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知识 > 道家养生 >

道家养生要义
栏目分类:道家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11   浏览次数:

  “道”的含义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但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大道产生于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于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

  老子在《道德经》中义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日大。”

  此即老子所说“大道”之出处,这个大道是“先天地生”,故为先天之道,这是老子之道;这个“道”与《周易》之“道”不同,《周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乃在先天大道之后出现,故其“道”乃为后天之道。中华道家修炼学所讲的,就是以后天之道为本,修证老子所云的先天“大道”。

  中华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长生久视、得道成真为最高追求。其他宗教均讲“道”,如佛教亦讲“菩提之道”、“成道”等,天主教和基督教亦讲“修道”、“道成肉身”等.伊斯兰教有“常道”、“中道”、“至道”等教义。不睢宗教,中国文化的各个不同方面,均有“道”的涵义存在,再如毛泽东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间正道是沧桑”等。

  以上这些有关“道”的说法,可能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但是,广而言之,天下的“道”只有一个,所以老子说“独立而不改。”俗语云:“条条大路通北京。”即是说“道无不在”,无所不通。

  经商有“生财之道”,企业有“经营之道”。健康有“卫生之道”,生活有“养生之道”,做人有“处世之道”,《庄子》甚至说“盗亦有道”,《阴符经》口:“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俗话说:“各有各的道。”可见这个“大道”与人生关系之密切。

  中华道家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之存在,好象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之存在一样。所以许多人生活之中,到处都有“道”的存在,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门古以来,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凡是历史上一切有作为的人物,也许他不知“道”为何物,或者也许不了解中华道家,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一定符合于大道。

  中国是一个“道”的国度,大而言之,即宇宙、天地、万物、人类,何处非道之所在。“大道”之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是无所不在。身为地球人,应当知道、明道、得道、守道。得道不失,乃可长存。

  老庄之道

  老子的学说,即《道德经》五千余言。《道德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华道家学派的正式形成。《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可见道家学说,原是一门兼容出世与人世的博大学术。

  《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发挥“道”和“德”两个名词的含义,用以论述宇宙本体和人生哲学及修养方法的原理。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世界万物皆由“道”和“德”的作用生化而来。因而老子之道,可以广泛运用于天地人生的各个方面,故此《道德经》又被称为“万经之祖”。当今世界上翻译最多的书籍,除了名列首位的《圣经》之外,第二位就是中华道家的圣典《道德经》,可见道家思想“微妙玄通”,无怪乎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道家的世纪。

  《道德经》对外用于治世,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内用于修身,就是个人的处世之道。后世之人,各有所取。政治家钻研其中的统治术,修炼家钻研其中的修养法,哲学家将其看作唯物论,文学家将其看作古体诗,清谈家将其看作玄谈,纵横家将其看作权谋。亦有人将其视为兵书,如唐王真撰《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现代人更将其视为经商理略,用于今日商战。

  在中华道家修炼学之中,主要把《道德经》作为修道的一部圣典。自从第一部炼丹经书《周易参同契》问世以来,历代丹经著述,莫不引用老子之旨以立说,成为老子思想的一大流派。北宋张紫阳《悟真篇》赞之日:“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神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肯定了《道德经》在修炼学上的圣典地位。

  庄子的学说,基本继承了老子思想。《史记·庄子传》说他:“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道家之言。”又说他作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明老子之术”。《庄子》书中所论大道,基本上和老子的思想一脉贯通。例如在《庄子》书中说:“道昭而不道。”这和《老子》书中所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和“道常无名”之旨,理出一致。但是庄子本人更加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这一点和老子《道德经》中“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的政治思想,有所区别。

  庄子的思想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充分发挥了老子所讲的“长生久视之道”,把“道”和“仙”二者合为一体,将得道成仙的人称为“真人”,并且描述了真人的种种超凡形象,成为后世修炼家所追求的“仙道合一”的神仙境界。如《庄子·逍遥游篇》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炁,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谷熟。”这是中华道家文献之中对于神仙的较早描写。此外,《庄子》书中多处提到了中华道家的修炼功夫,如《大宗师篇》中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书中所谈踵息、心斋、坐忘、听息、守一、缘督、导引等修真方术,为后世道家修炼法之张本。

