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与道教丨修道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次
文/张秀莉
在修道过程中,丹财不足是困扰郑观应的一大问题。入室修炼的耗费巨大,必先备办药材,而求药亦有数义:一求传药之师,二求买药之财,三求藏药之所,四求产药之地,五求验药之方,六求采药之器,七求护药之侣。而积德立功尤为求药之大本。“惟平日好义,丹财不足,故先学南宫三五飞步之术,欲立功积德,而后炼三元。恨所遇方士已费不赀,而苦炼无效,矢志不懈,冀邀天眷。”由此可见,积德与积财之间即存在矛盾,要积德就要清正廉洁、仗义疏财,要入室修炼就要有大量的资财,还要请到真正的得道者传授修炼之法。
一、治世与修道的矛盾
对于治世与修道的矛盾,郑观应心知肚明,而且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盖修真与治世之道相背,未有一面修真,一面可以求利者也。故古今来修真者,皆不以尘世事撄其心,视富贵如浮云,弃妻子如敝屣。”“故当乱世之至人,尝有装癫装聋,改服道装以掩俗眼,而避尘嚣者。于斯可见修道之士,非遁迹韬光不可。”而郑观应面临的环境却正是一个道德弛坠、争名逐利的乱世。用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说即是“当此竞争之世,人心奸诈,若为人谋,事来即理,不假思索以直待人,必为人所诳,动辄失败,为官为商,无不如是。观应曾经此苦,同志亦然。非道法大成之东方朔左慈诸真游戏市朝可比,亦非有尸解之法如华陀、于吉之流可比。”“况观应在沪、在粤相识者多,素有虚名,远近访问者亦众,应接不暇。故屡欲遁迹潜修,惜无过来人作慈航引登彼岸耳。”
二、数十年访道耗尽钱财
在数十年的求道历程中,郑观应投入的金钱颇巨,他自述“修真救世访知音,几费栽培亿万金。”他追忆几十年间“闻有抱道高人,必厚礼虚心叩以性命之学。然所遇非兀坐孤修,即涉于采补,甚有以符咒黄白等术愚人。其蓄奸行骗者,则巧言如簧,所在皆是。官应迭经护师入室潜修,丹财不足,复求助于道侣,竭力经营,竟无效果。”除受道士欺骗外,还受道友欺骗。郑观应曾与道友龚蔼之集道资存于汇丰银行,以备入室之用,后来被龚蔼之作为入股投到福州糖厂,后糖厂亏耗转手,这笔巨款也没了下落。上文曾提及他多次护师入室,丹财的消耗都是极大的。仅从他委托道友罗星谭以白银千两在成都购得住宅一所,以备将来到四川潜修,即可见一斑。
修真救世访知音,几费栽培亿万金(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仙凡出入一扇门
修道需要避世,而为获取丹财又必须入世,这是他终其一生未能解决的矛盾。“待鹤归去来,不与世驰逐。为无炼丹资,救贫复干禄。”这一诗句真切地表达了他的矛盾处境。所以他不断向道友呼吁,希望他们能捐助道资,助他修炼。“得授真传四十秋,欲图巨室作仙俦。立竿见影非虚语,购鼎安炉不易筹。漫笑有方何致病,只因无药未潜修。谁能假我扶摇力,一举同升在十洲。”“病多家累重,急玉出尘寰。护师先入室,屈指第三次。力薄赖同人,相扶遂我志。”“而今铅汞枯,生机无把柄。救护思南宗,丹财何处赠。”但是因为“相识满天下,知音无几人。只求长富贵,不信可修真”的现实,亦未能获得朋友的得力支援。1918年77岁时,他又“遵谕入室修道”,终因往日所积款项在支持护法运动时用尽而中辍,这是他最后一次入室,他已自知“今世不能成道”了。
仙凡出入一扇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四、家庭与修道孰轻孰重
郑观应始终未能解决的另一矛盾是家庭拖累与修道的关系。套用他“人心死则道心生”的话来讲,即他“人心”始终未死。郑观应一生有二妻六妾,他虽然羡慕张三丰抛妻别子的决绝,但自身却无法做到,他曾在护师入室修道时因为思家心切半途而废。他回忆自己曾经达到“回光时返照,垂帘如入定。万籁声俱寂,日出浮云净。阴极阳自生,归根以复命。昔曾遇此境,快乐言难罄。始信坎离交,周身酥且兴”的境界,但终因为“惜哉家累缠,所行未究竟。”此外,家用的开销也是经济上的一大负担,“日间佣作得薪水,半为妻孥半为人。”即使他为家人的生计奔忙,依然是“室人动辄交谪”,他感慨世态炎凉,对于他养性坐功很不利。1914年12月,郑观应以自己年老多病,光境不如从前,妻妾尤恐岁入之款不敷所出,时有不安之状,为免除家人的后顾之忧,订立遗嘱,将所存房产各项股票等据和盘托出,由弟弟郑翼之代理,以求静养。
郑观应道教信仰的追求“我闻修道不求荣,但脱尘网了死生。富贵功名非所愿,法财相济到蓬瀛”,终因无法解决的现实矛盾而未得实现。
五、学道如牛毛,成真似麟角
综观其一生的道教信仰与经世实务的关系,其信仰影响了立身行事的规则,其信仰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他所处时代、所办时务的反映,信仰追求与经世实践的目标虽然一致,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曾有论者将郑观应主张设“修真院”来培养“治人”,归因为“以富强救国为职志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最后无路可走时的必然归宿,这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个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是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不是郑观应一个人所能突破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过于拔高,而忽视了郑观应本人的道教信仰对其实践的影响,因为这并没有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必然选择。
如果从郑观应本人进行分析,这一选择是顺理成章的,从他信道之初,即希望通过因果报应的事例劝善抑恶,以达到挽救世道人心目的,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经世实践而屡屡受挫后,他总是很自然地将救世的愿望寄托在修道成仙上,这完全合乎他本人的心迹和信仰,也是其信仰与事功相反相成变动的结果,而不是由其阶级性所决定。必须承认,尽管郑观应始终不怀疑成仙之说,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学道如牛毛,成真似麟角”,而且他过高地估计了神仙对于救世济民的法力,包含着诸多幻想的成分。
学道如牛毛,成真似麟角(资料图 图源网络)
郑观应是上海第一批著名买办中的一员,前后20余年的时间是为洋行服务的,此后虽进入官督商办企业,也主要是考虑如何与外人“商战”,他对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解是系统全面的。他对于“体”“用”关系的理解,夏东元先生曾有过详尽而中肯的论述。对西方的学习,他比此前的洋务派更加全面彻底。在1884年的《南游日记》中,郑观应即进行过详细的论述:“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捍格,难臻富强。”
因此他呼吁并身体力行地倡办新式书院和教育,赞成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对于“道”“器”关系的理解却有很大不同,他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为万世不易之大经”,而“西人不知大道,囿于一偏。原耶稣传教之初心,亦何尝非因俗利导,劝人为善。惜其精义不传,二、三生徒妄以私心附会,著书立说,托名耶稣,剿袭佛老之肤言,旁参番回之杂教,敷陈天堂地狱之诡辞,俚鄙固无足论……究其流弊,皆好事者为之,有识者断弗为所炫惑也。”所谓“器”指西人所骛格致诸门,如一切汽学、光学、化学、数学、重学、天学、地学、电学。郑观应的道器观以及对西方宗教的态度,根本上受其道教信仰的影响,也是他“以西学化为中学”的依据所在。
(本文由腾讯道学独家编辑整理,文/张秀莉,选自《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原名《论郑观应的道教信仰与经世实务之关系》。)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