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引子的重要作用
栏目分类:草药 发布日期:2018-10-19 浏览次数:次
“药引”在方剂汤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表里、脏腑,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经络使人体内外表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药引”犹如向导,它将诸药引向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就是说“药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有向导之妙用。
药引的种类繁多,但以单味药为多。例如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上焦病变多用;牛膝补肾强筋,引药下行,下焦病证可投;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等,临证验之,多有裨益。
再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2~3片为引。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而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医生在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应用药引,往往有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之效
在临床上,医生常用“药引”来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在宋代著名的成药处方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记载的“药引”就有十余种之多。生姜有散风寒、暖胃肠、止呕逆的作用,一般用3~5片(约9~15克),水煎取汤送服治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的多种成药,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丸等。芦根以鲜者为佳,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作用。对外感风热或痘疹初起等,用芦根10~15克,煎汤送服银翘解毒片、小儿回春丹颇佳。黄酒或白酒酒性辛热,通行经络,发散风寒。治风寒湿痹、腰腿肩臂疼痛、血寒经闭及产后诸疾、跌打损伤和疮痈初起、寒疝等的中成药活络丸、七厘散、跌打丸等都可用温酒送服。常用量黄酒为25~50毫升,白酒酌减,亦当根据性别、体质、酒量等增减,勿使醉。盐能引药入肾,故补肾药(主要是滋补肾阴的药物)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宜用淡盐水送服。一般用食盐2克,加水半杯溶化即可。米汤能保护胃气,某些治疗肠胃疾患的苦寒性药物,如更衣丸,宜用大米汤送服,香连丸用小米汤送服,不拘浓淡及用量。红糖有散寒活血补益的作用。治妇科血寒血虚诸症的中成药可用红糖水送服。每次用量为50克。藕汁有清热止血作用。如用藕汁送服十灰散,效果较好。制法:将鲜藕洗净、切碎、加凉开水少许共捣烂,榨汁,每次用半杯即可(约100亳升)。葱白有通阳散寒助发汗的作用。治外感风寒,用葱白2~3茎切碎,煎水送服荆防败毒丸。此外,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蜂蜜,补脾和胃的大枣,清热利尿的竹茹、灯芯草等,都可当作药引与各类中成药配合应用,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