  三元丹法

  三元丹法,指天元丹法、人元丹法和地元丹法,是道家修炼学三种主要的修炼途径。

  三元丹法,说法不一。一般说来,天元丹法和人元丹法属于内丹,地元丹法属于外丹。有人将道家修炼笼统地称为“内丹”,此说欠妥,因为修炼不光包括内丹,还有外丹等内容。

  对于三元丹法,古代修炼家为了有所区别,各予不同的名称如下:

  天元丹法,称为“大丹”,指清静修炼。如丘处机《大丹直指》,即属天元丹法。因为天元大丹以北方王重阳开创的道派为主要代表,因此又称为“北宗”。

  人元丹法,称为“金丹”,指阴阳修炼。如陈致虚《金丹大要》,即属此种丹法。因为人元金丹以南方张紫阳开创的道派为主要代表,因此又称为“南宗”。

  地元丹法,称为“神丹”,指外丹烧炼,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即属地元神丹。

  以上,只是就一般说法而言。不可讳言的是,三元丹法,其说不一,仅就地元丹法而言,就有天、地、人三元之分。尤其在三元丹法的含义上,由于道家修炼学自古以来多限于口传心授,一般人难测其奥,即使过去修炼家所撰丹经著述,亦往往是含而不露,借此说彼,造成很多人对此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甚至为盲师所误,坠入伪道!如不正本清源,必使道家修炼蒙受不白之冤,徒遭诽谤与误解,无从弘扬道家修炼学之真义。现在根据笔者修学所得,打破保守框框,将三元丹法之真义揭示于下:

  所谓天元丹法,就是指清静修炼而言。其修炼之道,讲究从性功人手,以性摄命,直至性命合一,大丹圆成。

  所谓人元丹法,就是指阴阳修炼而言。其修炼之道,讲究从命功人手,以命涵性,直至性命和合,大丹成就。这里所说的“阴阳”,是在身内,盲师误传为男女阴阳之事,历代祖师皆有批驳,认为是属伪道。

  地元丹法,就是指外丹而言。其修炼之道,乃是以金石草木,结合天时地利,烧炼成为人体可以服食之丹药,以求脱化体质,养命延龄。但须具备自身修炼之功,否则不可服用。蒙昧者不知,食之足可伤身夭寿。

  三元之道,法分三元,究其本质,原属一理。天元大丹之道,是以自身与虚空为一阴阳;人元之道,是以心肾二炁为一阴阳;地元之道,是以天地日月为一阴阳。阴阳合一,为我所持,则性命有主,而大丹可成。故道家修炼,俱如老子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是为妙道。

  现在道家修炼外丹的活动基本停止,仅仅成为学者们研究中国科技史和道教史的文化遗留物。但是道家奉为精粹的天元清静和人元阴阳两种修炼途径,即传统上所说的南宗和

  北宗丹法,依旧沿传不绝,成为中华道家修炼学之正脉。

  养生调摄

  养生调摄,指中华道家在日常生活之中所奉行的修身之道,大概包括立身处世、四时调摄、茶汤饮食、房事宜忌、情志调节等内容。

  在南齐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御女损益篇第六》中,论及房事宜忌说:“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生身则求度在仙位,生人则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则陷欲以为剧,何况妄施而废弃?损不觉多,故疲劳而命坠。天地有阴阳,阴阳人所贵,贵之合于道,但当慎无费。彭祖日: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苟能节宣其道,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暮食无饱;一月之忌,暮饮无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养之不复。终身之忌,暮须护炁。采女问彭祖日:人年六十,当闭精守一,为可尔否?彭祖日:不然!男不欲无女,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而大佳,然而万无一焉。有强欲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又欲令炁未感动阳道垂弱欲以御女者,先摇动令其强起,但徐徐接之,令得阴炁,阴炁推之,须臾自强。强而用之,务令迟速。精动而止,闭精缓息,瞑目偃卧,导引身体。”告诫人们在房事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

