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闾山道士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7-03   浏览次数:

      闾山道士葬身虎腹

      在闾山偏北部大市堡庙沟有座道观。名为天仙观。天仙观有上、中、下三院。上院建在高台上,利用本山石料由整块花岗岩石板建成的三霄石刹”,殊为别致。其间供奉琼霄、碧霄、云霄三位娘娘。镌刻在石头明柱上的对联对这座殿堂有所描述:刻勤已精详、不下瑶池金阙殿.琢磨实细致、何须银汉玉虚宫。”将石刹喻为天上宫阙,居住着上天的神仙。还刻有歌颂三霄娘娘功绩的楹联:神剪伏雄狮,节烈至今垂宇宙;岐山演绝阵,英灵自古贯乾坤。”这一神话故事在《封神榜》中有所叙述。

      明末清初,天仙观有位姓杨的道士,名字道号早已失传。杨道士专心修炼剑术。剑术是道家一种极端秘密的法术,是地仙门的旁支”。上等成为剑仙,下等是剑客。练到极至,可以化有形为无形,剑随人意,意到剑到。与《天龙八部》中段誉学的六脉神剑相仿。

      杨道士一练就是二十年,始终剑气不发。经高人指点,说是缺乏极端的激励。杨道士左思右想,想到百兽之王山中的老虎。倘若与老虎对峙,生死关头定会激动剑气喷发外射。当年闾山虎豹熊狼时有出没。杨道士决心拼死一试。他手执拂尘到深出老林寻找老虎,想借虎威促成剑术成功。几天过去,不见虎的踪影,他耐心等待。这天终于如愿,在后山口有一只斑斓大虎迎面走来,肚子扁塌塌一步三晃病病殃殃的模样。杨道士有些失望,盼星星盼月亮,等来的却是只病虎。其实,杨道士特错大错,这是只饿虎。老虎吃饱喝足以后也许不会主动伤害人,但饿虎就不同了。此时见到食物绝对不会放过,会迅猛地扑上去,一举扑获,所谓饿虎扑食”是也。杨道士打算等老虎走到近前再逼发剑气。饿虎闪电似的一跃,前爪猛扑上去,当即将杨道士击昏在地。杨道士的剑气没发出来,反倒成为老虎的一道大餐。事后,杨道±的徒弟收回杨道士的尸骨残骸,火化后葬在东山坡的松树林里。

      到底是世上压根儿不存在什么剑气,还是杨道士的剑术练得不精?也许是老虎来势甚猛杨道士来不及施展剑术?没人能说得清楚。事实是痴迷剑术的杨道士最终葬身虎腹。还有一位马后客”说:全是姓的过错,羊(杨)入虎口,还有他的好吗?从此,留下了一个天仙观道士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流传至今,并记入县志。

      闾山道士炼师王栋

      大约清朝乾隆年间,医巫闾山来了两位修道之人,自称是兄弟,哥哥王栋弟弟王梁。传他二人是侠士,做过宫廷侍卫。由于看不惯官府黑暗、冷酷、倾轧,受不了循规蹈矩的典章制度约束,于是隐姓埋名逃匿到关外塞北,遁入空门。他们是结义弟兄,自报的王梁王栋不是真实姓名。后人从字面上猜测,暗含王者栋梁”之意。弟弟王梁在老爷岭圣清官出家。王栋在大芦花出家,道号合悲。姓名及道号透露出些许无奈及愤懑的心境。人道后,兄弟二人约定在修炼上各有所侧重,王栋炼外丹,王梁修内丹。不论谁先得道成仙均可互助互补,二人携手共成正果。王栋初到大芦花,落脚的地方叫云岩寺,由于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他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化募银两。两年届在云岩寺旧址修建道观,名为海云观。神殿气魄宏伟,并有丹房、静室、经堂、客舍。从此,海云观香火兴旺名声大振,吸引了关东三省、山东、河北、蒙古等地信众纷纷来拜。

      合悲道长有了安身之所,从此将日常事务交给师弟料理,自己一心扑在炼丹上。炼外丹困难重重。首先,丹经道籍不易获得。炼黄白之术的典籍有《参同契》、  《渔庄录》、《洞天秘典》等等,满纸隐语,文字古奥难懂。典籍中常有玉池金鼎、玉兔金乌、玉液金液种种名目。通常由于玉有温和之德,代表阴、神、文火等;而金有金刚之象,则代表阳、气、武火等。其次,仅有丹经不够,还要有名师传口诀,仙家修炼之术无法自悟。明师难题,而且素有金液之术,不可乱传人,必逢积德善人方可指授,否则难逃天遣”之说。想求得口诀比登天还难。除此之外还要刻苦试验方能领略炉火之妙用。再有,炼丹需要大量金钱支撑,器具多用锡银打造,其原料银铅砂汞多为贵重之物。

