“孝寿”等理念,弥补了儒家和佛家哲学的不足。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既贯注着热爱生命的激情,又显示了脚踏实地的不断试图超越生命极限的态度。道教重生思想的文化积淀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研究利用好西域道教 助于新丝绸之路建设

生道合一(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三,“齐同慈爱,异骨成亲”。老子《道德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种天道与善说,就充分体现了一种平等思想。道教在学道修仙的道路上,也是提倡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学道,人人都可以得道,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际关系上,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处,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

第四,看“济世度人”。在老子《道德经》中,提出了“天道自然的慈善观”。《太平经》中,提出了“财富均平的慈善观”。《度人经》中,提出了“慈爱和同的慈善观”。道数主张济世度人,强调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反对“智者”欺负“愚者”,“强者”欺负“弱者”,“少者”欺负“老者”,认为这是与“天心不同,故后必凶也”。这些正是现代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国家关系所需要的智慧和方法。

三 结论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加强道教研究,有利于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研究利用好西域道教 助于新丝绸之路建设

》2015年21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