  如丘处机所撰《颐身集·摄生消息论》中《春季摄生消息》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养炁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肝,以养脾炁。……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炁。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炁弱骨疏,风冷易伤腠里,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可见其对于季节调摄的讲究,已经非常细致。

  丘处机在书中还有四句重要的道家养生口诀,读者可以记取,其诀为:“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即午后三至五点钟)后饭。”

  明代百岁道人冷谦起敬在《修龄要旨·起居调摄》中讲述养生之道说:“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笔者按:此处所云“先醒心后醒眼”之顺序,与陈抟祖师《睡答》中所传“先醒目后醒心”相左,各存其说可也),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披衣起坐,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咽、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顺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面宜多搓,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简默,皮肤宜常干沐。食饱徐行,摩脐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饱食发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中满。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身体常欲小劳,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运动故也。勿得久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炁,久视伤神,久听伤精。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气滞。著湿衣汗衣,令人生疮。夜膳勿饱,饮酒勿醉,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头勿向北卧,头边勿安火炉。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劳入房,虚损少子。触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临睡时调息咽津,叩齿鸣天鼓,先睡眼后睡心。侧曲而卧,脚直而伸。昼夜起卧,乐在其中矣。”

  中华道家在养生调摄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歌诀,早已和中华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千年流传,广为人知。如“口开神炁散,舌动是非生。”“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静处养炁,闹处炼神。”“生于何处,死于何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等等。

  养心之道

  养心,乃道家养生之旨。《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阳真人日:“人者,道之枢也”。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功夫,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玄中子言: 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乃:

  偏颇之心,养之使其正。

  邪恶之心,养之使其善。

  浮动之心,养之使其静。

  虚伪之心,养之使其真。

  贪婪之心,养之使其公。

  奸诈之心,养之使其良。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庄子日:“用心若镜,应物不伤”。心正则心明,心明则心安,心安则益寿。养生之道,求乎增寿延年,此可谓达。

  养性之道

  道家养生之法,其本在于养性。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吕洞宾日:“练命必先炼性,练精、练气、练神,均以此为枢机”。所以,道家的养性之要,就在于“清静无为”。因而,“性命双修”,乃以养性为首要。养性,乃求之于静与定。道教道祖老子,乃以养性而得寿。《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日:“老子百有余岁,或日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得寿也”。可见,养生之道,首在养性,《周易参同契》云:“将欲养性延命却期”。所以养性与养生,益养与延命,乃相依相成。玄中子言:

  养生之本,以养性为首。乃:

  节房事而养性,养之在精。

  忍怒怨而养性,养之在气。

  顺百事而养性,养之在神。

  绝忧虑而养性,养之在心。

  劳筋骨而养性,养之在形。

  修品德而养性,养之在命。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精、气、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养性而至“清静无为”之境,寿可增矣。

  养神之道

  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玄中子言:

  养生之要养神为贵。乃:

  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和顺气息,养神之基。

  修养性情,养神之源。

  端正心地,养神之根。

  节制七情,养神之道。

  强健体魄,养神之法。

  玄中子言:道家养生之道,求之于“清静无为”。乃清其心,寡其欲,静其神,安其形,固其精,养其气。善于养神,应习气凝神,若养之有素,心神凝一,养生增寿之益,必然孕育其中。

  道家养生延寿之法,在于修行“致虚极,守静笃”,“清静无为”之道,而达到此一境界,心与性,心与神,神与精气,神与身形,则须务实于修身心而养性,习练于精气神而合一。互为其根,互为其养,方生成于养生之道。