      王栋道长对长生不老和成仙充满渴望,满脑炼丹方法,为炼金丹日夜奔忙。摆满砂汞银铅的丹房里一派神秘气氛,丹炉日夜燃烧,院里堆满鼎池灰炭。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山林隐逸鹤观炼师”。合悲道长一心想炼成金丹大道,追求的目标是《参同契》中提出的: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极,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变了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化,号之日真人。”

      可惜,造化弄人。,几年后王栋服下自炼仙丹,不仅没成为真人”反而中毒身亡。略有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服用铅、汞只会中毒岂能长生不老。三梁练气功学导引得以益寿延年。

      闾山道士宝善悲情

      《历代名人闾山诗选》录有大朝阳壁石刻诗二首”,作者才宝善。才宝善何许人也?才宝善,直隶(今河北省)永平府黎县人,廪生。清代,凡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的方能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廪生有廪米,是由朝廷给予的膳食补贴;并负有一定职责。具结保证应考的童生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问题。才宝善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应乡试屡次不第。因此,他洞悉科举舞弊、吏治腐败种种弊病,渐渐积成对清廷政府的不满。他不甘寂寞,静观默祭,顺天应时伺机而动。时逢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淮河捻军农民起义势如破竹。才宝善在家乡举旗起事。首次起事失败,他被押解到永平府监禁,被同党劫狱救出。他潜赴倴城(今滦南县) 树旗哨集为大逆”,此次仍不顺利,他逃到关外朝阳,投奔李风奎共谋大举。1861年3月12日李风奎、才宝善等在距朝阳城20里的要尔营子聚众起义。李风奎被拥为皇帝,才宝善被封为军师。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起义军先后攻克朝阳县城、赤峰县城,杀逐官吏”、劫狱焚署”,一度威逼热河行宫。使清廷大为震惊,于是派重兵围剿。起义军接仗失利,4月25日李风奎被俘遭杀害,迫使才宝善率余部经广宁去八面城,同辽北起义军会合。1864年6月奉天省昌图厅奉化县(今吉林省梨树县)马震隆(马傻子)高举替天行道”大旗起义。起义军在奉天、吉林两省转战千里,攻占大小城池十几座,出边墙战围场,驰骋在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这支起义军于同治四年占领小黑山镇,11月进据北镇中安堡。进攻北镇城未克。才宝善一直随军出谋划策。1866年5月清军血染黄旗堡,起义军遭到残酷镇压。从此,才宝善隐姓埋名四处躲避清军的追捕。他一心想做个彪炳千秋的伟男子却郁郁不得志。1866年岁尾,他躲在客店里借酒浇愁,写下了除夕七律”以抒发心曲:短榻孤灯又岁残,宝刀何日斩楼兰?新沽边酒初成醉,乍解征袍未觉寒。旅舍焚膏添寂寞,人间燃竹报平安。明朝起諻瞳瞳日,万象回春不忍看。”

      走投无路的才宝善最终在闾山三清观出家做了道士。大约在事态平稳后,他请石工将自己的两首诗刻在大朝阳的石壁上。此诗由当地一位教书先生从大朝阳石壁上抄录下来。此抄稿传到邱德富先生手中,并由余向乾先生将其收入《历代名人闾山诗集》中,我多次去大朝阳三清观上、中、下院附近寻找这刻石,几年来一无所获。倘若尚存,也不失为颇具价值的景观呢。

      闾山道士云升道长

      清末民初多事之秋,外患不断军阀混战。老天爷也不睁眼,把灾难不断降到黎民百姓的头上,大旱、大涝、地震、虫灾、瘟疫频频发生。灾民为寻一线生机不得不外出逃荒、逃难。流民遍野,饿殍满地。当时流传一句口头禅:皇上无福民遭难。”在这天灾人祸之际,医巫闾山出现了一位慈善家。他就是老爷岭圣清宫主持教务的云升道长。云升道长做为遗家,他逃避毡会却不逃避人生;他追求清静淡泊,却心怀体惕之心。他的理念同所有全真派道士一样:全性保真”。他见到饥民之苫大发恻忍之心,组织全观道士掩粥舍药。拿出唐上积存的粮食,建房十五间,购置两日大铁锅开设粥棚。大铁锅口径五尺半,可盛水十二担。每锅煮饭需用粮上千斤(据说一次煮高粮米两石八斗半)。时至今日尚有一口大锅存于庙内。睹锅思旧,可以想见当年施粥的情景。同时贴出告示,广布民间,让更多的饥民知道,在圣清宫可以吃到救命的粥。

