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叱咤元代朝廷的道士 吴全节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叱咤元代朝廷的道士 吴全节

吴全节(1269~1346),元代著名玄教道士,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元史记载为饶州安仁人,即今余江县马荃镇青山吴家人氏。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皆闻名乡里的儒士,其自幼从祖父、父亲学四书五经。

叱咤元代朝廷的道士 吴全节

吴全节

师事张留孙 仕元八朝

吴全节家乡青山吴家距道教圣地龙虎山不到二十里,深受道教文化影响,以尊道习道为时尚。至元十八年(1282),十三岁的吴全节被其父送到龙虎山上清正一宫之达观堂,师从正一教大师李宗老。当时江西临川县人空山先生雷思齐被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礼请至龙虎山担任玄学讲师,吴全节听说空山先生深明《周易》《老子》,于是前往师从他学习玄学。至元二十一年(1285),十六岁的吴全节拜天师张宗演的弟子张留孙为师,正式出家为道士。张留孙至元十三年(1277)曾从天师张宗演入朝,深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被留大都侍阙下多年。至元二十四年(1287),吴全节被张留孙征之至京师崇真宫,成为倚侍张留孙左右的大弟子,并随张留孙谒见元世祖忽必烈,“遂留不归”。自此后五十年多间,吴全节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天顺帝、元文宗共八朝。

儒道兼修 继任玄教大宗师

吴全节才气横溢,为人聪颖达悟,贞静文雅,善识为政大体,故受知于朝廷,成为元朝先后八位皇帝的重要心腹和政治谋臣。他儒道兼修,其师张留孙在向皇帝奏对或与廷臣议论时,必曰:“臣留孙之弟子全节深知儒学,可备顾问。”张留孙每于朝廷论事及上奏,多由吴全节出面解答。元代大儒吴澄称道:“吴真人全节寄迹道家,游意儒术,明粹开豁,超出流俗。”元代文学家许有壬曾奉敕给吴全节的画像写赞语,其中有两句:“人以(公)为仙,我以(公)为儒。”成宗“敕每岁待从行幸”,以备顾问。学问典故,从容裨补,有人所不能知;何荣祖、张思立、王公毅、王士熙等大臣执政期间,皆以咨询。吴全节屡次“以天子之命,祀名山大川”,巡察人物道里、风俗民情、岁事丰歉、州县得失,“东南西北,辙迹咸至”。至元二十六年(1289),奉诏祠南岳;二十八年(1291),奉诏从张留孙遍祠岳渎山川;二十九年(1292),奉诏祠中岳、淮渎、南岳、南海;泰定二年(1325),奉旨代祠江南三山。

叱咤元代朝廷的道士 吴全节

张留孙

吴全节虽多次辞以不堪担当大事,而皇帝却称“敬慎通敏,谁知卿者?”屡予褒奖拔用。元贞元年(1295),成宗制授“冲素崇道法师,南岳提点”;大德二年(1298),又授“冲素崇道玄德法师,大都崇真万寿提点”;大德十年(1306),赐授“江淮荆襄等处道教都提点”;大德十一年(1307),授“玄教嗣师,赐银印,视二品”,不久后又“赐七宝金冠,织锦文之服”。英宗至治二年(1322),吴全节继其师张留孙任上卿玄教大宗师,敕封“崇文弘道元德真人”,命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赐玉印一、银印二。

推动落成元大都东岳庙

吴全节对道教各种方术兼收并蓄。他出身正一教龙虎宗,得其师张留孙秘法,祈祷辄应,熟知符箓斋醮。在京师崇真宫期间,向南宗道士陈可复学雷法,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道法,又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他的师傅张留孙被元成宗封为玄教大宗师后,深感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而大都却没有,于是便出资在京师齐化门外购置了土地准备兴建。但未及开工,张留孙即已去世。吴全节继任为大宗师后,继续推动了建庙事宜,最终在至治二年(1322年)正式开工建设,到第二年(1323年)东岳庙落成,被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

作玄教道士唯一著作《灵宝玉鉴》

吴全节作为玄教第二代掌教,鉴于灵宝斋法授受既久,渐失宗旨,乃集诸家所传,亲手删定,归类为二十四门,总为十卷,题曰《灵宝玉鉴》。这是玄教道士仅有的一部道教著作,也是吴全节对玄教的重大贡献。他继任掌教二十五年,使玄教成为道教中最显赫的一个派别,对元代道教的复兴和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就道教之功而言,吴全节助师扶教,阐补道旨,弥缝其阙,建龙虎山崇文宫、仁静观、明成观等,对江南天师道在元代的兴起,使其位升三山之首,宫观林立,遍布江南各地,甚至在京师传播,有着突出贡献。