  中医针药

  自古以来,医道两家密不可分,故有“医道同源”、“医道通仙道”之说。

  中华道家认为:“未学道,先学医”,意思是说,想要学习修道,首先必须以医学作为基础。因为从事丹法修炼,应当明白人体内部的经脉穴窍、气血运行、脏腑生理、阴阳生克等等,才不致于盲修瞎炼。学医对于修道人来讲,至少有以下七大利益:

  1.未曾学道,先须学医。这一点前面讲了。

  2.擅医可以救死扶伤,是积功培德的一大途径。

  3.学医能够谋生,以解决修道的生活问题。

  4.行医可以积财,以解决修道四要素之中“财”的问题,所谓“无财不养道”。

  5.自身功修不当或有痼疾,妨碍炼养。懂得医药就可以自行调治,经云“法药相助”是也。

  6.习学医术,纵使修道不成,亦不致迁延岁月,蹉跎今生。尚可行医培德,益人利己,以待来世。

  7.医学是弘道的方便法门,可以获得群众的支持。所谓“道不离俗”。

  自古以来,中华道家历史上出现的不少高真,都是大名医。如东晋时期的抱朴子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南宋的马丹阳、明代的张景岳、明末清初的付清主等等。由于中华道家历来对于中医学的重视,《道藏》里面搜集了一些古代中医典籍,弥足珍贵。

  中医所用的药物,除了治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保命延龄。延龄药物的研治,来源于古代方士的“服食”。服食,又称“服饵”,即通过服食药物,安神益炁,坚固形体,以保障自身的功修。后来的中华道家人士保留了这一传统,坚持对于服食药饵进行研究,在此方面创造了有益的成果。这一课题,对于当今社会的群众健康,仍有相当作用。

  中医的针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俗话说:“一针二拿三吃药”,针灸疗法十分简便易行,疗效迅速,治病如同立竿见影,所谓:“一根银针治百病”,特别对于修炼人来讲,较为实用。道教七真祖师之中的马丹阳,即擅长针灸,现在留传的“马丹阳十二针”,就很有名。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针法,虽然取穴只有十几个,但是以少胜多,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

  内家拳法

  内家拳法,源于中华道家,武术界向有“武道同源”、“拳道合一”之说。真正内家拳法的精髓,其实和修道理法相通。修炼在于自己身心性命之圆满,内家拳法讲究“养灵根而静心者,道艺也。”“用于人者十之一二,用于己者十之七八。”求其要妙,皆归之于大道一途。故日以道为体,以拳为用,以道悟拳,以拳证道,这就是拳法与修炼的内在关系。

  一般来说,太极拳、武当拳、武当剑、形意拳、八卦掌、大成拳等,都是公认的内家拳。这些拳法流传至今,虽然得其真义者甚少,有些较其本来面目有所变化,但是根据已往前辈留下的拳谱,以及传统的拳法拳理,可知内家拳法的根本理论,来自中华道家的哲学和修炼学说。

  内家拳法讲究“柔”、“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快慢,等等,这些理法,来自《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和“以少胜多”、“大小多少”等中华道家哲理。内家拳法注重锻炼腰肾和丹田,乃元炁(命)之所在;注重修养心性和清静,乃元神(性)之所系。故此内家拳法之道,实即性命双修之学。又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理不通,法不精”等拳理,皆属中华道家原则。拳法与丹道,殊途而同归,道本一理,法无二致。试看炉火纯青的内家拳法大师,无一不是熟谙中华道家之学。如果没有“道”的证悟,内家工夫绝难出神人化。其实内家拳法本身,就是修炼。内家拳法的上层工夫,所炼的是无形的“炁”和“意”,这就是“大道无形”的境界,拳归于道,道融于拳。拳道合一,并非虚言。

  中华道家修炼,根本原则以“守中”为要,偏动或是偏静,皆不合乎大道本体。故不可执着于一味死静,或一味死动,均非修炼良方。有的人一辈子专习打坐,甚至只坐不卧(号称“不倒丹”),到了晚年,身体就容易落下毛病,腰腿不灵便,出现痼疾等等;有些人只炼动功,不养静功,性情容易暴躁,心地难以操持,极易损折寿命,难得延年。这些都是过去修行人留下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当努力避免。所以应当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静为主,而辅之以动。内家拳法之锻炼,其实就是修炼之动功,可使修道人终身受益。

