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大禹治水与韩城龙门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7-04   浏览次数: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很广,遍及九州。大禹所处 的时代,约相当于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属民族公社原始社会。当时一般人都大公无私,而大 禹作为一个部落的酋长,表现尤为突出。他品质高贵,忘我劳动,功绩卓著。特别他的治水 丰功,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不灭的记忆。在诸多治水功绩中,禹凿龙门”的 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关于禹凿龙门” ,《吕氏春秋》说: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 ”龙门,又名禹门,在陕西省韩城市北三十公里处,据《禹贡》载:导河积石 ,至于龙门”。据《名山记》载: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 沸”。清乾隆《韩城县志》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 曰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亦称禹门渡。《三才图会》记 载:此处两山壁立,河出其中,赛约百步,两岸断壁,状尽斧凿,形状似门,故称 龙门”。    龙门”附近,禹迹很多。龙 门以南大河中,有所谓禹王陵”,露于水面,望如沙洲,水虽不断冲激,终不 能浸没。相传禹凿山断崖时,大石坠入中流,沉入水底,固结成丘,是禹王当年指挥施工的 地方,并非禹王陵”。又有禹门水中石,上刻有龙门”二字,其 大如斗,水落石出,人始见之;河涨水高,石即沉没,不知书者姓名及所刻年月。    龙门,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龙门山横跨黄河两岸,高山对峙 ,悬崖壁立,巨涛咆哮。西禹门山高892.6米,东禹门山高891米,地势非常险要。 九曲黄河,从雪峰连绵的莽莽昆仑奔腾而来。一路上,集千流,汇万溪,大声呼啸着,穿峡 谷,越深沟,直流到龙门山下。此处两岸高山重叠,河流奔腾湍急,险不可测,给人一种如 临绝壁、如泊深潭的奇险之感。韩城的八景之一,所谓禹门春浪”即指此处。     东西龙门山上均建有禹庙。西禹庙建于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 264年 。建筑雄伟,依山而立,亭台楼阁,险峻秀雅,雕梁画栋,绚丽异常。站在庙前 ,深感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这句古诗的传神。每年三月古会, 山陕群众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易,十分热闹。    龙门 ”,群山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咆哮如雷,故古人咏诗有禹门三级 深,平地一声雷”之佳句。龙门胜景,实乃天下一大奇观。《三秦记》中有鱼跃龙门的 神话传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 能跃上龙门的鲤鱼只有七十二条。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乃化为龙;登不上龙 门者,点额曝鳃?指伤其额 ”。因其不易登越,是为可贵。过去科学时代,把名题金 榜的人,叫跃上龙门,即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龙门山高,上入霄汉,陡壁千仞,高耸险峻,把黄河紧紧夹在中间。 最窄处,就是龙门山口,不过60米,形如门阙。这里洪流扑岸,浪花飞溅,百漩相连,声 如雷鸣。水一流出河口,一泻千里,四野开阔,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歌咏的:黄河 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每年隆冬,禹门渡口为 冰所封。次年三月惊蛰”时冰消。黄河封冰一般在大雪”前三天 或后四天,俗称前三后四”。初封时人不敢行,待有狐迹,人畜方可渡河。山 陕群众越过冰桥,探亲访友,络绎不绝;冰桥有裂一二尺者,愈裂则愈厚,名曰桥眼。    西禹庙西侧有骆驼项?因形似骆驼脖颈而得名 。志载:唐武德七年 ?公元624年 为同州治中云得臣所凿,可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六千亩,后河底变化,渠被 湮没。解放后,在此筑有长堤,堤顶长83.5米,宽4米。1966年夏收时炸开,现在 堤上建有公路牵引桥。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元帅等曾率领二纵、 四纵人民解放军从山西过禹门到瓦子街,全歼国民党刘戡部,取得辉煌胜利。1949年9 月,在第一野战军后勤部的支援下,韩城人民政府在黄河禹门口架成铁索桥,长百米,连接 山陕。西韩铁路建成后,1972年5月初,国家在禹门口又建成铁路、公路桥,跨度14 4米。千百年来维系两岸交通,仅靠木船轮渡、冰上通行,多少生命财产被黄河吞没。现在 天堑变通途,西韩铁路横跨陕山,公共汽车山陕互开,每日多次,便利了群众,繁荣了经济 ,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