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古人绝交都绝的这么优雅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次
文/胡愁
魏少帝齐王芳正始末年,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祖尚老庄,相携游于河南山阴,喝酒、纵歌、赋诗,放浪形骸,肆意酣畅,号称“竹林七贤”。山涛最为年长,是队伍的组织联络者。阮籍和嵇康最为知名,是队伍的精神领袖。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竹林七贤”除了共同的哲学旨趣、生活爱好,还有相似的政治态度。他们贵自然,任放诞,蔑视礼法和权威,拒绝和当权者合作。但是,这样的协同并不是贯于终始。情随事迁,“七贤”的队伍开始分裂。最先告别竹林,拥抱权势的是老大山涛。他和司马氏有姻亲关系,有一次司马师问他:“当世的吕望想要当官吗?”山涛隐逸山林,但负有盛名,司马师以姜子牙奉承。此时的山涛已经四十多岁,再不出仕,就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他没能抵住诱惑,接受了权力的招安。
“竹林七贤”名号虽在,实已分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山涛的行为,遭到竹林同仁鄙薄。特别是嵇康,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心向曹魏,跟司马氏不共戴天。随后,少年王戎也入仕,加入司马氏权力集团。“竹林七贤”名号虽在,实已分裂。从此之后,喝酒纵兴的继续喝酒纵兴,打铁谋生的继续打铁谋生,身披衮冕的则追名逐禄。虽然分道扬镳,但关系没有断绝。山涛爱惜嵇康等人才华,一直想推荐他们当官。大约在公元260年,山涛被提升为司马昭幕府的从事中郎,原来选曹郎的职位空缺。山涛荐举嵇康,希望他来替补自己的职位。嵇康一听,火大了,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给山涛,申明自己生性疏懒,不适做官;并且责备两人交游已久,山涛竟然不了解他。信件结尾委婉说“并以为别”,跟山涛断绝关系。
绝交分绝心与绝情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千古散文佳作,入选萧统编辑的《文选》,为人们熟读传颂。望文生义,人们理所当然认为,嵇康和山涛真的绝交了。函发之后,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其实,嵇康和山涛并非真的绝交。嵇康拒绝了山涛的推荐后,两人还有往来。我们试着从从绝交书和后来的事迹来探研,两人并不是真绝交。
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嵇康流传下来的《绝交书》有两篇,一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另一篇是《与吕长悌绝交书》。写给吕长悌的绝交非常明白,“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从此别矣!”而写给山巨源的,口吻委婉,只说“并以为别”。两封信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差别很大。我们可以设想,嵇康一时恼火,写信要与山涛绝交。后来中间朋友斡旋,嵇康明白山涛的好意,两人恢复友谊,情好如初。甚或假想嵇康当时得罪司马氏,不想牵连好友,所以假意跟山涛“绝交”。
临何以刑前不忧孤子而忧《广陵散》绝
两年之后,嵇康卷入吕安和吕巽兄弟乱伦案。嵇康一片好意,做兄弟俩的调解人,没想到连带自己被收押。贵族子弟钟会仰慕嵇康,曾经造访嵇康草庐。嵇康自顾和向秀打铁,不理会他,钟会记恨于心。钟会逮着机会,谮言于司马昭,说嵇康蔑视名教,且和反贼勾结。司马昭决定处斩嵇康,三千太学生联名上书也不能拯救。临死前,嵇康把十岁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对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嵇康临死之前,不担心儿子成为孤儿,反倒遗憾“广陵散从此绝矣”。可以看出,他和山涛交情之深,信任之厚。纵使山涛没有入仕,致使两人分裂,而是一直悠游竹林,交情亦不过如此。嵇康死后,嵇绍结庐守孝,不问世事。山涛对他关怀备至,无论生活上或学业上都有照顾和指导。嵇绍成年后,山涛开始谋划他的前程。但嵇康死于司马昭之手,嵇绍和晋王朝有父仇。按常理,嵇绍不能再为晋王朝效力。山涛多次劝解嵇绍,要他放下父仇,效命朝廷。
一句“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千载之下犹暖人心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山涛借着机会,向晋武帝推荐嵇绍,说:“父子罪不相及,嵇绍才似郤缺,可以任命他当秘书郎。”郤缺是郤芮的儿子,因父亲反对晋文王继位,被晋文王弃用。后来晋文王听闻郤缺才能,又重用了他。山涛借引古典,比喻非常恰当。司马炎知道父亲处死嵇康,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乐得显示宽宏,收买人心,说:“如你所说,他能胜任秘书丞,何况秘书郎?”摆平司马炎,山涛回来对嵇绍说:“吾为子谋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何况于人乎?”意谓,苍天和大地,春夏秋冬四季,犹有更替,你不能抱着仇恨到老。古代礼制,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臣之义,在父子之前。所以,嵇绍很快想通,出来当了晋朝的官。事至如此,山涛终于不负好友所托,告慰九泉之下的嵇康。
后来晋惠帝被东海王司马越挟持远征,嵇绍陪同保护,被成都王司马颖手下杀害,献血溅满惠帝衣裳。王戎他们叫惠帝解衣浣洗,惠帝伤感言:“此嵇侍中血,勿浣。”嵇绍为尽节忠臣,被后代文人儒士赞颂。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和山涛的深厚友谊,却从没减淡。他们的友谊,超越了思想理念、人生道路的分歧,经受了几十年生死悬隔的检验。世人赞扬伯牙和钟子期知己之交,嵇康和山涛莫逆之情,何逊于此。临刑之时,嵇康不忧孤子而忧广陵散绝,一句“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千载之下,犹暖人心扉。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