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知识 > 道家养生 >

养生的关键在养德
栏目分类:道家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12   浏览次数:

  辟谷,是一种古代道家创造的在特定的时间内禁食而只喝水的修炼方法。这种方法在当今普通民众中得到推广与运用,在减肥、养生、治疗等方面效果显著。当代在欧美日流行的禁食疗法与中国的辟谷极为相似。笔者在2011年上半年辟谷3次,第一次15天,第二次15天,第三次21天,达到了减肥、养生、治疗的综合效果。现将自己了解的辟谷方法与亲身体验概述如下。

  辟谷的方法与准备

  辟谷的分类 按服食方法分类,分为服气辟谷(服食空气,从空气中获取能量)和服药辟谷(服食药物以代替谷物,获得能量);按辟谷程度分类,分为全辟(除饮水外,不食任何食物)和半辟(可食用少量瓜果);按辟谷时间分类,分为短期辟谷(断谷不食3-7天)、中期辟谷(8-14天)和长期辟谷(断谷不食15天以上);按辟谷的意识状态分类,分为意念辟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都可自主预定)和自然辟谷(练功者练功到达一定境界后,生理上自发产生的辟谷)。

  辟谷时间的选择 就季节而言,辟谷最好在春季与秋季举行,气温适中。但这不是绝对的,身体好的人,有辟谷经验的人,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可以辟谷。就周期而言,长期辟谷的周期,一年进行二次到四次比较好。出于治病的目的,辟谷次数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短期辟谷,比如3天不食,每月都可以有一次。就单次辟谷的时间而言,一次全辟的时间,或者7天,或者14天,或者21天,一般是7天的倍数。多于21天的全辟,难度比较大,多是有修炼功底的人才能做到。一次半辟的时间,可以7天,或17天,或27天,甚至于一二个月或者半年,都可以做到。辟谷时间的长短还要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首次辟谷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从短期、半辟开始,随着服气功夫的提高和辟谷经验的积累,再逐步延长辟谷时间和提高辟谷层次。

  辟谷地点的选择 首先,最好在远离城市的有山有水的地方,那里空气好,有天然泉水,食物无污染。其次,大地与人体一样,是有经络穴位的。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大地的穴位,是地气好的地方。在那里修炼,可以事半功倍。最后,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功友一起辟谷会更好,因为修炼的人多了,那里的气场就会得到强化。辟谷期间最好少接触不支持辟谷的人,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和讥笑会带来极大的干扰。

  辟谷的准备工作 在心理准备方面,要消除心理障碍,相信辟谷对人体有益无害。辟谷必须在充分理解、心甘情愿的状态下进行。在身体准备方面,辟谷尽量在身体状态比较好的时候进行,这样心情舒畅,有自信心。在物质准备方面,全辟只用准备泉水与少量的蜂蜜。半辟可准备一些干果或水果。还要准备宽松的衣服裤子。另外,对于大多数初学辟谷的人来说,必须请有经验的人来指导帮助。

  辟谷中的几个现象 首先是体重下降,开始一周降得特别厉害,此后会平稳一些。减的是人体多余的脂肪、肌肉与蛋白质,转化为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其次是辟谷会导致身体排毒,排毒的结果是出现异味或臭味。最后是身体某些部位会疼痛,这是气冲病灶的反应。真气在全身运行,运行之处,消灭病毒与邪气,强身健体。

  辟谷的结束与复食 一般说来,辟谷期间一直不感到饥饿。到了一定时间,出现明显的强烈的饥饿感,往往就是结束辟谷的时机。在辟谷结束后,应逐渐恢复饮食。复食的原则是,由稀到干,由少到多,由素到荤。

  辟谷生活的一天

  下面介绍2011年春季我在四川泸州大山里辟谷生活的一天,使初学者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清晨练功

  早上5点半醒来,感到双脚发冷。已辟谷断食多日,全身发冷,尤其是脚。脱掉内衣,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开始练“推血入宫”。第一式是左手中指按会阴穴,右手在小腹部按摩。第二式是右手中指按会阴穴,左手在下腹与上腹之间直线按摩。一共八式,用于提高肾气。

  起床后喝阴阳水,即一杯水中一半是冷的生泉水,一半是热的暖瓶里的烧开了的泉水。连喝两杯,然后出门下5层楼,去爬山。

  6点半了,山路很陡,慢慢地走,走十多个台阶休息一会儿。没有饿的感觉,却有乏力与头晕的感觉。爬了100米以上,在一个空间较大的地方站住,大约7点钟,向着东方,开始练服气功。

  太阳升起之前,修炼一个小时。前半部分是服气功,半个小时,包括起功、拉气、搂气、涌气、收气、按摩、拍体、收功等。后半部分是站桩,半个小时,双脚站马步,两臂抬起平胸,手掌张开向内,整个人像立起的乌龟。

  练完1个小时之后,8点左右,太阳出来,光线不是很强,正好双眼正视太阳,从阳光中获取能量,这也是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眼前是一片松林,要把松树的精气吸入体内,张口到最大,猛的吸气并将气咽下,连续做多次,直到感到一股热流进入体内为止。

