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寻求真武道 切忌误入“江湖套路”之门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4   浏览次数:

传统中国文与武不相分离。

真正的武道,原来是,且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子弟们重点修习的主要功课。如果说老子庄子是武道高人,大家觉得太遥远。但李白,辛弃疾等佩剑,舞剑,绝非江湖卖艺的杂耍。与今天社会上练武之人基本上都是“贫下中农”的社会现状是很不一样的。

寻求真武道 切忌误入“江湖套路”之门

古代文士必佩剑(资料图 图源网络)

传统上正宗的中国“士人”,都是文武“斌斌”的;中国文化的精髓,追求的就是“文武双全”;即使是学医的人,也强调“武医不分家”。“武术本领”对于上层阶层的人士来说,绝不是一种“实用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的标志,对于他们来说,“武”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是一种修习而不是一门技术,士人用武而不言武。这种思想和传统,在注重“专业分工”的西方,是很难出现的。为什么?就因为中国的“道”,不仅仅通过“文”来展现——即所谓的“文以载道”;更通过“武”来修习——即所谓的“以武入道”。万事万物,皆出于道--理解道的精微和奥妙,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心理修为。

在对武道重视方面,日本值得中国学习。

今天的中国人,已经离道甚远。对于“武道”这种最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的方式,已经完全陌生了。

固然中国人已经忘记了“武道”对人思维、心理、行为以及身体素质上提高的重大价值,但日本人却没有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宝贝。日本不仅仅规定高级职员晋升,必须持有武道馆修习的“学分”,而且从2008年开始,就要求中学把“武道课”列为必修课,并且从2012年全面执行。正因为日本充分懂得“武道”在教育中的价值,日本国民在健康水平、在尚武精神等方面,都有我们不得不称道之处。

传统上习武人士大多出生富贵,下层民众迫于生计的“跑江湖”套路,大多不是真功夫。

传统上,中国人的正宗武道修习,一直是富贵人家们教习子弟,用于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途径,基本上没有进入民间。大家也知道:清朝颁发过“禁武令”,除了官方和贵族,民间是禁止练武的。杨露禅这样的武术大师,被清朝的大官们请去内宅教子弟们学拳,却被我们说成是,满洲贵族们不想练习辛苦劳累的真功夫,只想练习轻松柔和的太极拳健身,因此请杨露禅教拳。这真是大笑话:难道贵族们仅仅是想练练体操吗?难道忘了杨露禅当年号称“杨无敌”,功夫盖世吗?太极拳柔软柔和是不错,可是你想练成这种柔软的拳,却是很不容易的,要下苦功的--事实上,要想练成这种软拳,比练硬拳更难。

寻求真武道 切忌误入“江湖套路”之门

真正的武术,大多招式朴实无华(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国的下层民间,一直都很缺乏练武的环境,也缺乏练武的内在追求。首先是“好男不当兵”,中国人并不是喜好武斗的民族,倾向于“自保”即可。其次是练武是一个很辛苦,很长期的事情,民间下层人士迫于生计,并没有太多闲工夫来练武。反而是上层人士更重视体育教育,怕儿女们悠闲度日,日久变成了废人,用武术修习来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让孩子精气神完好,身体健康。同时又让子弟们好好读书,成为文武双全的人,只有后代有出息,子弟优秀,才能保住自己家族代代传延的“世家”地位。

当然,缺乏环境并不代表缺乏人才,民间同样高手辈出。但是民间有些人练武的目的,往往与世家子弟和真正的武者练武的目的有很大的区别,更谈不上做到“文武合一”了。这些民间习武者,主要是“跑江湖的”,目的不在实用,而在于外出表演好看,赚点钱用。武术一门,江湖行话叫做“挂子门”。江湖卖艺的,往往就是所谓的“腥挂子”(假功夫),这种武术要求是“好看”、“精彩”,卖弄很多“功夫”。出场,亮相,挺胸,大开大合,这些动作虽神气十足,却全犯了真武术的忌。只能专门糊弄不懂的外行人。而正宗的“尖挂子”,根本吸引不了看客。另外,真正的武术传承,内部有两条“禁例”——学武人学成后,是“不准看家护院,不准江湖卖艺”的。显然,这些外面练把戏的,怎么可能是“江湖正宗武术”呢?