  当初张三丰祖师开创太极拳法,就是为了弥补打坐修炼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过去为了住山修炼御防土匪野兽的实际需要。同时对于修炼的内在关系来讲,操习内家拳法可以强身、化欲、行炁、养性。炼拳可以强身,身强自然念少,念少自然寡欲,修炼也变得自如。打坐若是念起难消,通过松静自如的内家拳法锻炼,自然气血调畅,万念捐消。因此,修炼、习拳二者兼而行之,乃修持之妙方。可知内家拳法,也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一项必修功课,不宜忽略。

  中华道家修炼学十大宗旨

  中华道家修炼,源远流长。据《庄子》载传自“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经过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从中华道家到道教,虽其形式有所变异,其修道内涵却沿袭相传,经过历代修炼人士的实修实证,不断完善其学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家修炼学。自成体系,沿传不绝。为了帮助同志们理解中华道家修炼真义,今就其基本宗旨,归纳言之,为以下十条:

  修道养德,内功外行。

  修道为内在修炼,即内功;养德为外在行持,即外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修炼的进步,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高尚的德行,同样也会带来修炼功夫的精进。反之,若德行不足,则与道无缘。昔秦皇、汉武贵为天子,毕生求仙,终不可得;而陈泥丸真人成道之前,不过是一个箍桶匠。可知修炼之道,不在贫富贵贱,道家所谓“炼药无拘富与贫”,关键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德,故“道不妄传”,修炼家云:“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至人。”对于修炼者来说,首先必须广立功行,方成大道。经云:“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欲成天仙者,须立一千三百善。”

  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

  道门以“道、经、师”为三宝,认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因道所以立经,因经所以明道。”

  道,即修道,指以自身功修,参悟大道。

  经,即读经,阅读祖师著作,印证已修。

  师,即师传,须要真师传授,指明道要。真师指有真正实修功夫的明师,所谓“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以上三者,是对个人内修而言。平时做功德,仍不可少。

  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修炼之道,师法自然。“自然”之义约有两层:

  其一,自然而然,不假人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强加个人意志,反害功修。故须顺天行事,天人合发,《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方合大道本体。

  其二,因人而异,效验不一。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悟性(即理解能力)各异,即使师传相同,其内修之效验也不会完全一致。

  如何才能做到合乎自然,要妙在于一个字——静,《阴符经》曰:“自然之道静”,故静者得之。

  自行修炼,无量度人。

  丹道修炼,主张“自度度人”。首先要求个人潜心修炼,功成道备之后,就要显迹于世,广度有缘。一人行修,众生受益。否则徒求自了,带道飞升,于世无功,必遭天谴。《道藏》中《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所谓“无量度人”,就是最大程度地、无私地度化与道有缘的人。

  昔钟离老祖度化吕祖之时,曾问:尔欲何日成道?吕祖答云:吾欲度尽众生,而后成道!此等胸怀,方是修中华道家风。

  至道不繁,守中为要。

  大道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老子》日:“少则得,多则惑。”《黄庭经》云:“至道不繁”。繁杂无绪,皆为道末,令人不得要领,故尔道家不取。修炼之学,是质而精的东西,以少胜多,直指大道。《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盖愈趋简单,愈近大道。司马谈论道家要旨说:“指约而易操,事少功多。”颇合修炼宗旨。

  修炼以“守中”为要,《老子》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庄子》云:“得其环,以应无穷。”太过不及,阴阳偏盛,均易伤丹,故守中为要,这就是真火候。