      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不仅饿得不行,而且多半患有疾病。圣清宫多数道士都有采药治病的本事,他们依据病情不同予以施治。饿得皮包骨的饥民赶到圣清富,首先得喝下一碗黄金茶”。黄金茶是阎山诸多道观僧寺自采自制的茶叶。在盛夏季节采摘黄芪的嫩叶晒干,也可用叶子熬成膏饼状称茶膏。用开水冲泡,水色金黄,解毒又败火。对那些脸面或双腿双脚浮肿的人,精通养生之道的道士为他们熬的粥里特意加些红绿小豆、红枣、枸杞、核桃仁之类的滋补品。众人聚集,卫生条肄又差,那年极易生疥疮。所谓穷生虱子富长癞”,不过是调院的话。这种皮肤病虽说不死人.却奇痒耐熬磨人。手丫、脚丫等部位最易发生,轻叫干癞.严重的化脓,是湿癞,厉害的全身是。精通医术的道士,用草药狼毒”捣成粉宋合油,给患者擦上竟然一扫而光。

      饥民到了圣清宫,不仅暂时生有所安”,且还做到了死有所葬”。庙上特意开僻一处墓将死在庙上的予以殓葬,先后埋葬七十多人各有坟头。圣清官施粥舍药前后持续五十多年。直到伪满洲国被当局禁止而停办。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层。积淀着这样观念:食物是生命之源。提供食物的人,即是赋予生命之人。云升道长及道士们施粥舍药的善行,在饥寒交迫的灾民心目中,毫无疑问他们是有大恩大德之人,是大救星,是活神仙!

       闾山道士芦花茶

      医巫闾山大芦花的海云观百年前盛名在外,每年都吸引众多游方道士前来挂单”。其中一位是北京城号称道教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的道士赵诚文。此人胸前飘着花白胡须,面皮细嫩红朴朴有光泽。他武功高深,登山越岭如走平地。由于僧不问姓,道不问寿”的缘故,没人说准他到底有多大年纪。他寡言少语,每当讲起白云观里唐代老子玉石像以及大书法家赵孟顼书写的《道德经》刻石,却滔滔不绝。赵诚文喜欢独来独往。年年春天他来海云观,五月初五这天他起大早独自摸黑进山。干什么呢?采茶。那棵茶树孤零零长在后山峭壁上。赵道士趁日出之前施展飞檐走壁的轻功攀登悬崖,带露水采摘茶的嫩叶。然后爬上山顶,将茶叶平摊在一块大石头上。晌午,阳光晒得石头发烫,等到茶叶要干没干,一个叶一个叶揉搓成小球,放在透气的小竹筐里。之后挂在一棵背风向阳的松树枝桠上慢慢风干……

      一年年过去。赵道士采茶、晒茶、制茶并没引起他人注意。这一年赵道士离去之前见监院张道长,交给他一小包茶,简约地说:这茶产在大芦花,就叫它芦花茶吧。茶中上品,味道香醇,消食化气,你尝尝。”他有意隐瞒了此茶是道家辟谷”时的极品饮品。一小包茶叶,张道长没放在心上,信手交给做饭的小道士。小道士顺手掖在饭堂檩子上的缝隙里。

      这年八月节,庙上犒劳收秋的庭工,杀头大肥猪,清炖大片肉,敞开吃。有个小伙计贪吃不顾命,都说挨饿难道,岂不知肉吃多了更遭罪。瞧着小伙计捂着肚子咳呀呼叫在炕上折    腾,那小道士想起那小包茶叶,冲上一碗,酽酽的。说来也怪,那茶水喝下后,渐渐不再胀痛,挨到半夜,一泡屎屙出去也就好了。直到这时候人们才认清芦花茶的神效。

      第二年端午节,赵道士又按时前来。张道长向他说起这事,想要些芦花茶。赵诚文说:世事难料。那芦花茶已被山洪冲下的石头砸秃桩了。太上老君的话是至理名言: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芦花茶遭此一劫,需百年后方可萌生……”

      数年前,吴乐山老先生将此事讲给我,不胜唏嘘。他说,推算起来百年时光已到,说不定那芦花茶已经萌生了。如今,时逢盛世,我想,那遭过一劫的芦花茶理应重萌再现。可是,识茶人、采茶人在哪里?

