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五台和咸阳道教历史上的神仙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7-04 浏览次数:次
以前就有人说,“终南万里多福地,咸阳自古出神仙”。仅仅在道教历史上,咸阳就曾出现过一系列著名人物,其中著名的有三茅真君、汉钟离和王重阳等。
三茅真君
汉代,咸阳南关茅氏三兄弟,长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修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冲静真人”,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冲惠真人”。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君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佑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惠仁佑真君”,总称三茅真君。至此,三茅真君成为咸阳道家第一人,咸阳便与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钟离权
相传,出生于咸阳窑店的东汉大将钟离权因兵败而隐入终南山,偶遇东华帝君授以道法。乃隐于晋州羊角山。后在崆洞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诀,成了真仙,后又复出,“丫头袒腹,手摇棕扇自若,赤面伟体,龙眼虬髯,见晋帝骄奢,遂解印而去。”到了唐末,汉钟离又出现,度了吕洞宾,在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地位较高。元时,全真道奉其为正阳祖师。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意为“天下第一闲散汉子”。后列为北宗第二祖。玉帝封其为太极左宫真人。咸阳至此道法盛行,德行日隆。
王重阳
原名中孚,字允卿,咸阳大魏村人。中国道教近千年的全真祖师,当年从咸阳走上云游之路。公元1159年,王重阳在一个叫甘河的地方遇到了一位神仙。这位神仙教给了他一些道术,从此他就一心修炼,甚至抛弃了家庭,把妻子和孩子都托付给他的岳父照顾,而自己一个人到终南山修行。他还在那里挖了一个墓穴,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活死人墓”,他就在墓里修炼,希望获得新的生命。三年之后,他从里面走出来,并把墓填平,创立了“全真教”。
言归正传,且说中五台
咸阳中五台道观位于咸阳市区东风路北端,渭城区政府东邻,南临渭水,北枕莽原,东依汉阳陵,西牵汉茂陵,地势北高南低,呈黄土沟坡状,海拔最高430余米,最低380米,相对高差50米,为关中五台之首,著名的道教圣地。近年来,随着道观的不断修葺,这里已成为南来北往的游客来咸阳观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中五台道观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桑,如今游人如织,香火鼎盛,一片和谐景象。
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初名为“九天太乙元君庙”,唐时又名“太清观”,金大定三年(1163年),朝廷赐名“太清观”。明清时期又称“真武台”,明嘉靖十三年重修,陈任奎铸铁钟,以记其盛。后更名为“中五台”,沿用至今,与南五台齐名。《咸阳县志》载:“中五台在县东五里,明嘉庆三十六年陈仁奎铸钟……庙址高数丈,作长方形,峻峭如削。”自创建以来,这座历史上占地规模近150亩的道观,几经盛衰,数度重修,它的历史故事不胜罗举。民国时期这里曾被改为学堂,据民国年间道观内碑文记载尚有地产36.85亩。1949年6月,彭德怀曾以此为指挥所,率领人民解放军阻击国民党马步芳、马鸿逵的部队,歼敌千人,取得了咸阳阻击战的全面胜利。1950年土改时道观仍然存在。1953年道观部分殿舍改为中五台小学,即后来的塔尔坡小学,1954年塔尔坡小学迁现址。1964年渭滨公园将观内大殿部分建筑材料拆走建公园内的亭台。1967年塔尔坡小学又拆除观内部分建筑材料用于修缮校舍。1968年“文革”中“破四旧”运动,中五台所剩庙宇全部拆完并将清理出的道观用地复垦,中五台道观四周3、4丈高、1米多宽的夯土层被彻底毁掉。80年代初,道观恢复宗教活动,中五台道观仅有破殿两间,土窑三孔,居士几个,山门冷落,香火几灭。1993年当地政府成立了“中五台旅游景点开发筹备处”,提出为进行旅游开发,恢复重建中五台道观的方案,中五台原台基土地复归中五台道观所有。1994年,中五台被咸阳市列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单位。2000年中五台道观众居士几番邀请和举荐全真教华山派第二十代传人贺信萍道长出山,主持中五台教务。当时正值贺信萍道长的师父——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身体有恙,他日夜服侍于左右,不得离身,故而不敢冒昧应诺。2003年,闵智亭大师来中五台视察,欣然命笔为中五台题匾撰联,并力荐贺信萍道长担当此任,贺信萍正式回咸住持咸阳中五台。随后,贺信萍道长根据政府有关批文,多方奔走、多方筹集资金重建道观、进行旅游景点开发。2011年5月22日,中五台道观隆重举行了道观修复竣工暨神像开光大典。
道观原有80年代修复的两座殿堂,现在的房屋已增至40余间,并塑神像15尊。中五台道观自山门沿中轴线前进,迎面为巍峨雄浑的真武大殿。大殿居正中者为真武祖师像,两边分别端坐着三茅真君和汉钟离、吕洞宾、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等诸位祖师的圣像。大殿两侧的墙壁之上,绘有细致生动的道教神仙谱系三十六天将图。殿后供奉关圣帝君。这些祖师圣像皆庄重威严,光明祥和,威武生动,光照千秋。该大殿为中国传统的土木古建筑,共七大间(五转七),重檐歇山式结构,金黄琉璃瓦屋顶,捏花脊独特造型,翼角优美灵动,山墙、槛墙和须弥座正面均做有砖雕,形象逼真,雕琢精美,寓意深邃。墙壁上则绘有细致生动的道教神仙谱系壁画。山墙、栏墙及须弥座均饰以精美砖雕。门窗隔扇采用铁索套梅花图案,棂花、工艺精湛,外墙上的高浮雕栩栩如生,使得整个大殿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在道观东西两侧,有藏经楼、丹房、客堂以及吕祖殿、药王殿,东西有卷棚对称,其余建筑均为二层。两殿各供奉着八仙之一的纯阳吕洞宾祖师和坐虎针龙的药王孙思邈真人。药王、吕祖像神态安详而飘逸,两侧浮雕则采用民间雕塑传统工艺,向世人展示着传说中的那些神仙在尘世中降心化性、救度群生的故事。道观山门内供奉了护法神王王靈官的神像,左右墙壁绘制了青龙白虎。
山门的两边分别建造有钟楼和鼓楼。大殿以北为老姥殿,崇祀斗母元君、骊山老母和九天玄女(九天太一元君),殿内侧壁上绘制着骊山老姆传李筌《阴符经》释义的壁画。大殿右后侧修建有五间二层的藏经楼,坐北朝南,硬山应洞瓦屋顶,正房门左右各设厢房三间,硬山单坡灰筒瓦屋顶,和正楼相衬,沉稳大方,为道观藏经读经、修真炼性之所,极大的丰富了道观的文化内涵。
中五台的文物遗迹,主要有金大定时期颁发的“尚书礼部碟”原样雕刻碟石(现存咸阳历史博物馆),记录着中五台道观名称的由来,文中记载:“……,乞立太清观名额,勘会是实,须合给赐者。……”等字样。另存有民国二十二年的碑文一通、古石羊、石兽雕、龙雕石基等物,其他文物遗迹还有待发掘。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