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太极拳“沾连粘随”四字诀之要义是什么?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4   浏览次数:

文/吴文翰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这首《打手歌》是每一个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熟悉的。但太极拳为什么讲究“沾连粘随”?“沾连粘随”概念的提出,在武术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沾连粘随”究竟是体现在套路练习中,还是体现在推手练习中?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做到“沾连粘随”?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许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最关心的。

“沾连粘随”:太极拳推手“四纲”。

“沾粘连随”本应该是“沾连粘随”。对这四个字,太极拳是非常重视的,被称为推手“四纲”。这四个字最早出现在《打手歌》中。《打手歌》是1881年出现在李亦畬手抄的“老三本”中的一篇。

太极拳“沾连粘随”四字诀之要义是什么?

太极推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打手歌》首句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打手(就是现在的“推手”)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掤捋挤按”组成的。李亦畬那个时代,打手(推手)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形式,没有大捋推手,都是四正推手。四正推手的内容就是掤捋挤按。实际上,掤捋挤按中也包含着采挒肘靠。另一个是学习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能两个手随便画圈子,一定要认真体会研习,体悟太极拳八法的变化。

由于武派太极拳是活步推手,不像后来的杨式太极拳是定步推手,所以,《打手歌》的第二句就是“上下相随人难侵”。实际就是要练到周身一家、上下协调的程度。

第三句和第四句讲的就是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了——“牵动四两拨千斤”。在这里重要的是“牵动”,就是对对方的来力,一定要有一个牵引,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是个比喻形容,意思是用小力胜大力。其关键的要点是受力的点一定要滚动,要空、松,这样才能引化对方来力,做到小力胜大力。所以,“牵动”是四两拨千斤的前提。

“引进落空合即出”讲的是太极拳技击的程序,要先引进,让对方落空,然后“合即出”,这是推手中引化拿发的一个程序。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个“合”字。怎么叫“合”?就是在推手过程当中,我的身形、劲力都要和对方如影相随,才能知道对方的弱点在什么地方,才能把对方发出去。“合”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句是“沾连粘随不丢顶”,这是对上边五句话的一个总结,它着重讲的是推手的技术方法和技术原则要领——就是“粘连粘随,不丢不顶”。

对“沾连粘随”这四个字,各家的解释是有差别的。我是这样认识的。

“沾”字诀:要如细雨般轻灵。

“沾”,讲的是太极拳的接手要轻,要准。太极拳打手时,首先就是要接手,接手一是要准,二是要轻,不要重。轻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句诗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可以用来形容打手时的“沾”,就是轻轻地像细雨沾衣一样沾住就行了。为什么要轻呢?因为轻则灵。推手练习的是“听劲”的功夫,如果你放松,动作轻,感觉就灵敏;如果重,感觉就相对迟钝。所以,“沾”一定要轻,要灵,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劲力的大小和方向。

“连”字诀:意在人先,接而不脱。

“连”,讲的是推手时,双方的手臂互相缠绕往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尽量不要与对方脱离。不仅动作要“连”,在意念上也要“意在人先”,预先感知对方的动作意图。这主要是练习顺随的功夫,要求双方的手臂相吸相连,不要脱离开。

“粘”字诀:我顺人背谓之粘。

“粘”,是在“沾连”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它和“沾连”不同,是要制住对方。在推手时,一定要缠住对方,“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住对方的三节——身体的三节是头、躯干、下肢;手臂的三节是手、肘、肩;下肢的三节是脚、膝、髋。推手主要是控制手臂的三节,要捋根节,堵中节,塌梢节。就是捋要从对方的根节上捋下来,把中节堵住,用塌劲控制手腕。

总之,只有在推手中控制对方的三节,才能“粘”以制敌。也就是说,推手时,并不是仅仅和对方相随相连就可以了,还要把对方往不顺随的地方引导,造成对方的背势;如果是活步推手,还要控制住对方身体、下肢的三节,也就是要“粘”住对方,造成对方不能走化的局面。这样才能形成我顺人背的局面,所以王宗岳说:“我顺人背谓之粘。”这时,胳臂不能僵硬,应该像皮条一样柔软。

“随”字诀:身与意皆随对手而动。

最后是“随”,就是随人所动。但是,“随”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和对方相合。不仅要在动作上相合,而且要在神意上和对方相合。只有做到了“合”,才能练习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功夫,这样才能做到“引进落空合即出”。“连”和“随”是不一样的,“随”要求你做到“合”,只有“合”,才能因敌变化而变化,才能引进落空合即出。

这四个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包含了太极拳的推手形式,包括了推手的技术,包括了推手学习的过程,包括了推手时的态度。

练习“沾连粘随”时,要注意四个毛病,即丢扁顶抗。

顶,就是顶牛,不知道走化,这是我们在推手中常见的现象。走化应该是从腰上走化,走化不了,就会顶牛。

扁,就是对方推你,你不走化地退让,身法就偏了。

丢,就是不能连随,跟不上对方,脱离对方。

抗,就是用力和对方对抗。

太极拳“沾连粘随”四字诀之要义是什么?

太极推手(资料图 图源网络)

“顶”和“抗”都属于王宗岳说的“无过不及”中的“过”。用力过度,就容易让对方利用,造成自己的被动。“丢”和“扁”是“不及”。这时身法不正确,不能走化,不能探听对方的虚实,很容易让对方乘虚而入,被发放出去。所以,只有避免了“丢扁顶抗”这四病,你才能练好“沾连粘随”的功夫。

“沾连粘随”是推手的基本功,散手训练也离不开“沾连粘随”。要进一步学习太极拳,还要研究武禹襄提出的“敷盖对吞”四字秘诀,以及李亦畬提出的“擎引松放”撒放秘诀、郝月如老师总结的“引化拿发”四字要诀。但是,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武禹襄提出的“起承转合”。做到了“起承转合”,就能达到一线贯穿。

“沾连粘随”不光是推手之方法,更应成为练拳之方法。

“沾连粘随”虽然主要讲的是打手(推手)的原则和练习方法,但是在套路练习中,也要讲究“沾连粘随”。套路练习的目的就是掌握太极拳的规律,懂得太极拳的规矩。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通过套路练习,使自己处处合规矩,处处守规矩,还要能够脱离规矩,最后达到脱规矩而又合规矩。只有在套路练习中达到身法正确,处处合规矩,你才能练习推手。推手是在套路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实,功夫是通过练习拳架套路积累起来的,拳架的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太极拳十三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所以,打拳时,一定要心里有拳,明白八法。以前,很多太极拳老前辈平时并不经常和人推手,但是,他的推手功夫却相当好,这就是从练习拳架中积累出来的功夫。因此,我们练习拳架必须达到四个方面:一是明白拳式的名字,二是知道拳式练习的方法,三是明白拳式的用法,四是明白拳式的变化。只有达到这四点,才是真正学会了套路。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张常焕《“沾连粘随”的意义与作用》一文整理、节选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