      闾山道士玉泉柏

      马尾松,俗称油松,是医巫闾山的主要树种,漫山遍野随处可见。唯独玉泉寺周围生长着密集的柏树(侧柏)。为什么在油松的海洋中孤零零存在这么一个柏树小岛?其背后有个陈道长爱柏种柏的故事。玉笏峰下有玉泉,泉水甘甜清冽,冬暖夏凉四时不竭。紧挨着是不大不小的平台,正是修庙建观的好地方。从现存石碑可知玉泉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总体上看似道家建筑、供奉道教神仙为主。比如,玉皇阁供奉玉皇大帝,药王殿供药王。玉泉池石壁刻有老爷勒马望鱼池”的浮雕像,关羽身穿战袍手持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威风凛凛煞气腾腾。这里建有关圣亭。关羽是道教、佛教共同信奉的神灵。建庙之初有位陈姓道士,与临近的三清跏同属全真教派。这垃陈道士喜欢松柏长青,见到满山遍野的松树,总感到不足,应该有所突破。于是,他怀着自然一体”的胸怀从几百里以外的山海关背来两棵柏树,栽在关圣亭旁。这一大一小、两棵柏树在玉泉水滋润下扎根长大,并繁衍后代。前些年一场大风将那棵大柏树拦腰折断而亡。那小柏埘苍翠成荫成为这片柏树的老祖宗,依然守护着子子孙孙。

      陈道士严守戒律,过着饿了吃松柏籽,渴了喝山泉水”的清苫日子,不论去哪里,或远或近,往来皆徒步,从不乘坐车马,携带物品不分轻重一律自己来背。闾山七、八月份多雨,每逢雨季,他背上葫芦.里边装自己采集的柏籽,在庙的四周,凡是能长树的空地都要撒上柏籽,险石峻峰人上不去的地方,他想出一种抛种的妙招儿:用粘士包上柏籽团上泥球,晒干。用力将泥球抛到石隙间。太空太险,借助弹弓将泥球射上去。今天,人们见到许多人难到的地方也长着柏树,多猜树种籽是风刮上去的或鸟叼过去的,有谁想到是陈道士的妙招儿呢?陈道士及其徒子徒孙几代人努力才有这么一片疏密有致的柏树啊!

      多年前,韩熙元老人讲了陈道士种柏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动。韩老先生还为我背诵玉泉寺的一副对联:听静庭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这副对联已经不存在了。试想,明月初上的夜晚,站在玉泉池畔,悠长的钟声透过柏枝传来,那禅境该如何令人感动。后来,读《荣根潭》,读到这句诗,才弄清这副极力联的出处。

      闾山道士朝阳松

      朝阳林场是医巫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医巫阊山中麓,以保护针叶林马尾松(油松)为主。这道沟俗称大朝阳,大约是早晨太阳最先照到的意思。著名道观三清观就座落在这里。分上、中、下三院。三清观附近生长着形状各异的古松,它们的年岁多在几百年以上.有的可以称为干岁。依然郁郁葱葱,丝毫不见老态龙钟。下院草帽山峰顶的鹏翼松”,大有鸥鹏展翅搏击长空,扶摇直上九万里之势。还有迎客松”立于路旁,躬身扬臂在迎接游客。上院有树冠平展如盖的车盖松”,在雀翅猿头上绽绿,值得一提的是中院东墙外有株古松,笔直的松干在蓝天里撑展枝叶,屹立的树冠左右对称,在云光雾影中一展雄姿,宛如北京故宫前的华表。据此称其为华表松。中院的门前,莽莽松林簇拥一对古松,一高大挺拔潇洒舒放,如伟男子;一婷婷玉立妩媚温馨,如妙龄少妇。树干依偎,树枝交错,犹如一对情人相亲相拥、窃窃私语,情意缠绵。俗家人见此给起了一个柔情蜜意的名字:情侣松。

