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十二经络的关系
栏目分类:道家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12 浏览次数:次
据说药王孙思邈活了102岁,在那样的时代,这么高寿,秘诀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药王孙思邈百岁时还心身健康,能著述立说。能保证他“天年”百岁,是因为有他一套心身调理方法,其中,也包括睡眠健康的丰富思想。
确实,睡眠卫生方面,孙思邈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说: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眠勿歌咏,不详起。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上加油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人即耳聋。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厚,喜成癣,或作面风。冬夜勿复其头,得长寿。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人每见十步直墙,勿顺墙卧,风利吹人,发癫及体重。人汗勿跂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腰疼。又不得昼眠,令人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成消渴及失血色”(《备急千金要方》)。
孙氏的主张是很正确的。睡前要注意勿高歌,勿大语,安静而易虑,睡时应闭口,脚勿空悬,或放高处。睡时要灭灯,头边勿置火炉,卧室不应当风吹,尤其是头部耳部。
另外,他还提到春夏与秋冬的方向应不同,这尚须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睡眠在生命过程中是重要的,对身心健康关系其密切,什么样的姿势才能睡得好,前人也很有考究。
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特“附睡法”一节。
他说:“睡不厌踡,觉不厌舒。踡者,曲膝踡腹,以左右胁侧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眼是也。如此则气海深满,丹田常煖,肾水易生,益人多宏。”
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也说:“卧宜右侧以舒脾气。《续博物志》云:‘卧不欲左胁’。杨诚斋诗云:‘今宵敢叹卧如弓’。”
从睡眠的姿势来看,这种狮子眼法主张侧卧,而以右侧卧为好,这与现代的认识比较一致。
不主张仰卧,孙思邈说过“孔子不尸卧”(《备急千金要方》)。侧卧的踡曲度主张大些如弓样,这样便于阳藏于阴,心肾相交而使“气海深满,丹田常煖,肾水易生”,是有一定道理的。
阴阳睡眠学说,强调天人一体,注意起居有规律,才利于心身健康。蔡季通说:“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睡诀》)。
祖国医学不仅一般的注意到早卧早起,定时睡觉,而且还进一步考虑到睡眠还应当与四时阴阳的“同步”,如《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春天夏天要“夜卧早起”,秋天要“早卧早起”,冬天却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样的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变化的生长与收藏。
前人也曾摸索过一些诱导及催眠的方法。在我国、希腊、埃及等文明发达较早的国家都必须曾有不少记载,在西方近代尚流行过“麦斯麦术”。
因为人们有意无意地都了现人有一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中医学涉及这些问题受到老子《道德经》思想的影响很深,如张锡纯在《论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中谈到睡眠术时指出:“将其人之后天知识闭住,但用先天之灵用”,就易于入睡。
睡寐之理,本于阴阳。
俞震《古今医案按·不寐》说:“盖心藏神,肾藏精与志,寐虽由心,必赖肾之上交,精以合神,阴能包阳,水火既济,自然熟寐。《内经》谓: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又云: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眥。”
对于失眠者,对于难入眠者,如何诱导他们阳藏于阴而入眠呢?
俞震接着说:“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以可渐入朦胧之境。此诚慧心妙悟,可补轩岐所不逮”。
操-纵两法,是两个极端的诱导入眠的方法。
操法,是收视返听,断其杂想,驾驭思维,默数鼻息使之转移注意,形成单调平静意境而入睡,这样便于阳藏于阴,成水火既济之局。
纵法,是自由联想,意念远驰,这样一则可以从眼前纷乱的思绪,波动的情绪和不安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二则远驰疲劳而欲眠,这是阳极而阴,达到另一个境界的诱导入睡法。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