参与朝政 德高望重

吴全节在掌教前后,一如其师张留孙,参与宫廷政事,举荐贤能,疏解朝臣之间的矛盾。他才高德重,亲敬长者,“推毂善类,唯恐不尽其力”。自金以来,孔子之嗣失统,吴全节在仁宗延祐(1314~1320)年间力言于朝廷,遂以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袭封衍圣公;元统(1333~1334)初,孔思晦卒,有乘间觊觎者,吴全节复言于朝,乃以孔思晦之子孔克坚袭封,以此确立儒家孔学的正统地位,借自己特殊的地位庇护汉族文化。至元二十九年(1292),全节代祀岳渎还,成宗问他:“卿所过郡县,有善治民者乎?”他回答说:“臣过洛阳,太守卢挚平易无为,而民以安靖。”成宗即日召卢挚拜集贤学士。

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吴澄,20岁应乡试中选,少年才俊,学识渊博;由宋入元,拒绝出仕,直到成宗大德末年才出任江西儒学副提举;武宗至大年间授国子监丞,升司业。因吴全节举荐,于英宗至治末年超拜翰林学士,泰定帝泰定初年任经筵讲官,成为知名天下的一代大儒。成宗驾崩,仁宗刚继位,有狂士以危言攻讦翰林学士阎复,事因不可推测。吴全节为阎复竭力向中书平章政事李孟申述,李孟把这件事告诉了仁宗,使仁宗了解其中原委,没有因此而处置阎复,让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时人认为朝廷之所以能敬重大臣,而不以口语中伤贤者,是因为吴全节在其中出了大力。他参与政治活动,既得元室之信任,又广交大臣显贵,为其玄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多才多艺 精于作诗书法

吴全节多才多艺,长于著诗,善草书。有诗文集《看云录》若干卷,《代祠稿》诗二百余篇。而据吴澄《吴文正公集•吴特进诗序》载,吴全节旧有诗稿,不啻千篇,凡所至之处,无不吟咏。如《题崇禧观》:“曲林古观水西流,天遣皇疆华驷玉虬。高士远分龙虎派,哲人久伴凤凰游。楼台山色疆三峰晓,池馆泉声五月秋。云案凝香浮洞府,坐令和气蔼丹邱。”写景抒情,吟诗咏道,韵味悠长。《鉴止》:“山泉漱玉雨浪浪,渟蓄深开一亩塘。若向动中知静体,湛然泰宇发天光。”以“玉雨”写泉流之浪花,形象生动;以“湛然泰宇发天光”写一泓清泉之水面,气势非凡。《江上作》:“短棹轻舟几度过,月明江上《竹枝歌》。故山归去青依旧,华发添来白已多。”借“故山归去青依旧”反衬自己“华发添来白已多”,抒发离乡思归、韶光流逝的感慨。吴澄赞其诗“如风雷振荡,如云霞绚烂,如精金良玉,如长江大河”,安仁同乡、 江东四大儒之一李存谓其诗“和而庄,丰而安,婉而不曲,陈而不肆,其正始之遗音乎”。

《书史会要》说他善草书,传世作品有草书《白云观歌》等。《江西通志》尚载吴全节“所著有《仙坛记》”。《仙坛记》即《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碑旧在江西临川,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可见吴全节的楷书也非同一般。

侠肝义胆 交游文贤

吴全节雅相友善,交游文贤,数不胜数,如赵孟頫、吴澄、黄公桶、阎复等著名人士皆为其友。至于周人穷急,“又未尝以恩怨异其心”,时人称赞他颇有侠气。其才学胆识、道行修为,实在令人景仰。身居达观堂,其位尊显,隆于道门;弟子夏文泳、毛颖达等受赐封“真人”者数十人。元朝第一画手陈鉴如之子陈芝田曾为吴全节绘有十四幅画像并赞图,可惜流落海外,现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荣禄祖先 褔荫后代

英宗至治三年(1323),其祖被追赠为昭文馆大学士,其父被封为饶国公,其母封为饶国太夫人,故里则更名为“荣禄乡具庆里”。吴全节父母之墓在余江县马荃镇青山,墓丘虽毁,但残碑上“饶国公”、“饶国太夫人”的字样仍清晰可见。吴全节的家乡有一山谷叫樟树谷,位于马荃至鱼塘公路旁,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因谷内樟树成林而得名。谷中狭长曲折,溪水潺潺,气清神怡。谷中景观有棋盘石、25代张天师的炼丹洞、磨仂岩、三叠泉等。元泰定元年(1324年),吴全节在此建明成观,这里也是元明宗赐葬吴全节的风水宝地。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