      有些古松所以能留存至今,是三清观一位监院道长的煞费苦心密切相关的。说是老老年三清观有位道长嘱咐徒子徒孙要精心看护古松,不得砍伐,但担心在他羽化之后会有人把这些松树砍掉换钱。为防不测,这位道长想出一个只有道长才能想得出的绝招妙计:在要保护的松树干上钉满铧铁片,使斧锯难加其身。即便锯到也不宜加工利用。将栋梁之材变成废物,再无人打它的主意。红尘浊世,人们每每以利益轻重来衡量事物的价值,但,道家自有其价值标准。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言用矣。”这些生存至今的古松为道家的无用之用”的哲理做了极恰当的诠释。那位老道长针对古松的有用”、无用”辩证法令今人深受其惠,称得上功德无量啊!可惜,那位道长的姓名没能流传下来。

      这个不被人重视的小故事。是我在北镇高中读书时。听教化学课的那象贤老师讲的。当时他还出了一道题考问大家:铧铁在潮湿地方极易腐蚀烂掉,为什么钉在山里的松树上竟几百年而不锈蚀呢?答案很简单:这些铧铁片与生成铁锈的主要条件之一的二氧化碳相隔绝。遥想当年,那位睿智的老道长也许并不懂其中的化学原理。但他却用这种办法保护古松,而保护古松能造就一个良好环境。因此,才能使道观获得生存发展的舞台。

      闾山道士跳山涧

      清朝光绪年间,大芦花海云观有个半疯儿”道人,整天邋邋遢遢四处闲逛游荡,道家该做的修炼他一样不做:早晚不上殿拜忏唪经;白天不读道籍丹经、不习武;夜里不参月不拜斗,也不静坐修禅。他走路尤其古怪,右臂平举手中握根秫秸棒,不论走到哪里姿势保持不变。有好奇的人问他举秫秸棒干什么?成天举着不累吗?多数时侯他只看人一眼不答不理,偶而才会蹦出一句所问非所答的话语:马——天马!”总之,没有半点出家人的模样。若不是监院张道长收留了他,庇护着他,说不定早被别的道士给轰走了。

      这天,来了两位香客,自称是商人来求神问卜找财运的,住进了庙里。施主远道而来。张道长热情接待,张道长瞧他们盛气凌人神兮兮的样子,心中泛起了不祥的预感,该不是冲半疯儿”来的吧?转念又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以静制动,静观待变吧。

      张道长的担心不是毫无缘由的。第二天清晨。海云观院里传出打斗声。两个香客同半疯儿”在交手,香客挥拳亮式身手不凡,半疯儿”手里依然是那根秫秸棒,左抡右挡,直扎斜劈,耍得风雨不透。令对方无法靠前,三个人从中院一直打到上院。原来这两个香客是官差奉命前来捉拿凶犯。皆因半疯儿”杀死了河间府的府尹大人。按习俗,凡是跳出红尘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犯法一般是可以法外开恩既往不咎的。但这次不行。惊动朝廷的大案不捉住元凶无法交待。两个官差怕别的道士帮助半疯儿”,特意声明:奉命捉拿钦犯,谁敢庇护同等论罪!”众道士站在一旁,不到关键时刻不会伸手。

      上院矮墙外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半疯儿”一窜上了矮墙。用秫秸棒一指官差,高声说:听着,狗府尹是本人所杀,与他人无干。狗宫做恶多端,罪有应得。太上老君有句话,叫做‘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来吧,一块儿去交差!”脚下是百丈悬崖,别说是大活人就是铁打金刚摔下去也得粉身碎骨。官差吓得两眼发直。半疯儿”哈哈大笑:不想抓我?我可要骑马上天了!”说着双腿夹住秫秸棒,来个旱地拔葱,一筋头折下去,身子轻飘飘如同一片树叶。落入山腰云雾中……吓得两个官差脸灰唇自,蔫蔫地离开道观交差去了。

      过后,张道长下山收尸,见到的是半疯儿”身上的道袍整整齐齐叠放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上面横着那根秫秸棒。

      闾山道士降石人

      老爷岭圣清宫东坡山沟有座道院,名为太阳宫。只一层神殿规模不大,最多时候住两名道士。清朝末年,曹老道住在这里,后来从南方来一位道士,名叫吕永学。曹老道仙逝后,吕永学留住太阳宫。此人会遣神役鬼,降妖捉怪的法术。他的法眼看得清阴间,坟里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善终还是横死,说一个准一个。他还会马前神课,算得出入的吉凶祸福、财运官运以及几石凡斗的福禄命。知道的人都说吕永学有半仙之体。