  仙道贵实,理诀并重。

  中华道家修炼,贵在真修实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行一步有一步之效验。而且时刻不离人体本身,离开人之本身,则所谈一切皆假,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中华历代修真祖师,皆以自己的身心作为试验品,进行人天奥秘的可贵探索。他们留下的修炼著述,都是通过自身验证得出的结论,是“知行合一”的东西。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认识这些东西,而不用自己的身心去实际体验,只知望文生义,就不会真正明白其中含义,容易堕入片面空谈;《老子》说:“以身观身”,只有以自己的实际功修,与古代修炼家的著作互相对照验证,才能明白其真实含义。

  再则修炼之时,如果只求法诀传授,而不参悟道家学理,则容易盲修瞎炼,不知何所是从,就会脱离大道,误入岐途。所以中华道家强调“理诀并重”,必须认真研悟道家学理,又要实际验证修炼口诀,两者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人于大道之门,与道为一,悟道成真。

  和光同尘,借假修真。

  中华道家义理,本不局限于出世,亦不局限于人世,而是以一种超越世俗的旷达精神,和光同尘,借假修真。磨炼个人的性情,精修个人的品德,培补个人的丹基,增益个人的道修。

  中华道家修士,提倡“大隐居尘”,就是在尘世中磨炼自己;待等功夫修到一定层次,丹基已成,需要大静,再人山林。葛洪《抱朴子》日:“大隐隐于闹市。”“上士得道于三军。”《悟真篇》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

  和光同尘与同流合污,二者之不同,从外表无以分别,就在内里有道与无道之分别。

  性命双修,长生为基。

  性者理也、心也、神也、意也、德也;命者法也、息也、炁也、形也、功也。中华道家修炼,注重性命双修。既要涵养个人的心性,使之光明;又要坚固个人的形体,使之长存。并且以长生作为基础,长生之道,其理有三:

  其一,倘道果未成,肉身先坏,则今生了道,毫无指望。故须先证长生,坚固肉体,保住资本,而后方有今世修成之希望。

  其二,倘无一定命功,对付个人的肉体,则难以克制自己的心念,修功难臻大成。

  其三,中华道家以修今世为本,最讲现实,首先证得长生,今世即享仙果,何必待到他生后世。

  所以,只有首先证得长生,才能充分保障个人的修炼,使人生更加圆满。把有限的生命溶化到无尽的宇宙运化之中,去体会生命的常在,这就是道家所追求的“长生久视”最高境界。

  男女平等,女丹为捷。

  大道面前,人人平等。中华道家认为不分男女,皆可修证道果,所谓“修仙不问男和女”,故无男尊女卑之别。

  而且女子做功,一般来说快于男子。因为从命理而言,女子“性”(心宫)与“命”(丹田)的距离较近;从性理而言,“男动女静”。故丹书云:“男子修行十年可成,女子修行三年可成。”“男子伏炁三年,女子一年可伏。”

  当然由于各人素质,并不准定十年或者三年。男子丹法和女子丹法,下手命功各不相同,故有差别。命功完成之后,即男子“降白虎”(闭阳关)、女子“斩赤龙”(断月经)功成,往上的功夫,俱皆相同。至于最终成就,则无高下之分。

  长生住世,我命由我。

  中华道家修炼认为,人之天年(正常寿命)为一百二十岁至一百八十岁,与现代科学观点相符,六十岁的人在这里不过是小孩子。认为通过修炼之道,每个人都可以尽其天年,活到一百多岁。而且如同薪尽添柴一样,还可以运用修炼接命之术,把生命延续下去,长生住世,肉体成仙,做一个不受命运摆布的“活神仙”。等到在人间住腻了,然后可以到天上的仙境去,《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

  中华道家修今世的“活神仙”观点,一是要人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好生、乐生、尊生、贵生,对现实生活充满信心;二是通过修炼,达到尽其天年,乃至长生久视,去而上仙,不受命运的摆布,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中华道家修炼学的阶次

  中华丹道修炼,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层阶次。下面作以简要介绍:

