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无极图、太极图的道教文化内涵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6-06-17   浏览次数:

  

  《太极图》与《无极图》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无极图》体现了道教的修炼之理。其图最下一圈称为“玄牝之门”,“玄牝”出于《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一句。黄宗炎认为这指的是人身体中介于肚脐与命门之间的下丹田,此处是道教修炼时所谓“祖气”发生之处。修丹之士首要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自己的下丹田修炼出原始的“祖气”。因这个原始“祖气”能生天生地、成人成物,具有玄妙的作用,故因之可以称为玄牝之门。

  在修炼出原始“祖气”后,第二步要将此“祖气”从下丹田中提起,并在自己周身运转小周天,进行修炼,去除阴质,目的是将之煅成纯阳,这就过渡到此图的第二圈,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在这一步,通过修炼,要将有形之精炼化为精微之炁,将精微之炁炼化为出入有无之神。

  第三步为“五气朝元”,即将修炼之后产生的先天精、气、神贯通在自身五脏六腑之中,使精、神、魂、魄、意交融成一体。据有的丹经说,这步所体现的是内丹修炼的大周天功夫。

  第四步,取坎填离,所谓坎离也可以看作即是神气,通过神气相依不离,成就阳神和圣胎。丹家则借《周易》之理称之为“取坎填离”,因为就《周易》卦象而言,取坎中一阳,填离中一阴,则可以形成乾卦纯阳之体。这个乾卦纯阳之体在内丹中可以称之为阳神、或者叫圣胎。结圣胎、出阳神在道教内丹修炼中可算是非常高的境界了,但还不够。《无极图》认为,终极的一步要将结就的圣胎复还于无极,这就过渡到第五步“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至第五步,内丹修炼的功用才可谓达于极至。

  于此,我们可以看到,《无极图》自下而上对道教内丹修炼中“逆则成丹”的原理做了详细说明。

  

  《太极图》与道教亦有密切之关系。周敦颐虽然是一个儒者,但他胸襟开阔,没有狭隘的门户之见,而是能广泛吸收道、释的思想,融为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儒学思想体系。据史书记载,他喜欢“从隐者浮老游”,与禅师、道士往来密切,曾与鹤林寺僧寿涯交往,得“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雕”之偈。他也喜爱静坐,写过“书堂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自幽。谁道两千年事远,而今只在眼前来”等谈静坐体会的诗句。对于道教内丹术,他亦十分推崇,自言“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几。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束景南先生曾从周敦颐的两位夫人入手,考证过周敦颐与道教间的关系。据他考证,周的第一位夫人乃陆诜之女,紫阳真人张伯端曾是陆诜的幕僚,并因随陆诜入川才得遇青城丈人而获内丹真诀。周的第二位夫人是蒲宗孟的妹妹,蒲宗孟与道士陈景元是好友,陈景元的师傅是张无梦,而张无梦的师傅正是陈抟。

  那么,《太极图》与道教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考察一下《太极图》的文化内涵。

  《太极图》最上一圈为“无极而太极”,表明无形无象的太极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和本体;第二圈“坎离相抱”,表明“太极”的动静产生了阳性和阴性的物质。阳性物质具有刚健、运动的属性,阴性物质具有柔顺、静止的属性。阴和阳是太极的两仪,两者统一于“太极”之中,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从而生生不已;第三圈是“五行生成图”,指的是由于“太极”中阴阳两仪的变化和组合,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水、金居右,属阴。火、木居左,属阳;第四圈“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指五行相生,人类出现;第五圈“万物化生”,指阴阳五行之气生成万物。此圈居于人类之下,表明人为万物之首。人禀阴气而为形体,禀阳气而为精神。其所禀受的五行之气成为人的五常之性,即仁属木,义属金,火属礼,水属智,土属信。儒家的圣人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不偏、不执,取其中正而已,故无欲,无欲故静,从而能“与天地其合德,与日月台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成贤成圣。

  

  从周子《太极图》的文化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立论的基础是强调“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即赋予“静”以“中正仁义”的内容。其立论的方法,则是以《周易》、《老子》天、地、人“三才”一理的原则和方法,由“天地自然之理”推及于“人之理”,又“原始返终”,将“人之理”上升至于“天地自然之理”。由此可以看出,周子学说本身的内容是历史上儒家一贯强调的“中正仁义”,而其理论论证、阐述的方法,则受到《周易》和《老子》的影响:即将“天地自然之理”与“人之理”相发明,将形而下的“中正仁义”等人伦道德上升为形而上的、“无极而太极”的天道;又将形而上的“无极”、“太极”等自然天道赋予“中正仁义”等人伦道德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儒者不用脱离人伦日用而获得终极的、超越的天地境界,所谓在日用常—行、洒扫应对中皆有至理存在,就是其理论的现实效应。其“主静”之说,也启发了宋儒对“心性修养”问题的讨论与重视。而“主静”通常被看作道家、道教思想的理论核心。故周敦颐《太极图》是受到过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

  

  我们还可从《太极图》的内容本身来看它与道家、道教的关系:

  首先,周子《太极图》最上一层之“无极而太极”,其中“无极”二字出于《老子》之《知其雄》章:“知其雄,守其雌……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老子》首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周子“无极而太极”与《老子》此意略同。

  其次,《太极图》第二圈由坎离二卦代表由太极而化生的阴阳或两仪,与道教“水火匡郭图”相似。(清代毛西河曾说他所看到的五代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中有“水火匡郭图”,但明《正统道藏》所收彭本无此图,《道藏》本与毛西河所见彭注之版本不同。)

  

  第三,《太极图》中的五行图式,也能够在唐五代所谓“五行返生”、“五行颠倒”的道教丹道理论中得到解释。如中唐时期流行的《太白真人歌》中就曾提出:“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周子《太极图》第三层论五行,土居中央,左边是木、火,右边是金、水。木代表东方,四象中以苍龙为之喻;金代表西方,四象中以白虎为之喻;火居木之上,表示“龙从火里出”,水在金之上,代表“虎向水中生”,以中央之“土”将“水中金”,“火中木”,即所谓的木液、金公合作一处,成水火既济,结成丹头,以修还丹。一般情况下,金生水、木生火是通常关于五行相生的观念;而道教讲五行“反生”,即水能反生金,火能反生木,这是与道教修炼相关的对五行关系的一个特殊运用。从周子《太极图》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这种对“五行”关系的运用。周敦颐一改汉儒的“传经之学”,吸收《周易》、《老子》的自然天道观,以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创宋明之新儒学。周敦颐作为儒家学者,其讲天道自然的目的,是为儒家性命之学寻找形而上的依据,旨在更好地教人如何成为儒家的圣人。但我们可以看到,《太极图》中,既有由无极——太极——两仪(分阴分阳的结果)——五气顺布、四时行焉(阳变阴合的结果)——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化生万物,万物生生无穷的宇宙发生论思想,也有万物都具有道性的宇宙本体论思想,更有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万物包括人都可以复归于无极、复归于道的思想。尽管对于本体之“道”的理解,儒、道可能有所不同。但《太极图》的这种理论思路,无论在道教史上还是在儒学发展史上,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无极图》与《太极图》均反映和折射出道教的修持理论和思想。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