      附近有个大羊倌,心眼不全傻乎乎的,与吕道士往来密切。自从结识吕永学,月黑天,大羊倌偶而会见到一个大汉脚步迟重慢慢腾腾朝石人沟方面走去。大羊倌把这事对吕道士说了。吕道士叫他再见到的时候一定鼹着,看看是什么人;想干啥。这天,又是月黑天,那大汉又出现了。大羊倌紧躁其届,一直跟到石人沟里有石人和石马的坟茔地。见到那大汉噗咚一声躺倒在地上,走近前,原来是石人!吓得大羊值一口气跑回家。第二天去见昌道士。大羊倌心眼实眼睛毒,他亲眼所见谁能不信,石人沟石人成精作怪的事当天传遍了十里八村。从此石人作祟闹得家犬不宁:今天张家柴禾垛起火,明天老李冢的羊被狼扯走,闹得人心惶惶。

      太阳宫的香火随着兴旺起来。不少人烧香上供许愿求神仙保佑家宅平安,还有的请吕道士画符,贴在门上驱鬼避邪。吕道士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众人商议请昌道土出山降妖。于是,在石人沟搭座法台,作法事。头一天,吕道士升疏请各路神仙前来助阵,炼制降妖魔的法器——桃木剑,用朱砂笔在剑上画好符篆。第二天炼制降魔汤”,用燕子血、狐狸心、马蛇子尿之类的稀罕物熬炼降魔汤”。一时间想配全也不大容易。第三天正式降妖捉怪。昌道士披头散发,右手执桃木剑,左手端降魔汤”,带着众人来到作怪的石人旁。吕道士口念咒语,围着石人正转三圈、反转三圈,再将降魔汤”泼撒在石入的头上、身上。最后,由几个大汉把石人翻个身,脸朝下招到地上,扬言:这回石人永世不得翻身。

      过后没多久,大羊倌给吕道士报信:大事不好,石人翻身了。吕道士听后故秦谤讶,连忙上山反桃木剑钉在石人身旁,还巍这一招只能暂时制服。向天一声长叹:神鬼怕恶人,小道的道行浅,治不住大恶人,等我去武当山请师父夹治他!”

      吕永学一走,几十年过去,那石人却不再作祟。

       闾山道士捉旱魃

      地处辽西的医巫闾山比较干旱,年降水量约在570毫米左右。遇到大旱之年,颗粒不收。1942年、1943年连续干旱,旱得山不戴帽,缸不穿裙”,多数水井于涸,连入吃水都困难。日子难过,逃荒的、乞讨的,络绎不绝。

       天不降雨,怎么办?只有求雨,祈求老天爷天恩降下甘露。召集和尚、道士、喇嘛举行祈雨法会,道士登坛作法,和尚诵经,喇瓣跳鬼。法会期间士我工商斋戒三目,禁宰牲套,所有的人不吃荤腥。各家各户在大门左侧供上用黄表纸折叠的龙王牌位。设香斗,清晨三叩首,早晚…炉香。牌位七用墨笔写着:供俸五湖四海九江八河行雨龙王之神位”;两测写的是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最热闹的是浩浩荡荡的求雨队伍:敲锣打鼓,抬着供有龙王塑像的轿子也有抬关羽或城隍的),所有求雨的人一律头戴用柳条扎成的帽圈,赤脚,裤脚卷到膝盖。一路之上有专人用小盆向人群头上扬水,以示天降甘霖。这时祈雨人们高呼:  求雨咧,弥陀佛,好年头,吃饽饽”祈雨的大队人马游街穿巷,隶山神拜土地,恳求老天爷降雨。每到一处都要舟愿,有的许下莺修鹰字,有的是再塑金身.最常说的是唱野台戏三天谢神灵。

       祈雨镶灾也好,起誓发愿也罢,老天爷就是不开眼。熬刘1943年春,有了新拓。闾山龙潭富有位杜野鹤道士,他说天不降雨是量笼作祟,他捧出一本《神异经》,上写善:旱魃为虐,如炎如焚。”南方(正南方丙丁大)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眼长在顶上,行走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说它坐在坟窟窿里不停地冲天吹气,吹光所有云彩,是天不降雨的罪魁祸首:

      杜道士量报奋勇提早魃,吸引不少好事的人。据说旱蔻经常躲在坟窟窿里,北镇城西、北镇唐东南是乱葬岗,一个坟包挨一个坟包,挤挤压压。世道士带一拔人从这里开始。头顶毒暴火热的骄阳,在漫山岗搜寻一个又一个工洞。每找到一个洞口,杜道士都要掐诀念咒,证实其中无有旱魃才离去。这天,来到一座坟前,有个大洞。社道士施展法术,将桃木剑钉在洞口。他命入挖洞,几锹下去,突然哧楞一声,窜出个汁么糸西,吓得入跑的跑倒的例,原来是只野兔冲开人群,没命似的向西狂奔而逃……