何为江湖卖艺手段:刚入门就大谈套路者。

什么是江湖卖艺门的武术手段?各位目前看到的电视上的各种冠以“正宗中华武术”名头的节目,基本上都是这一派。真正的中华武术,各位基本没机会看到——因为恪守师传的老人们往往都很保守,绝不会出来公开表演的。

如何鉴别呢?简单一点:凡是练武的师父告诉你:练武要你一开始就练“正宗套路”的,告诉你只要按照套路学习,一招一式去练习很多遍,就可以“拳打千遍理自知”的,就能成为武林高手的,都是“江湖派表演门高手”,不会是真功夫。真正的武术,不重套路,而重基本功;重单式练习,招式单调重复,朴素自然,没有花巧。这种正宗传人,基本上要练十年的基本功以后,才会练套路玩玩(健健身,或者给外人表演看看的)。一开始入门,师父就忙着教你套路的人,就是“江湖派师父”。假如你以后的人生事业计划,并不是去跑江湖卖艺赚钱,学这种本事干嘛?很辛苦,又没实用价值。

寻求真武道 切忌误入“江湖套路”之门

要学得真功夫,切忌跟随跑“江湖套路”之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个道理并不难,练套路的人应该想想:你跟人动手过招时,难道指望对方按照套路要领来跟你打吗?同门师兄弟对练表演给外人看还差不多。以为练套路练熟了就自动会打架,简直就是笑话。我的老师就告诉我:有些练拳数十年的人,已经60多岁了,见了师父练的真太极拳后,坐地大哭,这一辈子勤奋学习武术,原来被江湖人骗了,全部白练了。

要学到真正的武术,该注意些什么呢?

具体到太极拳来讲,当今社会上太极拳分为三大派系;一是院校派,二是师承派,三是公园派。(这三大派系实际上也是中国武术的现实状况)院校派是以高难动作,舒展大方,具有一种表演功能的现代太极拳。师承派是传统武术以技击为主要目地,是有师门的传统太极拳。公园派是没有师门就是前面我所说的学了一俩套所谓太极拳套路就去教别人,大伙聚在一起活动活动。这三大派系就决定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处于什么角度去学,去练太极拳。

太极拳用于健身的运动叫体操,太极拳用于娱乐的运动叫舞蹈,太极拳用于舞台的运动叫艺术,太极拳用于比赛场上的运动是“高难美新”,是专为竞技比赛而设计的运动。规则的来源是院校,程序是从戏剧教材搬来的,功法取于舞蹈,效果就是在比赛场上争名次。太极拳用于技击、搏斗,才是真正的武术,传统的太极拳。

寻求真武道 切忌误入“江湖套路”之门

“文道”与“武道”不能相离(资料图 图源网络)

师徒间学练太极拳其中的关系有几句主要而关键的话:教在我,悟在彼,学于人,化于己。不逆其性,不强人所难。——譬之不迫鱼龙登山,虎豹搏浪。而教鹰击长空,鱼游江河。启发先天之能,改造后天生理状态。陈鑫太极拳论中说: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非太极自然之理。故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佳角。这就要看当师父的水平高低,徒弟的悟性如何。太极拳要求是:形不要有抽扯之形,意不要有提拔之意。

总而言之,若真有志于武道,若真有心于习武,那我们便不应该慕虚名、急求成,更不应学江湖套路败坏武风!文武不可相离,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孔子说的“文”与“质”的关系问题,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不习文,不求武德的所谓“习武者”,不过是个莽人,甚至有可能成为蒋门神那样的恶霸;而现今过于重视“文道”,忽视“武道”的做法,却更加助长社会的柔弱之风,这显然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网文《真正的武,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标志和特权》(作者:张清一)与《浅谈学好练好太极拳的方法》删节、改编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