  下山腿发抖,也发软,要慢慢地下,走一半的时候休息一次。山脚下有山泉水管,用塑料桶装满泉水,提着回家。饮水后躺在床上休息,经常会睡着一两个小时,起床后精力充沛。

  白天的生活

  辟谷期间,工作照常。我的工作是写作,所以起床后开始写作。先写修炼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修炼生活及其各种体验。比如作梦也是日记中的内容,因为梦是潜意识的反映。来泸州4天后,我做了一个艳梦,这是地气补肾的标志,我决定从艳梦的那一天开始辟谷,果然效果不错。

  修炼日记写完后,写一本专著。在辟谷期间写作,头脑清醒,灵感频出,每天可以写几千字,进度可观。

  中午虽然不吃午饭,但却按时进行午睡,时间是12点到14点。14点到16点看书读报,如果有朋友来就聊天。16点开始走路。最初一周,我走路有劲,每天走5公里左右,一路走一路唱歌,心情特别愉快。第二周体力不行了,走路太累,于是就取消了下午走路与早上的爬山,全天就呆在家里。在家里,下蹲起来时会头晕,这属于正常情况,要避免起身太快。身体有些轻飘飘的,也属于正常,因为已经多天没吃东西了。

  辟谷期间应该减少社交,有时遇上也不可逃避。辟谷第14天的时候,我的两个博士生从武汉大学来看我,我的朋友陈建民中医晚上请两位吃火锅。我乘公交车到半小时车程以外的餐馆与他们相见。我坐在火锅边,一点也不馋,一点也不饿,还能与他们一起高谈阔论。

  每天6点左右,我在室内散步,一边散步一边与自己的胃肠对话。西方有教授著书说,人除了有头脑外,还有腹脑。腹部有类似于头脑的神经中枢与记忆细胞,它们的数量与质量不亚于头脑。绝大多数人的腹脑是昏迷与浑噩状态,辟谷可以让腹脑醒过来。我在辟谷中体会到,腹脑醒过来以后,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愿望,辟谷者要善于倾听与交流。辟谷前,我每次饭前都特别饥饿,吃很多,吃完后头昏眼花,如同醉酒,此现象称为醉饭。辟谷后,每次吃饭,吃到七八成饱的时候,腹脑会对我说,差不多了,于是我就不再进食。再比如,过去我特别钟爱大肉大鱼,辟谷后不想吃了,逐渐想吃素,这也是腹脑的智慧。

  晚上打坐

  晚上7点钟一边看电视一边打坐,这是个方便法门,不能算正式打坐。晚上9点开始上床正式打坐,关门关灯,减少信息与干扰。我打坐不单盘,也不双盘,而是两腿自然交叉,称为散盘。佛教要求单盘,最终达到双盘。道教提倡自然,怎样觉得自然放松就怎样坐,散盘者多。

  我打坐已坚持许多年了,时间一个小时。最初学打坐,是跟台湾国学大师张尚德学的,此人曾任台湾“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后来创办达摩书院并任院长。1997年他到武汉大学宗教学系访问,要求到黄梅五祖寺参访,我开车送他去,并与他住一个房间。那个期间,他教我打坐,是禅宗系的,学会后我坚持了很多年。

  2007年,我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真气修炼班,是由甘肃著名中医李少波办的。每天打坐,打通小周天,进行内丹修炼。这个期间,我开始按道教方法系打坐,坚持到现在。

  打坐会让人入静,有打坐经验的人可以很快入静,进入一个另外的空间,一个另外的境界。对辟谷者的要求,第一条要静,心静了,辟谷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人在辟谷,心在功名利禄、股票涨跌、升官发财上,那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心分离,辟谷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我每天打坐,几分钟就可以入静。10分钟后,有一种升腾感,好像自己的身体离开了床,慢慢地浮起来。30分钟之后,觉得身边的人、事、物,都远离了自己。平时觉得很大的事,现在都觉得微不足道,这就是超越感,超越现实而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状态。

  辟谷的效果

  道是天地人物的原始母亲,它的固态与显态是天地人物,属于显物质与显能量;它的气态与隐态就是虚空,属于暗物质与暗能量。打坐者入静后的境界,是超越了自身的固态显态,进入气态隐态,与虚空融合了,回到了原始母亲大道的怀中。原始母亲大道用母爱温暖了游子疲惫的身心,为你注入新鲜的精气神。强大的精气神在人体内旋荡,有肥去肥,有滞去滞,有病去病,无所不往,所向披靡。

  以上是我对辟谷方法的体验,经科学检验证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辟谷前,我有四高,除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以外,还存在白细胞高的病态。正常人的白细胞指标在3000到10000之间,我最高达到过130000。辟谷前,我的白细胞25000。第一次辟谷后,降为15000。第二次辟谷后,降为14000。第三次辟谷后,降为9000,已进入正常指标。辟谷前血糖指标10.8,三次辟谷后降为7.4,已接近正常。辟谷前血压指标90-142,偏高,辟谷后降为70-120,完全正常。辟谷前血脂偏高,后恢复到正常。辟谷属于自然疗法与自我疗法,我个人从中获益匪浅,发愿要将这一优秀的中国道教养生法推广,故而写成此文,但愿能够帮助辟谷的初学者。

  (文/宫哲兵,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16 中国道家养生网 版权所有      道医概论 | 道医人物 | 道医典籍 | 草药 | 疗法 | 武当道医 |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养生知识 武当特产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