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需防肠胃心脑血管病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0 浏览次数:次
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博士后李东涛建议,霜降季节防病和进补都很重要。
霜降叶黄
需防肠胃心脑血管病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李东涛说,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霜降时节,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随着大风天气的不断光临,温度迅速下降,天气逐渐向冬季转变。“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深秋及冬天外出,气温较低,且难免吞入一些冷空气,会引起胃肠粘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粘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粘膜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所以越近寒冷季节就越应当小心谨慎,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更应该注意保养。”
霜降期间的昼夜温差变得很大,一旦有寒潮来袭,昼夜温差可达10摄氏度以上。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因此,在霜降时节,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脑血管意外等病症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在霜降时节,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应按时吃降压药,并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另外,霜降时节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因此,此时节公众要多食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固肾补肺、止咳平喘功效的食物,如梨、苹果、橄榄、盖菜等。此外,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早晚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受冷空气侵袭,也是积极主动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途径。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饮食进补当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因此,在传统养生学中,食物也根据其“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饮食调养方面,李东涛建议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李东涛指出,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另外,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霜叶红于二月花”时护膝关节
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由于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随着下肢动脉硬化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使管腔闭塞,则供给下肢的血液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缺血而使下肢尤感寒冷的“老寒腿”。
因此,当天气越来越凉时,就要注意保暖,穿厚些的衣服和袜子。洗澡时温度勿太低,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敷膝关节。最好不要用护膝给膝部保暖,因为护膝弹性很大,用在膝部缩紧了周围血液循环的疏通,使膝部的活动更加困难。而痛风性关节炎却要注意避免保暖过热引发关节损害。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