      杨遵士解释说,旱魃能化做野兔逃之天夭,可见道行不浅。他摇头叹息,又说:凡事皆有定数,天不灭魃,小道又能奈何?”这老道真会自己给自已打圆场,一场闹剧到此结束。

       闾山道士测字道士

      北镇城内什字街是繁华商业区。民国初年,东西南北街道两旁商铺一家挨一家。其中,广增元、永馨斋、兴茂福、新茂福几家店铺经营糕点、茶、干鲜果品。糕点铺为争取顾客在店内备有桌椅茶水,供顾客从容地边吃边喝边唠。因此,糕点铺又是朋友、熟人小聚的场所。偶而看相的算命的也进店兜揽生意。

      当年,火神庙有位王道士常出入这里。此入熟读测字秘笈《金声章》、《字触》、《破字要诀》,精通测字预言术,拆字解字,断人休咎”,每每言中令人惊服。他测字不收酬金,不过吃几块糕点喝杯茶而已。乱世之秋,人们对吉凶祸福格外关心,王道士走到哪里都倍受欢迎。

      县衙有位师爷,名叫孙鸿业,县长的亲戚,当帮办,借机吃拿卡要、吞搂,是个不折不扣的污吏。他听说王道士测字灵验,也想试试。几次去糕点店无缘相见。这天,在永馨斋遇到了,上前请求测字。

      王道士对坐在对面的孙师爷说:测字,又叫拆字,拆为分析之意,测有推测的意思。任举一字,将其拆合以断吉凶祸福……听口音先生不是本地人。”不才祖居绍兴。”王道士测字不仅操术有道,而且运用丰富的经验阅历及常识善于辩识问字者的身份,揣摩对方的心理。看神气王道士初步推断问字人是混官事的。王道士说:请赐一字。”

      孙鸿业,舞文弄墨老手,手指沾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个鸿字,楷书。人们出手写字习惯写熟悉的字,令王道士猜出此人应是臭名远扬的孙鸿业。王道士对孙鸿业的劣迹早有耳闻,心中盘算如何借题发挥痛骂这家伙一顿。他问:先生问什么?”运气——看看官运……”王道士屈指掐算,摇摇头,倒吸一口凉气:恕道人嘴冷——”不妨,请道长直”。

      王道士盯着那个字,又摇摇头:万物感安则笔正,千灾竞起则笔乱。这字,笔正。好!鸿,大也,也好!言为心声,字为心画。瞧这鸿字,拆开是江、鸟二字。江边鸟,叼鱼郎子是也。此鸟,性极贪,叼住鱼囫囵吞下去不吐骨头,是个吃红肉屙白屎的家伙……哀鸿,灾乱流离之民。为官不利,一生碌碌,至老寒微呀!”孙鸿业本想讨个口彩,听几句鸿鹄呀、志向远大呀之类的吉祥话,却被道士绕着骂了一痛,心中叫苦无言以对。围观的人嘴上不说,心中暗谢王道士为大家出了一口恶气。测字不吉,恕道人不好叨扰旖主的糕点,茶也免了吧。”王道士说罢扬长而去。

       闾山道士爱国道士田信斋

      在一般人眼里,总以为出家做了道士必然成为远离红尘不问人间俗事的隐士。其实并不尽然,道家有用于外,可以治国齐家;用于内,可以修身养性”的主张。比如,汉时张良,三国时诸葛孔明等则是这一主张的全面实践者。闾山圣清宫道士口信斋也应属于出世”这一派的佼佼者。

      田信斋又名田信良、田杏村,山东人。生于清末,20世纪初来到闾山老爷岭圣清宫,任监院道士,是龙门派25代传人。他身材魁梧.精通武艺,才智出众,道行高洁,办事干练。1927年前后,田信斋曾先后在民风古朴北镇城的南街及金家胡同暂住,以行医舍药、收徒练武广结善缘。