  筑基炼己

  筑基炼己阶段,天元丹法称为“筑基”,人元丹法称为“炼己”,其实均为筑基之义。此步功夫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的阶段,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工作。筑基的程度越深,往上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此步功夫的方法一般包括止念、人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因为老师传授不同而略有差异。筑基的作用是为了补足精悉神三宝之亏损,为修炼内丹作好药物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初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延年益寿之效果,享受现实的人生。

  炼精化炁

  炼精化炁,是将自身元精化为阳炁,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人丹田,使得神炁合一,又称“小周天”。采炼日久,可以炼丹。此步功夫主要针对中老年人说法,补足后天亏损,达到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目的。

  炼炁化神

  炼炁化神,是在返还童体之后,周身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俱通,又称为“大周天”。此时人身之炁进一步与天地之炁相合,天人感应,而后采取太虚中先天之一炁,配合自己元神而修炼之。使得神炁抟结,结胎于中下二田之间,和合凝集,以养大丹。丹书云:“金丹一粒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此时阳神成就,可证肉体长生。性命合一,进入混沌,如同胞胎婴儿,称为返老还童。

  炼神还虚

  经过炼精化炁的阶段之后,即由肉体修炼(又称仙功)转入精神修炼(又称道功),进一步涵养自己阳神,使其归于虚无,又谓之“真空炼形”。是为返童还婴。此步功夫,可以达到阳神出窍,谓之“出神”。

  炼虚合道

  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进一步将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出现“百千万亿化身”。即《庄子》所云:“上与宇宙同体”是也。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谓返虚合道,功成道备。

  中华道家修炼学的品位

  中华道家对于修炼有成的人物,称为“真人”、“仙人”或“仙真”,俗称“神仙”。根据修炼品位之不同,将仙分为五等,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五种品位的分别如下:

  鬼仙品位

  鬼仙,指仅仅限于基础的性功修炼,未得命功口诀或者命功无成的人物。修证之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人顽空。及至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阴神属于清灵之鬼,而非纯阳之仙,故名之为“鬼仙”,丹经又认为“名为仙,其实鬼。”而将其称为“灵鬼”。有人修炼之时,年事已高,肉体衰朽,或者环境困难,无从保障,今生修成,已不可能,乃用此法,可出阴神,以为下世继续修证,亦属鬼仙。这种方法包括投胎、夺舍、借尸、转世等,又称为“末后一着”。鬼仙品位,为修炼之最下成。

  人仙品位

  人仙品位,是在完成炼精化炁的功夫之后,返老还童,肉体坚固,必然长寿,称为人仙。又且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益寿延龄,亦日“人仙”。其方法有绝谷、忘情、纳津、吐纳、持静、持戒、存想、采日精月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道法道功,如能信心苦志,坚守不移,足以保命固形,安乐延年,而可成就人仙之果。人仙虽能证到肉体长寿,但是有形之躯最终必坏,故为修炼之下成。

  地仙品位

  地仙品位,较人仙更进一步,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之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在丹道修炼的阶次之中,特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地仙尚未能出阴神,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因而没有冲举变化的能力。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增无量,高出人仙一筹。但是离开地面,仍是一步而不能行,故名地仙,为修炼之中成。

  神仙品位

  神仙品位,在修炼之中指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的阶段,丹道上已进入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神仙是在地仙的层次上进一步用功,炼形为炁,胎仙白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即在修至地仙层次之后,再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轻清之炁;纯阳之体,尽为神通万化。神仙在地仙之上,为修炼之上成。

  天仙品位

  天仙品位,又称“金仙”或“大罗天仙”。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丹道指炼虚合道的大成阶段。由神仙品位,用功不已,至于大定,炼至圆满,神光普照,化身万千。此时元神遍乎宇宙,毫光普照大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所谓:“天地坏时,这个不坏。”此乃长生久视之不灭元神,谓之天仙。天仙为修炼之最上乘。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16 中国道家养生网 版权所有      道医概论 | 道医人物 | 道医典籍 | 草药 | 疗法 | 武当道医 |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养生知识 武当特产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