      田道长关心民间疾苦,自信有兴邦济世之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炮轰沈阳北大营为开端,侵占东北三省。战争使生活离开了常轨,原本跳出三界外的田道士又回到五行中,与民众一起抗击日寇。田信斋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参加抗日活动。于年未会同王子仁在老爷岭成立穷党”组建农民武装,活动在牵马岭、肉口沟一带。其时,在义县小籽粒屯有富党”武装,他们为富不仁、祸害乡里。于是,田信斋带领穷党”武装,于1932年1月27日将富党”捣毁清除。

       医巫闾山是辽西的一座天然屏障,一度做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活动基地。田信斋是活动在医巫闾山的东北第十二路抗日义勇军和第三十七路抗日义勇军的创始人之一,在军旗上写着不扰民、真爱民、时时救国”的口号。他担任第十二路义勇军的联络官,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多次赴北平与救亡团体联络,为抗日武装筹武器弹药、被服、电台等军用物资

      1932年7月间,田信斋风尘仆仆由北平返回,在沟帮子火车站被捕。日毫从他着的道袍衣领中搜查出抗日义勇军的文件及证件。被捕后被关芽三兰沟帮子关东军的西大营。两个多月的严刑逼供,年已半百的田信斋宁死不豆,道德经中灵不戛未、则大未至”的至理名言鼓舞着他。他自信、持重,平静地对待侵略者的凶残,心中经常默念:欲做精金义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在拷打激烈的时候,他高唱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匍奴血……”凶狠残暴的日寇恼羞成怒,干1932年10月19日惨无人道地将田信斋道长扔到狼狗圈,喂了狼狗……

      医巫闯山将永远记住这位爱国道士。田信斋道长做为间山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将与医巫闯山共存!

       闾山道士朱代表

      三清观道士朱成光,是我接触的一位道人。他于1957年4月做为东北道教界代表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道教代表大会,受到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我与朱道士相识实属偶然,时间在1957年9月。我在北镇高中毕业时,体检中发现患有肺结核病,取消了参加高考资格。厄运临头,打击沉重,长期养病在家无所事事。对人生感到茫然、焦灼。这天来到三清观下院,独自坐在山门外柳树下的条石上,无精打彩想着心事。不觉从山中走出一个人,背着山柴,来到柳荫下放下柴捆。他不胖不瘦,中等个儿,留长发,50岁左右。浅灰色短衫,右大襟,灯笼裤,布袜扎在裤脚外边。一看便知是位出家的道士。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没有和陌生人说话的愿望,没吱声,继续想着心事。

      过会儿,他边擦脸上的汗边说:这个小兄弟,莫不是有心事,碰上什么为难着急的事了。”

      被人瞧透心事,我无可奈何地说:可不咋的,痨病缠身啊……”他把我让到屋里。他那居室出奇地简陋,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家徒四壁。炕上仅有一个薄薄的行李卷。东面山墙上有两件东西引起我的兴趣。其一是一根细铁丝上串着一排秫秸杆,七八寸长,下端三分之二部分剔除一半,留下白白的秫秸穰儿,上面用墨笔逐一写着初一至三十的数目字。经请教,才知道这东西是日历牌。每根秫秸杆代表一天,过一天挪动一根,三十天满月。我第一次见到这样自制的日历牌,古朴、自然。新奇得令裁吃惊,如此展现体法自然”的道义令人叫绝。另一件是朱道士参加全国道教代表大会同中央首长的合影,我一眼认出正中坐着的是朱老总,可惜,如此珍贵的照片没镶在镜框里。

      我把心中的苦闷一一对道长说了。他用心听,不插话。说话中间,他到外屋水桶里舀了一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念叨:井拔凉水,解渴败火。”脸上露出自信和温和的微笑。那些日子里,我梦想能遇到一位神人,送给我一粒包医百病的仙丹。我说了这个天真幼稚的念头,他听后,笑了。电讲话不多,慎重,记得有: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他说,道家讲究清静。只要心静下来,平心静气,一切顺乎自然。可解忧愁、去病魔。他教我一种极其简单的采气”方法:清晨,站在松柏树下,做深呼吸,吸气——停——呼气——。他说坚持经常,必有益处。淡淡的一点情谊,很真。朱道长话不多,对我释放精神压力,点燃信心多有裨益。可惜仅谋一面,以后无缘再见。听说朱道士在1973年夏天病逝。

      事隔50年后.我才对朱道长病可保身”的含义有所领会。朱道长教授我的采气”之法,实为道家吐纳术的精华。步入古稀之年的我回首往事,感慨良多。难道先辈同三清观道士的缘分延续到我身上?即使暂短,十分难得。它已浓缩成底片,在我心田中定格为永恒。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